近日,“英偉達因中國市場需求火爆,緊急追單30萬片H20芯片并重啟生產線”的傳聞在業內瘋傳。然而,多方核實顯示,這其實是一則因對半導體生產流程不了解而產生的“烏龍”——國內主要科技大廠對H20的需求遠沒傳聞中那么旺,甚至有內部人士直言,使用H20實屬“錢都給了”的無奈。
30萬“追單”的彌天大謊如何誕生?
所謂“追單”風波源于路透社一篇報道,文中引述兩位匿名消息人士稱,英偉達已向臺積電下達30萬片H20芯片組訂單,以應對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這一消息迅速被解讀為英偉達重啟暫停的H20生產線,引發市場對需求激增的聯想。
![]()
但供應鏈實際情況很快戳破了這一說法。據摩根士丹利最新供應鏈調研,英偉達當前持有約100萬片H20庫存,其中70萬片是已切割、封裝完成的成品,20-30萬片處于未切割的晶圓狀態。
![]()
所謂“重啟生產線”“新增訂單”,其實是將這些早已生產好的晶圓進行后續切割、封裝——這是半導體行業常規的庫存管理操作,目的是根據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最終產品形態,而非新建產能。
路透社提到的“30萬片”,正好與摩根士丹利報告中晶圓狀態的庫存數量吻合,說明這根本不是“新訂單”,只是庫存狀態的轉化。
H20?大廠“捏著鼻子”用的“爛卡”
與傳聞中的“需求火爆”形成鮮明對比,國內大型云服務及互聯網廠商對H20的實際評價普遍偏低。近期流出的某科技大廠內部紀要顯示,盡管該公司有數十萬張H20待交付訂單,但更多是出于“錢已經付了,貨還沒到,不能虧更多”的無奈。
紀要中的專家直接將H20稱為“爛卡”,并表示,即便是集團內部,H20也主要用于對外提供AI訓練及推理服務,租賃市場需求并不旺盛,盈利能力堪憂。相較于國內其他GPU的龐大保有量,如A100、H100等,H20的吸引力明顯不足。該專家甚至對英偉達即將推出的下一代產品B30也持保留態度,認為其表現“也就那樣”。
造成H20性能拉胯的核心原因,在于其是英偉達為符合美國出口管制政策而“特供”中國市場的產品——算力被大幅削減。這不僅導致H20在大規模AI模型訓練時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國內頂尖科技公司對高性能計算的需求,且對于DeepSeek等AI模型的推理也難堪大用,TPS遠低于H800,甚至低于國產卡。而對于小模型的推理,比如用于語音識別的Wisper,其性價比太低,不如直接用4090 48G、5090等消費級顯卡。
![]()
與此同時,該專家也表示,他們也正在大規模采購國產AI芯片,但供應鏈不穩定導致交付預期波動較大,這也是短期內繼續采購H20的原因。
這才是血淋淋的真相
醒醒吧!這根本不是一場關于需求的狂歡,而是一次徹頭徹尾的認知騙局。所謂的“緊急追單”,是媒體對產業流程的無知,實質也就是庫存再包裝,遠不是什么市場需求激增。在中國市場,H20因性能閹割備受詬病,只是當下水卡“昂貴的配貨”,大廠們只是在當前選擇有限的情況下,出于“錢都給了”和維持運營的考量捏著鼻子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