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國版英偉達”之稱的國產GPU公司摩爾線程距離IPO敲鐘又近了一步。中國證監會官網于6月18日公示,由中信證券擔任輔導機構的摩爾線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其IPO輔導狀態已變更為“輔導驗收”。此舉標志著其上市前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距離在科創板敲鐘僅一步之遙。業內據此推測,摩爾線程預計將在2025年Q3提交招股書,最快于2025年底或2026年初實現上市,全力沖刺“國產GPU第一股”的稱號。
此外,這波上市潮背后,恰逢國際AI算力巨頭英偉達、AMD等因美國芯片禁令在中國市場陷入被動困局,國內算力基建、AI大模型訓練及推理應用等領域算力需求仍在激增,為本土企業提供了難得的市場進軍機會和戰略空檔,國內AI算力市場逐漸拉開了全新的競爭格局。
不只是替代品!從游戲顯卡到AI超算,摩爾線程GPU要“全面開花”!
因美國芯片禁令,英偉達、AMD等國際巨頭在中國市場的AI芯片出口受限,造成了巨大的市場空白。國產替代公司正在高性能GPU、AI加速芯片及通用計算領域多點突破,在性能、生態、量產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技術進展和成果。
據IDC發布的《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計算力發展評估報告》,中國市場對算力的需求仍在激增,預計2024年智能算力規模將達725.3 EFLOPS,同比增長74.1%,市場規模則攀升至190億美元,同比增長86.9%。摩根士丹利亦預測,至2027年中國AI芯片自給率將達到82%。這一供需缺口,為摩爾線程等本土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據 Jon Peddie Research 最新報告顯示,全球 GPU 市場規模有望在2024年突破 985 億美元,呈現了出強勁的增長態勢。
隨著國產AI算力企業與本土互聯網大廠、大模型頭部客戶與垂直行業AI應用的深入協同和融合,有望實現從底層算力到上層模型、應用的高效適配,從而在全球AI競賽中構建基于國產算力的差異化優勢,也能在全球AI算力競爭格局中占據關鍵卡位。
摩爾線程之所以備受矚目,源于其在B端和C端市場均有產品布局的“全功能”定位,以及在關鍵性能指標上取得的一系列技術突破。
在至關重要的大模型訓推領域,摩爾線程展現出不遜于國際巨頭的實力。
摩爾線程推出的產品矩陣包括大模型智算加速卡MTT S4000、大模型預訓練平臺MTT KUAE以及AI大模型訓推一體機MCCV D800,展現了強大的全棧能力。
在與國內頭部AI企業的深度合作中,摩爾線程的技術實力得到了驗證。2024年5月,公司宣布與智譜AI合作,利用其夸娥(KUAE)千卡智算集群進行大模型適配測試。結果顯示,在推理方面,摩爾線程的GPU在全部測試用例中性能優于英偉達RTX 3090,在多batch(多批次處理)場景下優于RTX 4090;在訓練方面,其夸娥千卡集群的訓練精度與英偉達A100集群的誤差在1%以內,性能擴展系數高達90%以上,模型算力利用率(MFU)也與A100集群相當,證明了其在高端AI計算領域具備了與國際主流方案相抗衡的
![]()
為構建強大的國產算力生態,摩爾線程積極擁抱開源。今年3月,摩爾線程宣布支持DeepSeek開源周“全家桶”,實現對DeepSeek各個開源項目的全面支持。
其自主研發的訓推一體計算卡摩爾線程MTT S4000,與DeepSeek-R1 671B大模型,在推理場景下的適配結果符合“AI芯片和大模型通過性適配要求”,成功通過中國信通院《AI芯片和大模型適配能力通過性評測軟硬件環境及測試細則》推理場景驗證。
專業顯卡方面,MTT X300專為滿足行業應用對GPU在3D建模、圖形渲染及視頻處理等方面的高要求而打造,今年5月性能升級,通過軟硬件深度協同優化,顯著提升了GPU渲染性能,使MTT X300在數字孿生、GIS、工業設計、智能制造等應用場景的表現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游戲顯卡上,在消費級市場,摩爾線程2022年推出的MTT S80顯卡,被譽為“國產游戲第一卡”,不僅是國內唯一支持DirectX 12的消費級顯卡,也是業內首款配備PCIe Gen5接口(提供高達128GB/s雙向帶寬)的產品。因其性能隨驅動更新不斷提升,被玩家戲稱為“養成系顯卡”,并在今年5月通過v300.110版驅動,使3DMark Steel Nomad基準測試成績提升了35%。同時,它也是目前唯一能流暢運行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的國產GPU。
![]()
還是今年5月,他們發布了版本號為v300.110的圖形顯卡驅動程序,在3DMark基準測試工具Steel Nomad中,測試成績顯著提升35%,將MTT S80的性能潛力進一步釋放。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4全球獨角獸榜》,摩爾線程以255億元的估值排名第261位,目前,摩爾線程由創始人兼CEO張建中以及建銀國際資本管理(天津)有限公司、深圳和而泰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40多家機構共同持股。張建中直接持有11.06%的股權。
國產GPU“第一股”爭奪戰,為何是它率先撞線?
在中國GPU賽道上,摩爾線程與壁仞科技、燧原科技和沐曦集成并稱“四小龍”,這幾家企業均在加速沖刺IPO。相比之下,摩爾線程的進度最為領先。
![]()
燧原科技于2024年8月備案,但因股權結構復雜,預計2026年后才能提交招股書;壁仞科技2024年9月備案,但募投方案未定,且傳出可能轉向港股或暫緩IPO的消息;沐曦集成則預計在2025年四季度提交招股書。摩爾線程率先完成輔導驗收,無疑在這場競速中搶占了先機。
其領跑優勢不僅體現在上市進程,更在于其全面的技術布局和商業落地。
摩爾線程是國內唯一實現全功能GPU量產的企業,其2024年推出的夸娥(KUAE)萬卡智算集群解決方案,單集群算力可達萬P級(10E級浮點運算),MFU最高可達60%。
技術方面,英偉達的AI算力護城河之一是CUDA生態,摩爾線程自研的MUSA元計算架構可以兼容CUDA生態,可以讓開發者將CUDA源碼在MUSA架構的GPU上運行,提高了應用程序的移植效率。
同時,摩爾線程在專利上布局也較為領先。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截至2025年2月,摩爾線程獲得470項授權專利,穩居國內GPU企業中專利授權數量首位。這些專利主要覆蓋了處理器架構設計、AI應用、驅動軟件設計、GPU算力集群等關鍵技術領域,充分展示了摩爾線程在技術創新上的深厚積累和前瞻布局。
天眼查信息顯示,摩爾線程的創始人兼CEO張建中目前仍持有公司11.06%股權,系實際控制人,其余股權由43家機構、基金和關聯企業共同持有,字節跳動戰略投資部也參與了其早期融資。
![]()
摩爾線程原先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無錫、杭州、寧夏等設有100%控股的子公司,工商信息顯示,其中一家分公司寧夏元創智算科技有限公司在2025年03月24日被注銷,原因不詳。
此外該公司還有4次對外投資,投資對象包括數道智算、超燃半導體、51WORLD、光線云等公司,涉及人工智能、算力硬件和VR/AR等領域。
“狂奔”的摩爾線程,已經擁有千余家生態伙伴,形成了強大的生態網絡。此外,公司保持每年迭代一顆全功能GPU芯片的節奏,建立了從芯片、板卡、集群到軟件的全棧AI智算產品線,也是國內僅有的在B端、C端均有產品布局的全功能GPU企業。
![]()
2024年11月發布的《2024胡潤全球獨角獸榜》曾顯示,摩爾線程的估值達255億元,是國產GPU領域目前估值最高的企業,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其技術壁壘、國產替代潛力及全功能GPU布局的認可,2025年2月完成新一輪戰略投資后,市場普遍認為其估值已經提升到270-300億元水平。
如果順利登陸科創板,參照另一家AI芯片公司寒武紀的市值(當前市值約2300-3000億元水平)對標,樂觀的預測認為可能達到1500-3000億元,保守預期則在800-1000億元區間。
最懂英偉達的男人,向老東家發起“反擊戰”!
摩爾線程“中國版英偉達”的稱號,與其創始人張建中的背景密不可分。張建中于2005年5月加入英偉達,在長達15年的職業生涯中,他一路晉升至全球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主導開拓了英偉達在中國的龐大生態系統,將中國市場打造成英偉達全球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這段經歷為他積累了寶貴的技術洞察、管理經驗和行業人脈。
在此期間,張建中主要負責開拓英偉達GPU在中國的生態系統。在他的帶領下,英偉達GPU在中國的市場占有率從2008年的不到50%提升到2020年他離職時的80%以上,中國市場成為英偉達在全球最重要的營收陣地之一。
2020年,深刻洞察到中國AI芯片產業面臨的挑戰,張建中選擇離開英偉達并創立摩爾線程。他迅速組建了一支來自英偉達、微軟、英特爾等巨頭的核心團隊,并保持了驚人的研發效率。
![]()
張建中憑借在英偉達期間積累的豐富行業經驗和人脈,迅速組建了一支擁有英偉達、微軟、英特爾、AMD、ARM等研發和管理背景的人才隊伍,公司成立不到100天內就募得數十億的研發資金,推動摩爾線程在國產GPU賽道快速起跑,2021~2023年間,一年推出一款新GPU,研發速率和產能爬坡迅猛,僅用了不到5年時間便帶領公司沖刺來到IPO節點。
據了解,摩爾線程登陸科創板后,募資將用于7nm芯片量產和技術生態完善,未來志在一點點拉近與英偉達的技術代差。
盡管成就斐然,但追趕之路依然漫長且充滿挑戰。張建中曾提到,摩爾線程的戰略方向與技術路徑會圍繞全功能GPU研發、生態兼容、長期生存與國際化競爭展開,此外,國產替代不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市場問題,追趕英偉達這樣的國際巨頭需要長期投入,即使以三倍速度追趕也需至少十年時間,需要長期主義。
從市值看,英偉達高達3.55萬億美元,若摩爾線程上市后市值達到樂觀預期的3000億元人民幣,兩者仍有約82倍的差距。此外,公司也面臨盈利前景的不確定性(如已上市的寒武紀至今仍虧損),以及在先進制程工藝、EDA工具獲取等方面受美國限制的供應鏈風險,這些都是未來發展中必須正視和克服的巨大鴻溝。
國際巨頭受限留出了前所未有的戰略空窗,中國AI發展的澎湃浪潮催生了海量的算力需求。那個曾為英偉達打下中國市場的男人,如今正率領著一支“夢之隊”,為實現國產GPU的夢想而戰。
從追隨者到挑戰者,從“四小龍”的領跑者到全功能GPU的破局者,摩爾線程的故事,是中國高科技產業自強不息的縮影。上市,將為其提供更充足的彈藥,去迎接那場屬于未來的、更加波瀾壯闊的全球AI算力之戰。未來的市場格局,必將因這些新生力量的崛起而重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