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喜歡寫點文字的餐飲人,從2010年開始做餐飲,已經第15個年頭。
開過正餐、早餐、鹵味店、美食廣場,也搞過連鎖加盟,做堂食,也做外賣。可以說,經歷過風口,也挨過寒冬。
做餐飲第一個月,正趕上年底尾牙,生意爆滿,一個月做了98萬,賺了35萬,那時候真賺錢,不光是餐飲,其他行業也很賺錢。
之后也有過起起伏伏,但總覺得還有希望,哪怕是疫情閉店,我還是信心滿滿。
從沒有過像今天這樣感到絕望。
不夸張地說,我們這些餐廳,壓死我們的最后一根稻草,不是消費降級,而是平臺,他們正一步步把我們,還有消費者拖進深淵。
![]()
我們的一天:忙了一整天,凈賺不到300元,還不含工資和房租。
前幾天,我看著后臺單量破了紀錄,本以為能松口氣。
晚上結完賬,我才發現,凈利潤不到300元,還不包含房租和我的工資
不是原材料貴,也不是我們偷懶,是——補貼把我們掏空了。
比如這單外賣,顧客支付0.01元,平臺標注“平臺補貼14.99元”,聽起來很仗義,對吧?
但我作為商家,要貼上去27.9元的差價!
也就是說,這一單我不僅沒賺錢,還賠了將近三十塊。
員工累到站不穩,廚房忙得團團轉,結果我們是在為平臺燒錢打仗,充當子彈。
平臺燒百億,補貼戰卻把商家逼上絕路
7月5日,美團破了1.2億單,阿里8000萬,京東兩三千萬,光是餐飲外賣就有2億單,比去年整整翻了一倍!
平臺看起來熱鬧非凡,消費者享受著“滿25減21”“滿16減16”“0元點餐”……
這樣的百億補貼大戰,你以為是平臺之間在競爭嗎?錯!他們是在和堂食在競爭,不要錢而且不用走路就能吃到飯,和大熱天去到餐廳吃飯,你選哪個?
但,你以為這場補貼大戰,真的是平臺用自己的真金白銀相互競爭嗎?不,是我們這些商家在“集體供血”。
給你補貼十元,平臺只出三元,商家要出七元,還不含推廣和抽成。
不參加活動?他有一萬種方法讓別人看不見你!平臺是他的,你稍有微詞都不行,你敢不配合?
不補貼,就沒有曝光;不打折,就沒訂單;
而報了,就進了個死循環:賠錢換吆喝,越賣越虧。
我們不是餐飲人了,我們是純純的平臺加工廠,自己付房租代人帶材料為他們虧錢干活的傻蛋工廠,最后成了三巨頭混戰的炮灰。
![]()
而面對這種混亂,本該制止這種壟斷體無序破壞市場的管理部門卻裝聾作啞。我們小商戶該找誰理論?
堂食流失,不只是疫情的鍋
很多人說堂食萎縮,是疫情影響,或者“年輕人越來越懶了”。
但我們最清楚,不是顧客不想來,而是平臺太“狠”了。
外賣券天天發,0元配送,滿減送飲料,還精準投放給經常下單的“高頻用戶”——你不點都覺得虧。
加上城市查酒駕查得嚴、直播團購薅羊毛、寫字樓白領都躲在工位上點餐,
原本會走進門店的顧客,現在只在APP里“逛一圈”就走了。
而我們這些門店,還得照常付房租、水電、員工工資、報稅,甚至要交平臺的“流量費”和“服務費”。
而最近,因為限制聚餐,高端餐飲也開始下沉,擺起了外擺,賣起了客飯,我知道,他們也沒辦法,堂食是門可羅雀啊。
原先七成是堂食,三成是外賣,現在顛倒了,收入銳減三成,虧本成了大多數,你說我們還能扛多久?
![]()
外賣真是“創造就業”?真不是。
平臺喜歡宣傳:外賣讓幾百萬騎手就業了,是“城市運行的重要保障”。
我也認識不少轉行去送外賣的同行,有前廚師、有收銀員、有店長。
但他們多數人只是臨時干幾天、幾周,沒有社保、沒有假期、收入不穩定,甚至很多是“騎著電動車送命”的。
據美團研究院的數據,1000萬騎手中,全年接單260天以上的只有11%。,所有騎手中,61.5%以上大專以上學歷,20%本科學歷(2020年數據,后來美團不更新了)。
說白了,是正規就業在減少,靈活就業卻在泛濫。
平臺成了“體面下崗”的避風港,成了美化就業數據的面霜,而我們這些原本還能穩定用人的餐廳,正在一個個地關門,平臺賺得盆滿缽滿,而我們著數百萬的小商戶卻會血本無歸。
真正令人心痛的是——我們的堅持正在被消耗殆盡
我認識一個做了十年小火鍋的老板,最早是從街邊攤賣烤串起家的,后來租了店面,有了員工,有了回頭客。
他說,前幾年辛苦是辛苦,但有盼頭;現在是一點盼頭都沒有了。
“我不是在創業,是在陪平臺賭博。”
“今天補貼吸引一批顧客,明天平臺漲傭金又收割我。”
“到最后,不是我倒閉,就是平臺嫌你不夠‘活躍’,把你踢出局。”
我們辛辛苦苦熬了十幾年,不是為了死在算法手里。
一頓低價外賣的代價,是城市的煙火氣消失
當消費者習慣了“9.9吃兩菜一湯,0元配送到家”,還會走進餐廳嗎?
當有品質、有堅持的餐廳因為撐不住補貼和壓價而倒閉,剩下的,只會是
——黑作坊的快餐、中央廚房的復制菜、以及資本眼中的“標準化產品”。
在平臺算法和壟斷的機制下,劣幣終會驅逐良幣!
而那種人聲鼎沸、熱氣騰騰的城市煙火氣,將一寸一寸地消失。
上一次消失的是逛街,逛商場的人群。
不是我們餐飲人不想堅持,是整條路都被挖斷了。
我們只想活得正常點,不想當炮灰
我們不是反對平臺,也愿意參與合理的數字化運營。
但不是以“用補貼搶走顧客,再用傭金壓死商家”的方式!
我們要的是公平的競爭,是能看到希望的定價權,是不再被裹挾的自由度。
不是一場場“用血賠本”的戰爭。
畢竟,邏輯不一樣,他們靠的是資本估值,拿的誰股民的錢,而我們卻是辛勞的血汗錢,是自己的棺材本。
我們真的不想成為最后一代開餐廳的人。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
下一次你路過街角那家安安靜靜的小飯館,
別總想著打開外賣APP看有沒有券,
也許那頓飯,是他們最后一次為城市做飯。
記住: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發聲不易,感謝點贊?轉發。
早七點準時發文
大家好,我是江南君,一個路見不平一聲吼的老boy。
做過監理,行政,金融,設計,干過培訓,超市,餐飲,投資,外貿……
喜歡寫點文字,思考點人生,管管閑事。
多年后,當后人問我對社會做了哪些貢獻時,我會自豪地說,面對事實,我做了誠實的記錄和評論。
為防失聯,加好友(67932342)
加入知識星球,每日分享干貨,提升認知!
10萬+文章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社會】
【時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