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連續加班熬夜后,腦袋像被無形的繃帶緊緊勒住,又或是太陽穴一跳一跳地痛,吃了止痛藥也不見緩解。去醫院檢查,醫生卻告訴你不是偏頭痛?其實,你可能正在被一種 “假性偏頭痛”——緊張型頭痛困擾,而它,正讓無數人陷入焦慮與恐慌。
![]()
01
被誤解的 “假性偏頭痛”:緊張型頭痛
緊張型頭痛,是最常見的原發性頭痛類型之一,不同于偏頭痛典型的單側搏動性疼痛,它的痛感更像是雙側頭部的緊箍感、壓迫感,程度多為輕至中度,通常不會伴隨惡心、嘔吐或畏光畏聲的癥狀。正因癥狀與偏頭痛有相似之處,加上公眾對頭痛疾病認知不足,很多人誤將其當作偏頭痛,甚至懷疑自己患上腦部腫瘤等絕癥,陷入過度檢查與治療的怪圈。
![]()
02
熬夜、壓力大,正在悄悄 “引爆” 你的頭痛
為什么緊張型頭痛總在熬夜、壓力大時 “找上門”?這背后有著復雜的生理與心理機制:
肌肉緊張:長期熬夜、精神壓力會導致頭頸部肌肉持續收縮,壓迫周圍神經,引發疼痛。就像一根緊繃的橡皮筋,時間久了必然斷裂,肌肉過度緊張也會 “拉響警報”。
![]()
神經遞質失衡:壓力狀態下,大腦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經遞質分泌紊亂,影響痛覺傳遞,讓你對疼痛更加敏感。
生活習慣紊亂:熬夜打亂生物鐘,飲食不規律、缺乏運動等不良習慣進一步削弱身體調節能力,為頭痛埋下隱患。
03
如何區分 “真偏頭痛” 與 “假性偏頭痛”?
癥狀類型
緊張型頭痛(假性偏頭痛)
偏頭痛
疼痛部位
雙側頭部(頭頂、后枕部常見)
單側頭部(太陽穴、眼眶周圍)
疼痛性質
緊箍感、壓迫感、鈍痛
搏動性疼痛、跳痛
疼痛程度
輕至中度,不影響日常活動
中至重度,常伴隨惡心、嘔吐
誘發因素
壓力、疲勞、不良姿勢
飲食(如奶酪、巧克力)、激素變化
緩解方式
休息、放松肌肉
服用特異性藥物、避光休息
04
別讓焦慮加重頭痛
臨床上,因緊張型頭痛反復就醫的患者不在少數。
![]()
- 有人因持續頭痛做了多次腦部 CT,甚至懷疑自己患上腦癌;
- 有人長期服用偏頭痛藥物,卻始終無法緩解癥狀。
事實上,緊張型頭痛是一種功能性疾病,通常不會對大腦造成器質性損傷。過度焦慮不僅無法緩解疼痛,還會形成 “壓力→頭痛→焦慮→更嚴重頭痛” 的惡性循環。
05
科學應對緊張型頭痛:從自救到治療
01
日常自救小妙招
放松肌肉:每天花 10 分鐘做頸部拉伸(如頭部后仰、左右側傾),或用熱毛巾敷在后頸,緩解肌肉緊張。
![]()
調整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或伏案工作,保持頭部與脊柱呈自然直線,減少頸部壓力。
情緒管理:嘗試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減壓方式,或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
![]()
02
專業治療方案
若頭痛頻繁發作(每月超過 15 天)或嚴重影響生活,需及時就醫。醫生通常會采用藥物治療 + 非藥物治療結合的方式:
藥物治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肌肉松弛劑如乙哌立松等、抗抑郁藥(調節神經遞質)等。
非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按摩、針灸)、肌貼治療、中頻治療、心理治療(認知行為療法,緩解焦慮情緒)。
![]()
微創治療:疼痛科可以采用精確影像引導微創治療改善頭頸部神經肌肉反射功能,放松緊張的肌肉及降低交感神經張力,成為改善癥狀和臨床治愈的重要一環。
![]()
06
警惕!這些情況必須立即就醫
雖然緊張型頭痛多為良性,但出現以下癥狀需高度警惕,及時排查其他疾病:
- 突然發作的劇烈頭痛,伴隨嘔吐、視力模糊;
- 頭痛伴有發熱、頸部僵硬;
- 頭痛與外傷、頭部撞擊有關;
- 50 歲后首次出現頭痛且癥狀持續加重。
頭痛不是小問題,但也不必過度恐慌。下次熬夜加班后再出現頭部緊箍感,別再盲目給自己貼上 “偏頭痛” 的標簽。學會科學識別、正確應對,才能真正擺脫頭痛困擾,讓大腦重獲輕松!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