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西子的成長路徑顯示,東方美妝正以系統化方式嵌入科技創新、產品開發與消費者互動之中,成為推動中國美妝品牌國際化的文化引擎。
《中國化妝品》雜志|蘇悅怡
近日,由《中國化妝品》雜志社與美國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與新聞學院(USC Annenberg School for Communication and Journalism)聯合發起的“跨文化視角下的品牌建設:中美化妝品市場的品牌構建與傳播策略比較研究”項目組,赴杭州對本土美妝品牌花西子展開系統調研。
項目負責人、南加州大學安納伯格學院BenLee教授攜團隊與花西子研發、生產及傳播核心團隊進行了多場深度訪談,并實地走訪了花西子科創中心的用戶共創平臺與配方創新實驗室、智能工廠的數字化柔性生產線,以及花西子西湖隱園的旗艦零售空間。此次調研以“訪談+觀察”的方式建立研究框架,不僅獲得了豐富的案例素材和一手樣本,也為項目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與實證依據。
![]()
項目組在花西子科創中心調研,與花西子首席科學家李慧良教授(左二)、集團公共事務總經理曾敏(右一)進行了座談交流
作為將中國特色文化與美學系統性融入產品開發與品牌建設的代表性品牌,花西子近年來在法國、日本等核心海外市場表現活躍,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品牌如何將中醫藥古方、中國特色工藝與現代科技融合,轉化為全球消費者能夠理解與欣賞的產品語言?其在原料技術、智能制造和零售體驗等方面構建的差異化優勢,又是如何提升其在國際市場的傳播力與接受度?本次調研結果將為解析東方文化驅動下的品牌國際化路徑,提供更具專業性與深度的觀察視角與案例參考。
![]()
緣起:從“現象級美妝”到學術命題
花西子之所以引發項目研究興趣,正是因為這類自發性推薦超越了傳統廣告的影響范疇,表明品牌在全球消費者中的自然吸引力與文化穿透力。
——“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
![]()
花西子西湖定制系列
花西子之所以成為“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重點調研的對象,源于其在國內外市場引發的多重關注與反響。此前,《中國化妝品》雜志已對花西子進行過實地探訪與深入報道。這一系列調研為項目組建立起對花西子戰略方向與研發體系的基礎認知。
另一方面,項目負責人Ben Lee教授對花西子也早有關注。其研究興趣部分來源于一段現象級內容:美國頂級美妝博主Jeffree Star曾在YouTube上自發測評花西子產品,并以“世界最美的彩妝”盛贊其設計與質感。這一非商業性質的真實測評在海外社交平臺迅速傳播,引發廣泛關注,也使花西子這一中國美妝品牌在全球消費者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曝光。
Ben Lee教授指出,花西子之所以引發項目研究興趣,正是因為這類自發性推薦超越了傳統廣告的影響范疇,表明品牌在全球消費者中的自然吸引力與文化穿透力。這也為“跨文化傳播”“美學共鳴”與“消費心理”三個研究維度提供了切入點。
“是什么樣的產品,能夠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引發共鳴?”Ben Lee在行前會議上提出了此次調研的核心問題。他強調,項目組此行的任務不只是記錄現象,而是要驗證邏輯:“西方消費者為何愿為東方美妝支付溢價?這背后是技術壁壘?是文化共鳴?還是產品革新?”帶著這些具體假設,項目組再次走進花西子,試圖從品牌戰略、產品創新到傳播機制多維度解構花西子出海路徑背后的產業邏輯。
![]()
從品牌定位與研發策略看花西子的差異化路徑
花西子在本土市場短時間內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其持續投入與自建的創新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
——“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
項目組首先從整體層面對花西子的品牌定位與研發體系進行了深入了解。在花西子團隊的系統講解下,項目組梳理出其品牌發展的關鍵脈絡與核心策略。
自2017年創立以來,花西子將中醫古籍中的理念與東方園林的審美意象相結合,確立了“花養好氣色·雅韻東方美”的品牌定位。在產品戰略上,花西子推行“大單品”路徑,聚焦打造具有代表性的標志性產品,以集中資源提升產品口碑與市場識別度。
在研發管理方面,花西子采用“慢研發、快迭代”模式,即在前期樣品開發階段,通過多輪用戶共創、消費者訪談與小批量試產驗證,結合實驗室精準數據分析,反復打磨產品配方與質感體驗。截止2025年,品牌累計申請專利超過300項,其中發明專利逾100項,涵蓋花植活性成分提取、納米乳液穩定技術、專利篩網結構、磁吸鎖扣設計等多個關鍵創新點,已初步形成穩定的技術“護城河”。
在訪談中,Ben Lee教授指出:“化妝品的成功往往背后依托系統性的研發體系和技術壁壘。無論是歐萊雅還是雅詩蘭黛,都不是單靠營銷,而是靠一整套完整的研發策略支撐起品牌力。”項目組認為,花西子在本土市場短時間內快速崛起的背后,是其持續投入與自建的創新體系發揮了關鍵作用。這一體系不僅實現了品牌的功能差異化,也奠定了其邁向國際市場的基礎,這也使花西子成為當前中國本土品牌中極具代表性的創新范本。
![]()
從研發到零售:花西子實踐中的中國美妝升級范本
“供應鏈可持續、數字化制造以及質量追溯體系,正成為新一代國際美妝品牌的底層能力。花西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樣本。”
——“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
調研過程中,項目組先后走訪了花西子的科創中心、智能工廠以及西湖隱園旗艦店,從品牌研發、生產智造到零售終端全鏈條,全面考察了其在科研創新、智能制造和消費者體驗層面的具體做法,試圖從花西子的實踐案例中探尋中國美妝品牌發展的關鍵路徑。
![]()
花西子科創中心
在科創中心,項目組在花西子首席科學家、“中國化妝品研發第一人”李慧良教授的陪同下,對其核心實驗模塊進行了系統參觀。中草本活性實驗室展示了以桃花、蓮花、白術等傳統成分為基礎的高通量質譜分析、純度提取和分子穩定技術,配合智能配方平臺完成精準劑量和復配比例的實驗驗證。李慧良教授指出,現代中草本護膚的關鍵在于“成分的可驗證性與工藝的穩定性”,而想要真正把中國特色植物原料應用于產品中,必須用現代儀器數據,把傳統理念用科學語言重構一遍,才可能讓它“走出去”。
此外,CMF實驗室呈現了花西子在包裝美學上的工程化能力。項目組觀察到,同心鎖造型、陶瓷質地、蘇繡工藝和古典詩詞等中國文化意象被數字建模,轉化為具象可量產的唇膏包材、散粉外殼與口紅、眼影浮雕。借助系統的CMF研發技術,花西子實現了“從文化靈感到工業量產”的文化符號落地。項目組認為,花西子已具備將文化內核轉譯為工業成果的設計與工程能力,是本土品牌構建文化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重要支點。
項目組還特別關注了“多維全息AI感官行為研究系統”的應用。該系統可通過對受試者腦電波、眼動、微表情等行為的實時監測,為產品研發提供更精準的數據,也幫你找到心中的“真愛產品”。通俗地說,這相當于產品評價的“測謊儀”。Ben Lee教授表示,這種“實驗室+用戶”協同開發模式代表了全球化妝品研發的新方向,“研發不再只是配方創新,更是基于用戶體驗的系統優化。花西子通過情緒數據介入產品調試,是將消費者嵌入研發流程的重要進展。”
在智能制造層面,項目組實地考察了花西子的自動化生產線與MES+AI質檢系統。通過“一貨一碼”全流程管理體系,花西子實現了從配方投料到成品出庫的全環節可追溯,而這也滿足歐盟REACH、美國FDA等主流市場的法規要求。AI圖像識別系統實現了自動外觀篩查與包裝缺陷識別,大幅提升質檢效率與準確性。能源管理平臺則與屋頂光伏系統協同運行,較傳統工廠實現了15%的能耗下降;而通過循環周轉箱替代一次性紙箱,年均減少包裝廢棄物約30噸。
Ben Lee教授指出,花西子的智能制造系統已達到國際中高水平,是中國本土美妝企業在“綠色+數字”轉型中的代表性案例。他表示:“供應鏈可持續、數字化制造以及質量追溯體系,正成為新一代國際美妝品牌的底層能力。花西子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樣本。”
最后,項目組走訪了位于西湖邊的花西子西湖隱園旗艦店。不同于傳統美妝門店,隱園采用“文化空間+產品互動”模式構建零售體驗。園林意境與山水造景貫穿整個空間,消費者可通過妝容試色區、香氛茶道體驗區等不同區域,深度感知產品性能與品牌文化的結合。旗艦店內還定期舉行針對不同消費者的“美妝+文化”活動,吸引新客的同時也增強了花西子愛用者的用戶黏度。
![]()
![]()
![]()
花西子刺繡限定系列、蒙古族印象系列、好氣色系列
項目組認為,花西子的線下門店策略強調“從場景出發”的體驗構建,結合線上內容傳播與線下觸達,構建了較為完整的O2O運營閉環。Ben Lee教授總結認為,花西子在研發、制造與零售端的全面協同與系統迭代,展現了中國本土品牌在“科技+文化”雙驅動路徑上的可執行性。這些實踐不僅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也為學術界提供了具有高度分析價值的案例樣本。
![]()
座談分享:以東方美學賦能的國妝之路該怎么走?
花西子的品牌建設將東方文化作為差異化錨點,通過研發創新與傳播內容完成“技術+情感”的雙重賦能,展示出中國本土品牌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可能性。
——“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
調研的最后,項目組與花西子團隊圍繞“品牌建設、產品策略及出海挑戰”等關鍵議題,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此次訪談不僅是對實地調研的系統補充,更在對話中厘清了花西子作為新一代中國美妝品牌在全球化路徑上的邏輯與路徑。
“英雄單品”(Hero Products)策略成為討論焦點之一,這也是項目組研究過程中提出的核心概念之一。花西子團隊將其定義為既能承載品牌文化與價值,又能在市場上持續熱銷的核心產品。其開發流程始于品牌從市場洞察及歷史文化中提取靈感(如太平公主使用桃花紅膚膏改善膚色的典故),再通過高通量活性成分篩選、配方改造、小批量試產與用戶共創反饋,不斷進行多輪工藝優化與視覺升級。花西子的散粉正是這種“慢研發、快迭代”模式的典型成果,自2017年首發以來,已迭代七代,從結構包裝、取粉方式到膚質適配策略,持續優化。
項目組特別關注花西子在可視化傳播方面的能力。花西子將“產品功能+文化表達”內容轉化為強傳播素材,通過飛粉實測、控油實驗、妝效演示等短視頻向消費者傳達產品力,同時嵌入東方元素的審美意象,推動用戶自發傳播。這種內容化驅動的“第二生產力”邏輯,在全球社交媒體環境中被驗證為頗具效果的策略。
在座談中,花西子還展示了其在產品多元化方向的思考,正逐步將“東方雅”從核心彩妝產品延展至門店空間設計、飾品和香氛等生活方式類目,構建品牌氛圍場,實現文化沉浸式表達,打造“東方雅”生活方式。
![]()
花西子東京銀座旗艦店
針對“如何看待出海挑戰”這一話題,花西子坦言目前在法規合規、本土化偏好適配及供應鏈小批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仍面臨實際考驗。不同國家對化妝品原料、安全認證及備案流程存在較大差異,歐美用戶在功能訴求與膚色適配上也與國內市場存在差異,這就要求品牌提供更加精細化的產品矩陣與傳播策略。
為應對出海過程中的文化隔閡與市場差異,花西子堅持“外納多元,內守本真”的全球化策略。一方面,品牌堅守中醫花植配方與東方美學的文化根基;另一方面,則根據不同市場的消費偏好與文化語境,靈活調整產品表達與傳播方式。例如,其標志性產品“同心鎖口紅”在中文語境中承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寓意,但在海外市場可能難以直接理解,品牌便以“Love Lock”(愛情鎖)這一具有普世情感共鳴的表達進行命名,降低文化門檻,增強情感連接。同時,在歐美市場,花西子則聚焦于功能型高光、強防曬等產品線的開發,以契合當地注重實用功效的消費趨勢,實現文化價值與市場需求的平衡融合。
![]()
花西子同心鎖口紅-瓷韻款
BenLee教授在座談后指出,花西子的品牌建設路徑已經形成系統性邏輯,其將東方文化作為差異化錨點,通過研發創新與傳播內容完成“技術+情感”的雙重賦能,展示出中國本土品牌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可能性。項目組認為,花西子的研發策略、文化建構與出海打法之間并非簡單拼貼,而是逐漸形成了范式結構。這一案例對中美美妝品牌的比較研究非常具有啟發意義。
花西子案例表明,中國本土品牌正在以自身獨特路徑打破國際化“標準答案”,走出了一條融合文化價值、技術實力與市場洞察的品牌建設之路。這一過程,本身也正在成為全球化美妝產業格局調整的重要觀察樣本。
對“中美化妝品品牌比較研究”項目組而言,此次對花西子的調研,不僅豐富了跨文化傳播和品牌戰略的研究樣本,也為如何理解“本土創新如何對接全球市場”這一核心議題提供了新的理論線索。未來,隨著更多中國美妝品牌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如何在堅守文化本源的同時,借助系統化研發與數智化運營建立全球共鳴力,或將成為決定其走多遠、走多深的關鍵。
花西子的故事仍在繼續,但它所折射出的,是中國品牌在新一輪全球化浪潮中,以文化自信為底色、以科技創新為引擎,重構世界對“中國美”的理解與想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