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首發于微公號:在日尋唐2
征得朋友同意,分享一段她的經歷和感受。她說:“日本有這種文化,你也不用吃驚。”
今天她在京都,路遇一家售賣瓷器的小店。這家小店自己搞了個活動,名為“春の食器まつり”。
活動的本意,是這家店近期上新了一批更為輕便且不易破碎款式的餐具,所以把之前店里的商品,經過嚴格篩選,挑選出了一些依然干凈,還可以使用,并保存至今的新品餐具,擺放出來,提供給大家,可以自由選擇,免費拿走。
![]()
店家公告:全部免費
這還不算最令朋友感到驚訝的。重要的是看板上,店家奉上的一句話:“如果在五月的風光中得遇一場美好的邂逅,我們會感到非常幸福”。
回過頭來,再看店家陳列在外,供大家自由拿取的餐具。
餐具的樣式很多,有餐碟、杯子、茶器、和食器等,一摞摞分門別類。
現場寫明了可以免費拿走,也沒有限定數量,也無人員看守,全憑自覺。而路過的游人,他們都只會拿取一兩個…
正因如此,才使得這些嶄新的餐具,得以在五月的風光里,為更多的人們帶去一場美好的邂逅。
![]()
餐具種類很多
感受這家店瓷器的溫潤,同時照映出人性的光輝。我始終覺得,我們所生活的時代,對照先前,算得上是生逢年月,最好的一代人了。
期間沒有經受戰亂,沒有饑餓,沒有信息的匱乏和書籍的單調,沒有通訊和時空的阻隔,沒有交通的障礙。理應我們這代人,該是干凈優雅的。
余華在《活著》里寫道過: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同樣,當我看到店家陳列出來的瓷器,和現場各取所需的人們。突然我對“活著”的含義,有了更直觀和立體的體會。活著,本身就是一副極其優雅的姿態。這份優雅,可以不帶以任何粉飾與雕琢,當然更不應該給優雅的自身潑墨。
所以我感受到了,在日本這類成人之美的文化里,何嘗不是一份展示活著且優雅的姿態呢?完全不以凌人和卑微之姿,而是以對方欣然接受的方式,相互成全了彼此。
這份優雅,也不是個例。朋友又講起她:以前居住在日暮里的時候,家附近有個私人菜園。菜園的主人,早上會把新鮮蔬菜放在門口供路過的人隨便拿取,大家也都是很自覺的只拿一個。
我也想起一件事來。珍珠同學的媽媽,在大阪經營一家包子店,每年到她女兒生日的時候,那天她就不做生意。而是提前貼出公告來,當天出產的包子全部免費送給顧客。來領取包子的人群,很早就跑到店門前自覺排隊。可是呢,人家在免費領取包子的同時,都為她女兒精心準備了禮物,有些禮物單純以金錢來衡量的話,是遠遠超出所領取包子本身價值的。
當我從一個不似相同的環境里走出來,再回頭看,盡管當下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遺憾那里很少人擁有這份愛的能力。不管是追求自愛,還是對待他人。精神豐盈的人,給出的愛,對他人是一種滋養,是一份引領。其余匱乏、無知、自私和庸俗的人,給出的“愛”,是對他人的打壓、控制、欺騙和卑劣的行經。
所以說,這世間的溫柔,何所求呢?有時不過是一個盤子、一個碗、一小把蔬菜、一個包子而已了。
愿我們都得以邂逅在五月的風光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