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7的古裝劇《大明王朝1566》,是難得一見的好劇。
雖然是十幾年前的一部劇,但它對人性的洞察,規則的把握,官場的描摹,目前幾乎沒有電視劇可以超越。
劇中人物眾多,不同人物的斗爭,劇情不停地反轉,讓觀眾仿佛走入了迷宮。
知乎上有網友提問,在大明王朝1566中,你能存活幾集?
![]()
其實劇中人物都很聰明,面對國家各種復雜的情況,因為認知不同,得到的結局也不同。
第一層:做事不擇手段
浙江官場的沒頭腦和不高興,鄭必昌、何茂才,兩榜進士,在官場混跡幾十年,是一對做事不擇手段的官員。
他們心中只有自己的利益,百姓的死活根本不關心。
國庫虧空,嘉靖定下改稻為桑的國策,但在浙江推行緩慢。
嘉靖不滿意,于是小閣老嚴世蕃秘密下令,讓浙江嚴黨執行人,鄭、何去執行毀堤淹田。
![]()
嚴黨有私心,想借著為國庫補虧空,順便低價兼并浙江土地發一筆財。
淳安、建德兩縣受災,缺少口糧。
官府鄭必昌、何茂才等人,又限制各地糧船進入,逼當地百姓賤賣土地。
這兩人想著做好這件事,得到小閣老的賞識,自己也借機大賺一筆。
何茂才做事毫無顧忌,設計連環案,逼迫海瑞去執行。
![]()
直到沈一石打著織造局的牌子去買田,嘉靖知曉后大怒。
浙江要有人對此負責,自然是鄭、何二人被推出,不會算到小閣老頭上。
做事不擇手段,不敬畏百姓,天地。
因果循環,做的惡,都報應在自己身上。
第二層,做事只有小聰明
嚴世蕃,官二代,聰明機敏、自大狂妄。
![]()
他是嚴黨改稻為桑的主要執行者,日常年事已高的嚴嵩,將嚴黨的用人大權交給他。
嚴世蕃做事有私心,想搭嘉靖的順風車,順便低價兼并土地,發筆財。
浙江的一把手胡宗憲,一開始就看穿了,國策必定失敗,對于這項國策執行,各種拖拉、軟頂。
對于這個不聽話的封疆大吏,嚴家門生,小閣老非常生氣。
胡宗憲是嚴嵩的愛徒,老父親處處維護胡,這讓小閣老非常不服氣。
![]()
毀堤淹田后,嘉靖召見了浙江的胡宗憲、譚綸、以及楊金水問話。
在面見嘉靖前,胡宗憲去拜見恩師,結果被小閣老阻攔在府外,造成師徒之間的嫌隙。
包括道長在內,都誤以為胡宗憲要投向清流。
但胡宗憲有大局觀,扛下了毀堤淹田的責任。
他心中要的是浙江的穩定,比嚴世蕃看得遠。
![]()
嚴嵩對自己親手培養的學生,非常看重,知道他是嚴黨的柱石,有他在一天,嚴黨就是安全的。
嚴世蕃做事情格局小,心眼也小。
他看問題,用人比起父親嚴嵩,差的是十萬八千里。
織造局買田一事,激怒了嘉靖。
嚴家父子進宮問話,嚴嵩感到嘉靖的憤怒,立刻下跪請罪,口中說著千錯萬錯都是臣的錯。
![]()
將問題認下,消除嘉靖的懷疑。
鄢懋卿巡鹽歸來,小閣老并沒有告訴他爹,他和鄢懋卿私留下200萬兩,真是這激怒了嘉靖,決定倒嚴。
越是自私貪婪的人,往往越無法得逞。
第三層,百無一用是書生
翰林院編修高翰文在浙江受災后,向朝廷提出“以改兼賑,兩難自解”的方略。
![]()
被小閣老嚴世蕃看中,派往浙江。
高翰文是一個毫無工作經驗的小白,根本不了解地方的復雜性,結果他成了各方利益的背鍋俠。
可見高翰文只是一個理論家,完全沒有實踐的小白。
在驛站,胡宗憲問了高翰文三個問題,讓他明白了浙江的問題沒有這么簡單。
在他的概念中,豐年55石一畝,歉年40石一畝,自古都有公價。
![]()
浙江遭災后,百姓沒有吃的,官府又控制糧食出入省內的通道,只能被迫賣田。
明白了這層道理,高翰文到了巡撫大堂,沒有同意鄭何的議案。
結果隔天,高翰文便被沈一石設計的美人計下套,只能乖乖被別人擺布。
胡宗憲對高翰文說,“圣人的書是用來讀的,不是用來做事的”。
光憑熱情,不知時事的艱難,做出來事情,卻往往不盡如人意。
![]()
胡宗憲給高翰文出了一個主意,總算讓他保住了命。
古人說,讀萬卷書還要行萬里路。
光憑熱情和善良,是做不好事情的。
理論和實踐結合統一了,才能做好事。
第四層,嚴守底線,不知變通
![]()
海瑞是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官,但是很多人,并不喜歡海瑞。
浙江受災后,清流派海瑞去淳安,清流是要和嚴黨爭一爭,爭取倒嚴。
而海瑞去了,不畏官場規則,就是要為百姓爭一條活路。
高翰文被套之后,瞬間發不出聲音,只有海瑞站出來,抵制大戶低價買田。
嚴黨何茂才等人制造通倭冤案,逼著海瑞妥協的時候,情況萬分危急。
![]()
海青天并不魯莽,而是通過找出案件中的漏洞,成功救下齊大柱。
并團結了淳安縣衙差官,等到高翰文帶兵來,才解除了危機。
浙江的一團亂麻中,只有海瑞勇敢站出來,用命去和各方去抗爭。
海瑞不懂圓融,不通世故,道德上沒有瑕疵。
官員們痛恨他,擋了他們的路。
![]()
海瑞的性子執拗,偏執,不聽話,與上司處不好。
胡宗憲是海瑞欽佩的官員,他在回鄉之前去見了海瑞,自然也規勸了海瑞。
他希望這樣一個正直的官員,能堅持下去,為民爭一爭。
雖然海瑞是大明的利劍,卻被高高掛起。
他一輩子沒有參透何茂才送她的一句話,和光同塵。
![]()
但海瑞堅持了他做人的原則,走完了道德模范落寞的一生。
第五層,洞明世事,不忘初心
胡宗憲是劇中讓人欽佩,又讓人感到可惜的官員。
他雖然是嚴黨,但是做事不忘初心,為天下百姓考慮。
毀堤淹田后,為了浙江百姓不餓死,被低價兼并土地,他拖著病體去江蘇借糧。
在驛站,與新上任的杭州知府高翰文交心,讓他看清浙江的實情,并手把手教他方法。
![]()
多年好友趙貞吉勸他,借著生病,躲出去。
他卻激憤地說:“那個當年和我談論陽明心學的趙貞吉哪里去了?”
最終他向趙貞吉強征軍糧以賑災,保住浙江的大局。
呂芳曾經形容過胡宗憲是大明的媳婦,夾在兩頭為難。
面對嘉靖拋來的橄欖枝,他沒有背叛自己的老師嚴嵩,堅持自己的立場。
![]()
胡宗憲是嚴黨的柱石,有他在,嚴黨就不會倒。
嚴嵩讓兒子給胡宗憲寫信,讓他擁兵自重。
有大局觀的胡,收到老師的信,內心痛苦,將信燒了。
之后,畢其功于一役,解決了東南海上戰事,立下萬世之功。
之后胡宗憲黯然回鄉,他沒有選擇入閣,而是歸鄉。
![]()
胡宗憲的眼光格局,早就看透了官場的一切,但是他還是會妥協,去為民爭一爭。
他更加看重自己在百姓中的名聲,可以放棄入閣的機會。
胡宗憲堅持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尾聲
所謂認知,就是堅持本心,守住自己的內心。
面對權謀的紛擾,不被裹挾,仍然保持自己的良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