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網友私信詢問一張彩色照片中,吉林市江城廣場西側兩處青磚建筑是否屬于天主教堂。
這張照片是記錄當年吉林市江城廣場情形的標志性影像資料,《中國吉林》、《吉林鐵路分局》等畫冊都有收錄。在照片拍攝時,天主教堂建筑群還未形成“建筑島”狀,教堂北側的道路更沒有開通,不過搖櫓人塑像、教堂塔樓、工商銀行大樓可以為照片辨析提供相關參照。
![]()
兩處青磚建筑位于江城廣場與天主教堂之間,呈南北分布。為了避免視線差造成的影響,特意在《吉林市市情》上找到一張自西向東拍攝的照片。此照片中可見近江一側的青磚建筑為教堂僧侶院二層樓,其北側隔著一個大型煤堆露有一座建筑。盡管住宅樓的遮擋,只能看見屋頂局部,但尚可以確認為老式建筑的灰瓦屋頂。
![]()
結合兩張照片初步判定網友詢問的兩座青磚建筑中,南側一座樓房屬于天主教堂,一般稱呼其為僧侶院。此二層建筑位于教堂建筑群北側,與天主教堂同期修建。教堂為磚木結構,堂脊高9米,建筑面積448平方米,是神甫辦公的場所及修士們的宿舍。
![]()
在當年,橋頭天主教堂臨江城廣場一側為一排青磚平房,部分房屋還曾被開成商用門市出租。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原有青磚平房被拆除,按西式風格建起天慈安養老院那棟二層建筑。僧侶院青磚樓也被不斷修繕改造,進而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影像出現了許多差別。
![]()
僧侶院北側的建筑似為一座高大的平房,從《吉林市市情》插圖上看,此平房位于女中南大墻之外,肯定不屬于女中。其與南側的僧侶院之間有煤堆、胡同阻隔,因而也不大像是教堂的附屬建筑。結合當時的地圖資料,此建筑為公安街與育才胡同交匯口,應為獨立建筑,但由哪家單位使用,目前未能查實。
![]()
進入新世紀后,江城廣場進行了幾次交通改造,加之新建筑的不斷出現,不僅僧侶院北側的的青磚建筑已不復存在,就連街貌也與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發生了重大變化。網友對舊照片發出疑問實屬正常。
對那座青磚大平房情況,如有朋友了解始末,還望在留言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