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近期直接曝光了殲16使用的渦扇10B發動機實機裸圖,各種細節一覽無遺,這也是首次我軍實裝的渦扇-10(WS-10)系列“太行”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整機,我們可以看見殲16使用的渦扇10B最大的特點就是采用較長的尾噴口收斂片。
![]()
而在對比了美軍的F119發動機之后,網友驚奇發現,渦扇10B的外觀工藝精湛,而且外部管線非常簡潔。
我們可以可以看看美軍的F119發動機,F119發動機盡管是30年前的產物,但是至今卻仍然是美軍最先進的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
![]()
得益于后發優勢,中國在渦扇10B上采用了很多的新技術和新工藝,渦扇-10B的渦輪葉片采用鎳基合金添加稀有金屬錸(Re),通過真空熔煉和定向凝固技術形成單晶結構。錸的熔點為3180℃,可將葉片耐高溫能力提升至1500℃以上,同時抗蠕變和抗磨損性能比傳統鎳基合金提高30%。
而F119的渦輪前溫度高達1977K(約1700℃),依賴第三代單晶鎳基高溫合金(如CMSX-10) 和氣膜冷卻技術協同工作。單晶葉片需在精密模具中控制晶體定向生長,同時內部設計復雜冷卻通道,工藝容錯率極低。冷卻氣流從壓氣機引出,通過葉片內部微孔形成隔熱氣膜,但冷卻系統本身增加了結構重量和氣流損失。
除此之外,渦扇10B在渦輪盤采用鎳鉻鐵基粉末冶金一體成型工藝,晶體結構均勻性提升20%,極限耐溫達3000℃,抗離心應力超過10,000g。該工藝由火箭技術轉化,解決了傳統鍛造盤晶界脆化問題。
可以說,正是從渦扇10B開始,中國開始和美國在軍用發動機領域站在了同一起跑線,得益于渦扇10B采用了眾多的先進技術和材料,也可以讓渦扇10B在渦扇10A的基礎上實現了大幅跨越,從而在性能上接近F119,而到了渦扇10C,其發動機總體性能已經持平了F119,甚至憑借著材料工藝和技術創新,在一些性能上上超越了F119。等到了渦扇15,中國已經超越了F119,打造了全球最強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我們的渦扇-15發動機,實現了更寬燃燒穩定工作包線,且低空高速性能更好。渦扇-15的飛行包線右下部分要比美國F-22戰機所用的F119發動機更好。同時,渦扇-15的構型更先進,可以說不論是材料還是工藝,渦扇15都擁有絕對的后發優勢。
實際上,美軍的F119發動機存在著嚴重造假問題,F22的F119-PW100推力推重比數據全部作假,推重比才7,而涵道比0.57,實際性能只能對標中國的渦扇10C。
![]()
當年踩渦扇10發動機的時候,那可真是年年踩,月月踩,日日踩,踩的天昏地暗,踩的滿臉開花,踩的中國軍迷垂頭喪氣,臉在地上磨擦。其中踩渦扇最重要的話術就是推重比,太行推比7,而美國F119推比10。
![]()
需要說明的是,很多人說中國發動機落后美國30年,的確是,20世紀90年代的時候美國就已經研制了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F119發動機,然而,美國這30年,在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領域是處于停滯狀態的,這30年,美國沒有一款新的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面世,而美國一直執著的變循環發動機又一直沒有突破,這就給了中國追趕的時間。
在軍用發動機領域,高昂成本、漫長周期,以及戰略優先級和預算的轉移是導致美軍全新一代、可服役的“革命性”軍用發動機未能緊隨F119之后快速接替的主要原因,相比于中國在爆震發動機、變循環發動機等新一代發動機的全面開花,當前美軍在發動機領域的研發實際已陷入停滯狀態。
之所以我們在發動機領域進步這么快,是因為我們追趕的是嚴重虛標的美軍發動機,美軍發動機的數據標的太強了,讓我們有了很大的緊迫感,但是誰能想到,實際性能曝光之后,我們才發現,我們在小涵道比大推力發動機領域早已成為了全球第一。
![]()
而此次央視公開渦扇10B發動機,就已經說明了不夠先進,可以展示,這就說明了我們的渦扇15將要量產了,甚至我們的新一代發動機可能都已經裝機試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