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繁華都市的一隅,有一座名為“定慧寺”的百年古剎靜靜地矗立著。
寺廟斑駁的墻壁和漏雨的屋頂無聲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然而在那看似清貧的佛門凈地背后,卻隱藏著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奢靡世界。
定慧寺的掌門名叫“釋智定”,其生活之奢靡,與近期大火的釋永信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釋智定是一名尼姑,白天身披袈裟接受信眾頂禮,到了晚上卻換上黑絲短裙、戴上假發流連于夜店。
她甚至還住著價值4000萬港元的半山別墅,圈養著“和尚丈夫”,將信徒的大部分供奉都轉化成了個人享樂的資金。
那么,關于釋智定的背后,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
農村女孩的“香港夢”
釋智定,原名“史愛雯”,1967年出生在吉林省一個貧困農村家庭。
童年的艱辛生活在她心中埋下了“逃離貧困”的強烈欲望,同時對物質的強烈渴望最終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
1993年,26歲的史愛雯為了改變命運,獨自一人南下香港“淘金”。
可是到了香港后她才發現,香港并沒有她想象的那般美好。
尤其是沒有學歷、沒有人脈,還沒有香港身份證的情況下,只能從事最底層的體力勞動,如洗碗、打掃衛生、打零工等。
后來她為了獲得香港的居留權,主動接近一位已有家室的香港貨車司機。
通過那場各取所需的婚姻,史愛雯成功獲得香港居留權并改名“龍恩來”,在熬滿7年拿到永久身份證后,她便立即提出了離婚。
![]()
離婚后,她原以為生活會因此改善,但現實再次證明,僅靠合法身份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
沒有專業技能,就只能掙扎在社會的底層,為此一心不甘平庸的她開始尋求新的出路。
很快,史愛雯敏銳地發現,香港社會對佛教機構異常慷慨,信眾的香火錢源源不斷流入功德箱。
更令她心動的是,僧尼們不僅受到社會尊重,生活也相對優渥。
2002年,35歲的史愛雯做出了人生第二個重大決定——在寶蓮寺剃度出家,拜初慧大和尚為師,法號“釋智定”。
憑借討好師父初慧大和尚,釋智定迅速獲得信任,2005年被派往定慧寺擔任住持。
定慧寺位于香港新界大埔,寺廟墻皮剝落、屋頂漏雨,與寶蓮寺的香火鼎盛形成鮮明對比。
那么,釋智定為何會選擇如此衰敗的一座寺廟呢?其實那正是她的聰明之處。
因為寺廟越破,釋智定就有更多的理由和借口進行募捐,從而斂財。
![]()
白天“活菩薩”與晚上“佛系名媛”
成為定慧寺住持后,釋智定并沒有好好地禮佛念經,而是悄悄地謀劃著兩個截然不同的人格面具。
在公眾視野中,她是虔誠苦修的佛門表率,面對開發商上億港元收購寺廟地皮的誘惑,她高調宣稱要“誓死守護佛門凈土”。
那一“不為金錢所動”的形象經媒體渲染,迅速將她捧上神壇。
香港的善男信女,包括演藝圈名人,都被她那份看似超脫的“風骨”所打動,捐款如潮水般涌向定慧寺。
其中捐款最多,對寺廟貢獻最大的當屬昔日影星、后轉行律師的翁靜晶。
也正是翁靜晶,最后揭開了釋智定的真實面目,不僅讓其人設瞬間崩塌,也遭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
每當夜幕降臨后,釋智定就會撕下偽裝的“活菩薩”的形象,成為一名“佛系名媛”。
那時,一輛七人座豪車會準時停在寺廟外,將她接往位于大埔比華利山的一棟價值3950萬港元的別墅。
為了掩人耳目,那棟別墅并沒有登記在她的名下,而是登記在她的徒弟“王卉”名下。
那棟別墅,設有九個定制衣柜,陳列著Gucci、LV等名牌時裝、十幾雙名牌高跟鞋以及法國頂級護膚品。
相關資料顯示,釋智定的生活十分奢靡,她養的兩只名犬“大寶小寶”享受24小時空調,每月狗糧開銷高達7000港元。
她使用著最新款的iPhone和蘋果電腦;僧袍下面常穿著黑絲襪和名牌皮鞋;頻繁出入高檔餐廳,甚至被拍到喝肉湯的畫面,全然不顧佛教素食戒律。
![]()
財務信息顯示,2005年釋智定上任時,寺廟賬上有670萬港元存款;到2014年,僅剩不到70萬。
那期間寺廟并未進行大型修繕,但賬目中卻出現了大量可疑支出:如24萬“交際費”、18萬“交通費”(實際上,定慧寺離市區僅幾公里)。
還有“寵物護理”等與寺廟事務無關的開銷。
更離奇的是,賬目顯示定慧寺曾向內地一座“南山禪寺”捐贈近六十萬,后經查證該寺廟根本就不存在。
這還沒完,除了物質上的享受外,釋智定的精神生活也十分豐富。
作為出家人,釋智定公然違反佛教“出家不婚”的基本戒律,先后與兩名內地僧人進行結婚。
2006年釋智定與23歲的內地和尚劉建強登記結婚,助其獲得香港身份后迅速離婚。
2012年她又如法炮制,與38歲的內地僧人高武國(法號釋智光)結婚,后者獲取身份后搖身變為寶蓮寺高層。
![]()
從“活菩薩”到階下囚
2015年,定慧寺虔誠信徒翁靜晶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
定慧寺的香火和捐款不斷,而定慧寺卻并沒有得到修繕,依然破破爛爛,完全不像一個像樣的寺廟。
為此,他還特意質問釋智定,此前她捐款時曾特意叮囑過要修繕寺廟,而釋智定總是以各種借口搪塞她。
職業律師的敏銳讓翁靜晶意識到事情背后絕不簡單。
她沒有聲張,而是自費聘請調查人員,對釋智定的生活展開了長達數月的秘密調查。
調查結果令人震驚:豪宅、名車、假發、黑絲、假結婚、夜店狂歡……每一個證據都像一把利刃,刺穿著翁靜晶當初的信任。
2015年,翁靜晶頂著被報復的風險,將所有證據整理成冊,召開了一場轟動全港的記者會。
同年10月,警方突襲定慧寺,當場將釋智定、兩個“和尚丈夫”、徒弟王卉及一名印度傭人拘捕。
![]()
在搜查過程中,警察在其房間內發現的不是經書佛珠,而是堆積如山的奢侈品:
假發、黑絲襪、名牌服飾、珠寶首飾散落一地,九個衣柜塞滿高檔時裝,梳妝臺上擺滿名牌護膚品。
案件審理過程中曝光的財務細節更加觸目驚心。
法院查出釋智定涉及造假、協助非法滯留等多重罪名。
僅2014年一年,寺內“弘法費用”一項就有大量虛假發票,用于報銷私人消費,包括最新款iPhone、五星級酒店餐費等。
而所謂的“寺廟修繕”費用490萬港元中,絕大部分流入了釋智定的個人賬戶。
2017年,香港高等法院認定釋智定犯有、欺詐及洗錢罪,判處12年有期徒刑(后經上訴減刑至7年),其名下豪宅和巨額財產也被凍結充公。
![]()
2025年,當釋永信案爆發時,輿論不禁將這兩位“佛門敗類”相提并論。
釋智定與釋永信,一南一北,一僧一尼,相隔十年卻驚人相似地演繹了佛教商業化時代的權力異化與道德危機。
釋永信與釋智定的故事也告訴我們:
有些人出家不是為了修行,而是為了撈錢!他們利用信徒的善心,把寺廟當提款機,把信仰變成了一門生意。
最后,希望佛門能真正凈化,別讓那些“假和尚”“假尼姑”繼續玷污清凈之地。
讀者們,關于“釋永信與釋智定的故事”,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歡本文章,請分享收藏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