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這次事件太不可思議了!今日早間,美國又一次因為槍擊案引發全球關注。
槍手名字叫謝恩·田村,年方27歲,是日本人+非洲人的后裔。
![]()
只見田村君手提步槍,帶了副墨鏡,身穿防彈背心,大搖大擺,走進一幢富麗堂皇的大樓,如入無人之境。
在大樓大廳槍擊數人后,本來是想去NFL(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總部辦公室,將NFL高層干掉。
為什么要干掉NFL高層呢?據說這伙計高中時曾參與橄欖球運動,因為沖撞造成類似腦震蕩職業病,疑似因對NFL的職業病賠償不滿策劃報復,這次應該是想找nfl報仇。誰知轉錯了方向:
nfl總部在4-12層,沒想到槍手乘錯電梯,去錯了樓層,鬼使神差地跑到33層大開殺戒,最后朝自己胸部開槍自盡。
大名鼎鼎的黑石集團是樓里的33-44層,黑石女高管韋斯利·萊帕特納當時正在忙碌,剛一抬頭就被干掉了。
萊帕特納年僅43歲,是耶魯大學畢業的超級學霸,加入黑石前在高盛干過十多年,離職時已是資產管理部房地產投資組董事總經理。
2014年加入黑石后,她負責核心房地產全球業務,掌管規模530億美元的黑石房地產收入信托基金(BREIT),被譽為“最有可能接班蘇世民的女高管”。
然而,就是這樣一名圈內赫赫有名、前途無量的金融圈女大佬,突然間就沒了,而且還是莫名其妙被一個突然闖進來的精神病給干掉了,死的時候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只能說這種事件太離奇了!
話說,這個混血槍手也夠隨心所欲的,乘興就拎槍而來,千里奔襲大開殺戒,興盡之時干脆利落自己了斷。
其中還有個細節,槍手上電梯的時候,打開電梯有個女的在里面,他沒動手,很有禮貌地讓那個女的出了電梯,然后他上到33樓,繼續動手并且自我了結。
是不是很像古龍筆下的西門吹雪?
不得不說,當今美國社會也頗具這位混血殺手的精神特質,主打的就是自由,草臺班子的自由。
包括持槍自由,現在美國人口為3.33億,卻擁有3.93億支槍,現在像這樣的精神病,都能合法地獲得武器,怪不得一年死于槍支暴力高達44186人!
這起案件的背后折射了一個社會趨勢:
未來很多人都會出現腦子問題!!
人類未來的最大的挑戰,根本就不是疫情,不是戰爭,不是經濟危機,而是人類自己的精神問題。
給大家看幾組可怕的數據: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世界上每四個人中就有一人在某個階段出現精神障礙,全世界有近10億人患有精神障礙。
十九世紀威脅人類的是肺病;
二十世紀威脅人類的是癌癥;
二十一世紀一定會是精神病!
2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當今社會如此發達,人們物質上的痛苦已經越來越少了,然而精神上的痛苦才剛剛開始。
從現在開始,人類駛向科技的快車道: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科技創新的迭代不斷加快,數不勝數的新功能產品讓人目瞪口呆,各種傳統觀念被挑戰……
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類的精神世界將越來越迷茫,絕大多數人都找不到人生的坐標和意義,只能機械式的競爭和奔波,焦躁/偏激/厭世/消極等各種負面情緒充滿在世界的各個角落。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我們最擔心的是生存的問題,比如吃不飽/穿不暖/沒地方住等等,而當社會物質繁榮到一定階段,人們解決了生存問題只后,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精神上的歸屬感和存在感。
為什么現在很多人活著就像一具行尸走肉?靈魂無處安放,像幽靈一樣游蕩。因為他們在時代的斷層中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價值感。
現在的出生率越來越低。之前物質匱乏的時候,上一代人經常都要挨餓,但卻在拼命生小孩,而現在富裕了,為什么卻都不想要孩子了呢?
這背后代表著年輕人對人生的態度:人生苦短,人間不值得。如果沒有必要,何苦非要來這人世間走一遭?
現在年輕人不想生孩子的根本原因,不是因為經濟壓力,而是因為集體缺愛,因為人間丟失了最珍貴的東西:“希望”。
人可以活在虛假里,可以活在苦難里,但是不能活在失望里。當勤勞不再能致富;知識不再改變命運;奮斗者不再有安身之所;當大部分人都在茍且偷生,為了一堆鋼筋混凝土耗盡半生……
于是心一橫:干脆斷子絕孫,不想再讓下一代受苦了。
這個時代太缺乏人文關懷,人們活著感受不到溫暖和溫情,只有冰冷冷的利益關系。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越來越現實。請預約水木然的直播
3
人們從未像現在這樣,對虛擬世界如此熱情,卻又對身邊人如此冷漠。現在的年輕人即便在一起吃飯聚會,也基本都是各自玩著自己的手機。
科技讓我們離的如此近,又讓我們離的如此遠。這是進步,還是退步?
一個社會的商業越繁榮,人們就會越焦慮,因為商業商業的本質,就是制造和販賣焦慮,比如:教育機構在制造升學焦慮;整形醫院在制造容貌焦慮;房產中介在制造買房焦慮;保健商家在制造健康焦慮;培訓機構在制造知識焦慮……等等。整個社會充斥的全是焦慮情緒,我們怎么才能獨善其身?
人人都在晝夜不停奔波和奮斗,但絕大部分人找不到定位和價值感,甚至搞不懂為什么要這樣活著。
遍地鋼筋混凝土又如何?森林般的高樓大廈又如何?日新月異的新發明又如何?它們始終是冰冷的。人們需要的是溫情,是關懷,是溫柔以待。
很多人正在異化成一種奇怪的生物,沒有理想,沒有自我,如同一只只行尸走肉,成為只會賺錢的機器,孤獨寂寞又空虛。他們整日忙忙碌碌,其實內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絕望的平靜里。請預約水木然的直播
未來的社會,各種事物的迭代速度還會在不斷加快,各種變化的周期還會不斷縮短,更多的科技進步都在等著取代我們的大腦,我們的精神問題只能加劇,而不可能得到緩釋。
很多人早已心如死灰,卻只是想爭口氣,就這么茍活。它們整日忙忙碌碌,其實內心早已死去,生活在絕望的平靜里。
小時候,覺得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長大后發現整個世界都拯救不了自己。
如今很多人都得了“空心病”!
空心就是沒心,空心病的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活著,蒼白無力,茍且偷生,人生沒目標,生活沒意義,不知道每天為什么活著,活在絕望的平靜里。
人們痛恨工作,上班就很痛苦,總幻想著可以每天躺平。但如果真的不上班,估計很多人很快就會覺得非常無聊、空虛。
努力就陷入內卷,不奮斗就陷入內耗,真是兩頭難,這也不是,那也不是,靈魂無處安放。
這就是造成空心病的原因,沒有方向和目標,只靠物質的欲望和短平快的刺激驅動,而且一旦失去了這種外在驅動,就會非常空虛。
人生最大的痛苦有兩種,第一種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第二種是得到了,卻發現這不是自己想要的。后者會讓人更加痛苦。
“空心病”往往就屬于這種情況,如今我們在物質上應有盡有,但是卻并沒有換來幸福,反而更加迷茫了!
4
看一下現在的日本的現狀吧:已經高度發達的日本,早已進入一個“無緣社會“。“無緣社會”是指:沒有朋友、與社會失聯了;沒有親人、與家庭疏離了;沒有鄉愁、與故鄉隔絕了;
現在的日本每年大量人走上“無緣死”,即無血緣、無地緣、無社緣,人情淡薄、每個人都像一座孤島,漂泊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
這種“無緣”已蔓延至日本的各個人群:老年、中年、青壯年,甚至是少年兒童。他們有20年沒有遲到請假,可是一夜之間變成街頭流浪漢的工薪階層、有一個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兒女遠離自己的空巢老人、有從來只在網絡上交友的年輕人……
大量年輕人依然需要離家去大城市謀求出路。年輕人除了工作時間之外,就是在虛擬空間尋找感官刺激,另一方面又為自己孤獨而可悲的生活而苦惱。
未來社會,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漫無目的的在大海上漂泊……
5
現在人聚在一起,基本不談精神追求,不論理想,只聊誰又賺了多少錢,誰又換了大房子。
很多男人在一起就談哪個模式才能搞到更多錢,然后就是搞定更多的女人,很多女人在一起就談怎么變的更好看,更瘦,然后就是怎么對付男人。
至于對高貴人格的追求,對公平正義的追求,對于夢想的追求,很少再有人去談及。如果有人談,反而會被認為很迂腐,一股窮酸味,然后對他嗤之以鼻。
很少有人關注你為社會創造了什么價值,很少有人愿意從靈魂深處感受你,她們只想打探你有沒有實力,然后在看看怎么跟你交往。
大家普遍不再關注公共道德秩序,都只想伺機撈一把就走,至于社會被污染成什么樣子,都漠不關心。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年輕人在游戲和娛樂中沉迷,成年人在直播和短視頻中放縱,大家都在沉溺于短平快的快樂。
這是一個戾氣和污濁遍地的社會,網上最容易流傳的是各種丑態的表演,各種極端的情緒,越三觀不正的人越容易迅速走紅。
越是搞立場、陰謀論、情緒化的內容越容易被傳播;冷靜和理智總是被嘲笑,宣泄與諂媚卻成了主流。
人們正在拋棄一切深刻的東西,包括文學/哲學/思想等等,因為這些東西太深刻太沉重了,人們轉而尋找可以麻醉自己的東西,讓自己快樂……
人們越來越崇尚諷刺和挖苦,而非邏輯和道理。大家越來越沉溺于短平快的刺激,不再追求價值塑造。
6
未來我們該怎么辦?
首先,“勞動”將成為一種基本需求,而不再是謀生的手段。
因為未來如果一個人不去生產勞動,他將找不到任何生存的意義,從而引發精神上的極度空虛。
這種精神上的空虛才是每個人最需要提防的問題,它將使人陷入極度的焦慮和無助。
唯有不斷勞動和創造,才能使一個人精神和靈魂上充實起來,才能讓一個人找到活著的意義。
其次,未來一個人必須學會修心,否則很容易神經錯亂。請預約水木然的直播
有句話叫“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個“為”念作wéi,是“修為”的“為”,讀第二聲。而不是“為了”的“為”,不是第四聲。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如果做人不修為自己,那么就會為天地所不容。
未來一個人的結構怎么設計最厲害?
最核心的是:心力。往外一層是:認知力。再往外面一層叫:能力。最外面一層叫:經驗。
請記住:心力比認知、能力更重要!
“心力”包括三方面:
1:“內心”是否強大;
2:“情緒”是否穩定;
3:“心理”是否健康。
擁有一顆強大且健康的內心,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遠比擁有任何技能/知識/資源都重要!
這已經不是那個靠蠻力去拼搏的時代了,未來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修心,只靠蠻力拼搏,精神痛苦會越來越多,甚至會遇到心魔,從而走火入魔!
7
15世紀,改變人類的是天文學,人類終于把宇宙運轉結構給搞清楚了;
16世紀,改變人類的是地理學,人類開啟了大航海時代,殖民主義產生了;
18世紀,改變人類的是物理學,工業革命開始了,生產力劃時代進步;
19世紀,改變人類的是生物學,各種醫藥和醫療技術的誕生,延長了人類的壽命;
20世紀,改變人類的是計算機,信息革命打破了傳統社會運轉的規律;
21世紀,改變人類的是哲學和心理學,人類精神陷入一片空虛,心理問題爆發,唯有心理學和哲學才能拯救人類。
在物質匱乏的時代,人們的幸福是由物質多少決定的,但是當社會的物質越來越豐富,人們的幸福就是由精神決定的。
從現在開始,一個人精神健康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幸福感。
誰能幫助人們找到物質之外的價值和意義,讓大家回歸精神主義,燃起對真善美的向往,甚至能改寫“成功”的定義,誰就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并將成為世界下一輪文明的引領者。
水木然的直播請關注
寫作是一種修行,度人度己
如果是有緣人,可以掃碼給個贊賞
水木然個人微信
水木然有很多話,但是只在這里說!
歡迎加入水木然的知識星球
這里是認知的情報局
2:搜“水木然學社”進入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