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是圓方的第1228篇原創
(點擊標題下方小耳機標志可收聽音頻)
01
這兩年的各個部委的發布會上,有一句話很常見:“工具箱里留有足夠的工具……”
更長時間的就不統計了,僅僅在2025年4月國新辦“穩就業穩經濟”發布會上,類似的表述就出現了三次: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
“常態化、敞口式做好政策預研儲備,不斷完善穩就業穩經濟的政策工具箱,根據形勢變化及時出臺增量儲備政策。”
人社部副部長:
“就業政策工具箱充足,在激勵企業吸納就業、支持穩崗擴崗等方面作了政策儲備,將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
央行副行長:
“研究豐富政策工具箱,將適時推出增量政策,創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助力穩企業、穩市場……”
先聽聽小伙伴們的意見:
當你知道我們的政策儲備庫中有更多的“政策儲備”,你對于未來中國的經濟發展,信心是更足了,還是信心更少了呢?
02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復雜。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和思考“工具箱中有很多工具”這句話。
首先,這說明我們的政策制定部門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形勢的判斷是樂觀的,還是悲觀的?
大概率是“悲觀”的。
因為頻繁提“儲備工具”本身就說明在承認,未來可能會遇到挑戰和風險,比如外部環境變化、內部的結構性問題等。正因為預見到了這些可能性,才會“未雨綢繆”,提前準備好對策。
“儲備”、“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適時”、“不斷完善”這些詞說明,在一些部委的負責人看來,未來經濟大概率可能不會是一路坦途,會遇到不小波折。
其次,這說明我們的政策制定部門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思路是靜態的,還是動態的?
大概率是“靜態”的。
因為“儲備充足的工具”,只能對抗過去存在的老問題。這種思路更像“刻舟求劍”的邏輯,比如人社部儲備“穩崗擴崗”政策對應失業壓力、央行儲備“結構性工具”用來應對融資難。
但是面對新問題呢?比如AI帶來的就業替代,比如“融資難”變為“不融資”,又應該如何解決呢?過度依賴“儲備”,實質擠壓了制度突破空間。當“工具復用率”越高,往往意味著應對新問題的制度創新能力越弱。
最后,這說明我們的政策制定部門對于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發展的努力是形成合力的,還是各自為戰的?
大概率是“各自為戰”的。
因為從“儲備的工具”來看,部委間的“許多政策”看似挺多,但是其中有些甚至是沖突的。央行降準釋放流動性,會被監管部門的一些“終身追責”要求限制;人社部“穩崗補貼”要求企業參保率達標,但中小微企業為了合規,反而加速縮減用工。
許多的部門KPI有些時候是沖突的,而各個部門都把“儲備政策”“留而不發”背后,也或許有一些“死道友不死貧道”的考慮……
03
于是問題來了:那些看起來很“充足”的工具,如果長期躺在“工具箱”里不動彈,它們的實際價值還有多大?
現實經濟運行不是靜態的,時間窗口拖久了,再多儲備也可能變成失效的“舊藥方”。更嚴重的是,這種“留一手”的策略容易引發一個古老而常見的經濟學悖論——自我實現的預言。
當政策制定者不斷強調“有足夠工具”,本意是穩定預期,但在企業、投資者和消費者眼中,反而傳遞出另一種信號:是不是還有更大的風險在前方?是不是官方也拿不準情況?久而久之,這種風險預告本身就在放大不確定性。
政策“遲遲不落地”,市場就遲遲不行動。企業等政策紅利落地才敢擴產,投資者觀望新一輪刺激信號,消費者擔心波動選擇持幣。所有人都在等,等來的不是穩定,而是更大的停滯。最終,原本想用來防范風險的儲備工具,反而變成了加劇風險的“觸發器”。
更關鍵的是,這種“備而不用”的策略,很可能導致政策動態失效。許多儲備工具設計之初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和場景,而現實早已變了。等到真正動用時,問題早已變形,工具跟不上節奏,作用自然大打折扣。
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警惕一個看似安全的“政策工具庫”——它可能給人一種虛假的確定感。
現實中,信心并不會因為“我還有很多辦法”而自動恢復。真正起作用的,是這些辦法是否真的能被及時用出來。
04
所以,未來如果我們真的看到中國經濟擺脫當前低迷、走向回升的一個信號,可能不是某個政策本身多么驚艷,而是那些一直被“留著”的手段,終于被真正用上了。
財政開始大規模減稅和基建發力,貨幣政策明確降息降準并扶持關鍵領域,人社政策不再吊胃口而是全面穩崗擴崗,產業政策不再藏著掖著而是精準發力……這些一旦全面啟動,不光是刺激力度的問題,更是釋放了一種高度確定性:我們已經打出了所有明牌,別再等了,自己上吧。
這就是一種倒逼機制。當市場知道不會再有新牌時,反而更容易放手一搏。企業不再猶豫,投資不再拖延,大家只能在已有環境中找到突破口。沒有“拐杖”的現實,反倒可能激發出最原始的創造力。
當然,這也是一場集中風險釋放與系統壓力測試。當政策真刀真槍地“應出盡出”,經濟系統的軟肋——低效配置、僵尸企業、結構失衡——也就躲不住了。經歷短暫的“陣痛”后,才可能迎來真正的結構出清和動力重塑。
等到那一刻,工具箱不再只是用來做展示,它才能變成真正推動經濟巨輪的動力系統。
畢竟,最精密的工具如果總是藏著不用,還不如一把扎實的錘子,砸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