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少林寺官網一則通報炸鍋!方丈釋永信因涉嫌挪用資產被查,這個網傳穿16萬云錦袈裟、坐百萬豪車的“佛門CEO”,背后竟掌控著18家公司,甚至產業還延伸到了海外!今天咱們就扒開這場“袈裟下的資本游戲”——你在功德箱里塞的每一張鈔票,到底是供奉了佛祖,還是養肥了和尚?
![]()
你不知道的寺廟賺錢的野路子,從功德箱到房地產,其實比上市公司還狠!
我們先來看一組顛覆認知的數字:中國寺廟經濟規模早已突破千億,頭部寺廟年收入比很多上市公司還高!少林寺3.2億、靈隱寺6.7億、雍和宮1.2億,還有無錫靈山大佛和三亞南山,就連湖南南岳大廟,一年收入也有3.07億!這些錢到底從哪來?
首先是門票分成的貓膩:政府拿大頭,寺廟玩左手倒右手。
少林寺門票80元,每年400萬游客,光門票就該收3.2億?錯!按規定政府要拿走70%,寺廟只能拿30%?太天真了!釋永信早就成立了“少林實業公司”,把景區運營、商標授權全裝進去,實際到手遠超5億!
雍和宮更雞賊:門票只賣25元,看似“佛系”,但法物流通處的香灰手串的收入一年就破億!游客擠破頭請手串,到底有多少利潤進了關聯公司賬戶?現在還是個謎。
![]()
其次是功德箱里的秘密:70%的箱子根本不屬于和尚。
北京某寺院共70個功德箱,其中53個是景區私設的!信眾虔誠投錢,最后進了“某某某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的賬戶,而且這家公司還是上市公司!更黑的是電子功德箱 ——某寺廟方丈的支付寶年流水超千萬,掃碼捐贈從不開發票,稅務部門查都查不到。
![]()
另外還有文創割韭菜的暴利套路:5元成本的手串,開光后賣58元。
某寺的網紅手串火遍全網,你以為是“佛系周邊”?成本5塊錢的塑料珠子,找和尚念幾句經,立馬賣58元,年銷5.6萬件,毛利率高達90%!雍和宮更絕,香灰琉璃手串搞個“獨家開光”,原價380元被黃牛最高炒到2000元,信眾擠破頭搶購,堪稱是“宗教版茅臺”。
![]()
但是你以為這些就夠了嗎?還有各種跨界的騷操作:方丈拿地比開發商還狠!
別以為和尚只懂念經!少林寺2022年斥資4.52億在鄭州拍地,要建“禪意小鎮”,操盤公司正是釋永信曾經持股80%的“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更離譜的是澳洲“少林村”,不僅建有四星級酒店,規劃書居然還提到高爾夫球場!佛門清凈地,就這樣讓人們浮想聯翩。
![]()
所以問題來了,現在寺院景點的監管漏洞到底有多離譜?政策禁令是不是擺設?和尚難道比公務員還自由嗎?
為什么管不住呢?要知道十部委明明是禁止寺廟上市、承包經營的,可現實是:普陀山旅游公司曾試圖三次沖刺IPO,就算是罰款還不夠一天賺的!我們來看看問題出在了哪里?
問題1、財務黑箱誰也看不明白
大部分寺廟從不公開審計報告!沈陽法庫縣審計10家寺廟,發現13類問題:固定資產不登記、香火錢坐支、個人賬戶收錢……整改后呢?7家還是老樣子!昆明巖泉寺更夸張,私人老板承包5年,雇假和尚騙游客2.34萬,宗教局說“管不了”,文旅局說“不歸我管”。浙江烏鎮修真觀,2014年因被承包商雇傭假道士斂財,結果遭到了宗教、文旅、工商多部門的聯合查處。?
問題2、政策稻草人:雖說政策明令禁止商業活動,但少林寺照樣投資房地產
2017年十部委就發文嚴禁“宗教搭臺經濟唱戲”,可少林寺在澳洲買地、在鄭州搞開發,沒見有人管!諷刺的是,方丈釋永信一邊當著人大代表,一邊控股多家公司,跨界玩得比馬斯克還溜。
問題3、多頭管理踢皮球:違建寺廟沒人管,罰款不如利潤零頭
宗教局管登記、文旅局管門票、文物局管文保。但2020年-2023年少林寺違建地宮破壞唐代遺址,三個部門互相推諉,拖了3年才罰款20萬,還不夠手串賣一天的!
![]()
治理藥方其實也不是沒有的,關鍵看監管部門如何下手:把寺廟還給佛祖?我覺得至少要出4大狠招!
比如功德箱必須裝上GPS!每筆錢都要可追溯;再比如方丈必須曬工資!禁止關聯交易;第三招是商業活動一刀切,不準搞房地產,文創收入上限必須不能超過寺院總收入的30%;最后就是實行寺院財務全民監督制,建一個“寺廟財務公示網”,讓信眾可查看每一分錢的下落。
當然,我們也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監管部門和政策漏洞,罵完和尚也要罵一下那些瘋狂的信眾和粉絲團。
![]()
客觀講,釋永信其實是少林寺的有功之人。22歲接手少林寺確實有點早,但當時的少林的確是一窮二白啊,12個老和尚連飯都吃不飽,哪有有才之人愿意接手這個爛攤子呢?但是釋永信是真管事了,重修大殿,重建法堂,抓經濟搞建設,直接按下了少林寺開掛的按鈕!
但人心是復雜的,存在著多元性。
在戰略企劃槍手看來,釋永信的今日,其實是個人貪念和外部環境縱容的結果。所有的倒反天罡,吃瓜群眾都是間接的當事人,一個都不能少!如果沒有蕓蕓眾生的香客和信徒們的瘋狂追捧,如果社會大眾的整體素質再高一些,如果監管制度和政策再嚴密一點,今日的中國,哪會有這么多奇葩的事情發生?幾百元的頭香炒到上萬元,是不是這些瘋狂的信眾撮使的?
大家可別以為這些瘋狂的信眾主要是老人!艾媒咨詢的一項調查顯示,56.5%的年輕人將上香視為“情緒消費”,對高價香火、開光商品接受較高;38%的捐贈者認為“捐得越多越靈驗”,正是他們助推了攀比性捐贈,形成了“功德箱通漲”!難怪大家都在說:佛門本身清凈地,奈何只度有錢人。
有句話說得好:丑聞最大的圈子,往往就是老蠶粉最多的圈子。社會要進步,人民就得學會反省。不要一捧就把人家捧成神,一踩就把人家踩成一泡狗屎!
如果身穿16萬袈裟的方丈開著豪車成為事實,如果功德箱變成斂財公司和個人的提款機,我們失去的何止是信仰?請大家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人知道:真正的功德,不是給和尚送錢,而是我們一起守住佛門的清凈。你覺得該怎么整治?評論區聊一聊,讓監管部門看看老百姓是何等地憤怒!
關注戰略企劃槍手說市場,漲知識聽有見地的觀點,老鐵們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