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科學界最佳“內線”來啦!“博覽日報”為您播報當日有趣的科學內容、最新的科研進展、腦洞大開的科學發現、熱點事件的科學觀察。您可以單獨訂閱“博覽日報”——點擊左下方 話題,點擊右側“訂閱話題”按鈕即可。
礦泉水瓶上的保質期竟然是水的?
水也會過期?
現在很多人為了方便,會選擇買很多瓶裝水放家或辦公室里,不過,你有沒有注意過,這些瓶裝水都有保質期。而且,瓶裝水標簽的保質期不是塑料瓶的,是水的。
根據我國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中的定義,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簽指明的貯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也就是說,所有包裝食品上的保質期,都是指食品本身,并不是包裝材料。
大家可能會奇怪,為啥大自然里的水沒有保質期一說?因為瓶裝水與大自然的水存在著很大的區別,大自然中的水能通過自凈功能保持著穩定的狀態。但瓶裝水屬于“死水”,瓶子一旦被封閉,水就無法流動循環,無法實現自凈功能,便會發生變化甚至變質。
瓶裝水在組裝之前,都經過了嚴格的過濾、滅菌和脫氧處理,但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微生物都被徹底消滅,反而更適合一些厭氧性微生物在其中繁殖。并且,如果瓶裝水的密封性不好,比如瓶口處可能留有細微縫隙,再加上運輸過程中的磕碰,也可能產生細小縫隙,讓更多的微生物進入,導致水被污染。
如果瓶裝水暴露在陽光下或高溫環境中,微生物繁殖的速度會更快,另外,水的包裝材料若長期處于高溫等環境下,也可能向水中遷移出有害物質,這些都有可能對水的安全造成影響。
![]()
固態電池相關研究取得新突破!
近日,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春陽聯合國際團隊,利用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在納米尺度首次揭開了固態電池突發短路成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當前,手機、電動汽車都依賴鋰電池供電,但液態鋰電池存在一定安全隱患。研究人員正在研發更安全的“全固態電池”,用固態電解質取代液態電解液,同時還能搭配能量密度更高的鋰金屬負極。
然而這種革命性電池面臨一個致命難題:固態電解質會突然短路失效!科研人員用原位透射電鏡觀察發現,固態電解質內部缺陷(如晶界、孔洞等)誘導的鋰金屬析出和互連形成的電子通路直接導致了固態電池的短路。
這一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軟短路源于納米尺度上鋰金屬的析出與瞬時互連,這時的鋰金屬就像樹根一樣沿著晶界、孔洞等缺陷生長,形成瞬間導電通路,即軟短路。伴隨著軟短路的高頻發生和短路電流增加,固態電解質最終徹底喪失絕緣能力,引發不可逆的硬短路。
基于這些發現,研究團隊利用具有機械柔性且電子絕緣的三維聚合物網絡,發展了“剛柔并濟”的無機-有機復合固態電解質,有效抑制了固態電解質內部的鋰金屬析出、互連及其誘發的短路失效。研究成果5月20日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志》上。
![]()
無機/有機復合固態電解質中的穩定鋰離子傳輸
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官網
蝴蝶為啥追著紙片飛?
最近,一段“遛蝴蝶”的視頻火了!只見一位大爺揮著綁了白紙片的木棍,一群蝴蝶竟爭先恐后地追著紙片飛舞。
視頻里追著白紙飛的,是常見的菜粉蝶。它們之所以追逐白色紙片,很可能是一種求偶行為。蝶類求偶過程并不復雜:先發現并定位配偶,再展開追逐,最后完成交配。雄蝶識別“意中蝶”不是“看臉”, 而是靠視覺、嗅覺、觸覺三大信號系統。不同種類的蝴蝶,對這些信號的“依賴程度”也有所不同。
與人類的眼睛不同,蝴蝶擁有一雙由上千個“小眼”組成的復眼。每個小眼包含感光細胞,這些細胞能感知不同波長的光線。蝴蝶在廣泛的紫外和可見光譜范圍內都有較強的色彩辨別能力。也就是說,它們能“看”到比我們更廣的光譜。
像菜粉蝶雌蝶眼睛具有紫外、紫、藍、綠、紅和深紅色6類感受器,能識別紫外、紫、藍、綠、紅等多種顏色。而雄性因熒光濾光作用缺失紫感受器,對紫色的感知就沒那么靈了。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視頻里的菜粉蝶那么執著于追白紙。
悄悄告訴你,紙片上涂抹蜂蜜水,再加上一些酒,這樣遛蝴蝶會比較持久。這是利用了蝴蝶的取食習性:喜歡花蜜的訪花型蝴蝶喜歡甜味,偏好腐果的食腐型蝴蝶則被酒味吸引。

圖片來源:半月談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在“對撞”什么?
作為我國第一個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1984年10月動工興建,1988年10月完成建設,成功實現正負電子對撞,當時被稱為是繼“兩彈一星”后,我國在高科技領域又一重大突破性成就。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到底在“對撞”什么?正負電子對撞機將電子和正電子儲存在環形的高真空管道內,使之以接近光速的速度沿相反方向運動,在指定的點上(對撞機內)對撞。通過探測正負電子碰撞后的產物來尋找新粒子以及研究各種粒子的性質。
從2004年開始,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進入了重大改造,于2009年7月17日完成驗收。改造后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BEPCⅡ)在世界同類型裝置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成為國際上最先進的雙環對撞機之一。利用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同步輻射裝置,中國科學家也取得了眾多國際一流的研究成果。
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作為我國重要的科研設施,不僅為探索微觀世界的奧秘提供了強大工具,也展現了人類對自然規律的深刻理解。正負電子的對撞并非“打碎”電子,而是通過能量轉化創造出新的粒子,這一過程揭示了物質與能量的動態聯系,體現了量子世界的奇妙特性。
未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我們或許發現更多的基本粒子,科學探索的腳步永不停歇。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每一次實驗,都是人類向物質深處發出的追問,也是我們對真理不懈追求的見證。
![]()
圖片來源:《大師課堂》截圖
夢幻般的天空畫卷究竟如何形成?
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天空的很大部分,特別是太陽附近的天空都染上了斑斕的色彩。從地平線向上空,彩色的排序為紅、橙、黃、綠、青、藍、紫,有時個別彩色可能不明顯,但排序不變,這就是朝晚霞。
霞與天空產生蔚藍色均因空氣分子散射作用而形成,但區別在于,當日出和日落前后時,陽光通過厚厚的大氣層,被大量的空氣分子散射,則產生霞。
據計算,太陽在地平線上時所透過的大氣層厚度為白天太陽當頭時所透過的大氣層35倍。由于陽光被大量空氣分子所散射,紫色和藍色的光就減弱得最多,到達地平線上空時已所剩無幾了,因此余下的只是波長較長的黃、橙、紅色光。
這些光線經地平線上空的空氣分子和塵埃、水汽等雜質散射以后,天空看起來也就帶上了綺麗的色彩。空中的塵埃、水汽等雜質愈多時,這種色彩愈顯著。如果有云,云塊也會染上橙紅艷麗的顏色。
此外,存在于大氣中的水汽和灰塵是影響霞的狀態的基本因素。大氣中所含的水汽越多,霞的色彩越紅。而空氣濕度的增加通常發生于壞天氣的氣旋逼近之前,因此當出現紅色或橙色的鮮明的霞時,就可能預示著天氣將變“壞”。
視頻來源:杭州日報
內容綜合自中國科普博覽微博、數字北京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官網、上海自然博物館、半月談、科學大院、杭州日報
本文首發于中國科普博覽(kepubolan)
轉載請注明公眾號出處
推薦資源
關注使用“科學與中國”小程序,可觀看以院士科普視頻為代表的優秀科普視頻,第一時間獲取中國科學院公眾科學日、科學節等科普活動報名信息。
轉載注明出處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授權、合作、投稿事宜,聯系webmaster@kepu.net.cn
中國科普博覽是中國科學院科普云平臺,依托中國科學院高端科學資源,致力于傳播前沿科學知識,提供趣味科教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