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記憶與時代新章的碰撞
合肥大窯灣,一個承載著半世紀城市記憶的坐標,正迎來前所未有的蛻變。隨著瑤海區明光路與勝利路交口西南角YH01-C-20~25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批前公示的發布,省交通廳大院——這片始建于60年代的老建筑群,即將在推土機的轟鳴中退出歷史舞臺。
取而代之的,是容積率≤1.5的純洋房低密社區,對望逍遙津的稀缺景觀資源。城市更新的齒輪飛速轉動,這一次,合肥老城心臟的煥新,能否成為當代人居的教科書級范本?
![]()
NO.1|壹
省廳大院謝幕
28棟C/D級危房的終章
2025年5月,一則危房改造設計招標公告揭開了大院的命運:28棟建于70年代的房屋被鑒定為危房,重建箭在弦上。而這場更新早有伏筆——2012年因地鐵1號線征遷,省交通廳主樓已率先拆除;2021年啟動的動遷摸底,1540戶居民、11萬平方米的龐大改造計劃,如同蟄伏的種子,終于在2025年破土。
![]()
1.5容積率背后的戰略野心
地塊編號YH01-C-23-04的規劃中,“容積率≤1.5” 的硬指標引發行業地震。這意味著,合肥老城核心區將誕生近十年罕見的純洋房社區。
![]()
![]()
對比周邊2.0+的高層項目,這一指標不僅是對土地價值的極致尊重,更暗示著產品定位的顛覆性——“對望逍遙津”的景觀特權,將成為合肥塔尖人群的終極向往。
NO.2|貳
大窯灣拼圖:商業+低密住區+公園的黃金三角
雷大郢:8002㎡商業激活老城煙火
地塊YH01-C-20-01(雷大郢)的規劃直指商業短板。8002㎡集中商業的落地,將填補區域高端消費空白。參考上海“梧桐區”的更新邏輯,小而精的商業體量更易與老城肌理融合,咖啡廳、買手店、文創空間的想象空間已然打開。
![]()
![]()
趙倉坊:1.8容積率的低密住區接力
相鄰的YH01-C-21-02地塊(趙倉坊)以≤1.8容積率承接居住需求。雖略高于省廳地塊,但依然碾壓合肥主流樓盤。雙低密住區形成“高低配”組合拳,既保障市場供應梯度,又避免同質化競爭。
![]()
![]()
琵琶地:商業+公園的絕殺配置
地塊YH01-C-22-05/06(琵琶地)的規劃堪稱妙筆:商業用地與公園綠地的搭配,既滿足生活便利性,又以綠地緩沖居住密度。
![]()
![]()
NO.3|叁
結語
危房解危的“瑤海速度”
從5月27日區委召開解危專班會議,到6月4日上海天華設計中標,8天定案的效率折射政府決心。不同于大拆大建,此次更新緊扣“危房改造”民生痛點,以解危之名行升級之實,輿論阻力最小化。
歷史文脈的隱性傳承
盡管物理空間更迭,但更新方案埋藏巧思:省廳大院原址新建社區仍延續“低密基因”,與60年代蘇式建筑的院落尺度暗合;商業命名保留“雷大郢郢”“琵琶地”等老地名,讓記憶以符號形式重生。這種“形滅神存”的改造哲學,恰是國際舊改標桿的共同選擇。
![]()
合肥樓市航拍圖
第一房智庫觀點:
景觀特權不可復制
逍遙津作為合肥初代文化IP,其景觀價值遠超市面上的人工湖景。省廳地塊的瞰景視野,將成為資產保值的第一護城河。
低密指標宣告老城土地覺醒
主城1.5容積率很可能是“絕唱”。當濱湖、高新普遍沖刺2.5容積率時,老城用土地低密反向收割改善需求,堪稱降維打擊。
城市更新進入“精耕時代”
大窯灣的“商業+公園+低密住區”組合,標志著合肥更新從“拆建”轉向“功能織補”。這種顆粒度更細的操作,或將催生更多“微更新”樣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