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剛過,騰訊發布了一份數據報告,總結了微信用戶五一期間的消費、出行的數據、趨勢和特點。
比如,有多少人在五一期間用微信購買了奶茶、火車票或景區門票,這些消費行為都留下了數據和“痕跡”。對這些痕跡進行分析,一方面有助于騰訊優化服務,另一方面也說明對于微信來說,用戶的消費和出行行為處在“裸奔狀態”。
用戶與大公司之間,是一種“服務與被服務”關系,換個角度說,也是一種“統治和被統治”的關系。
所謂統治,就是人們按照強大的一方制定的規則行事。
聊這個話題不是為了說騰訊和微信,而是想到最近看的一本書《技術統治》。騰訊發布的那份報告,很好地說明了我們已經邁入“技術統治時代”。
《技術統治》這本書將人類所處的時代,分為政治統治時代和技術統治時代。
政治統治時代的統治,由于技術有限,只能通過協商溝通、文化灌輸、宗教規訓等方式,讓人們按照某一個規則行事。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統治變得高效便捷低成本,協商溝通文化灌輸宗教規訓這種統治方式因為高成本和低效率,逐漸被放棄。
比如為了控制疫情蔓延,需要限制人們的出行。在技術低下的年代,只能靠口頭的宣傳、說教,最多是通過法律手段威懾人們,以減少大家的出行。這種方式顯然是低效又高成本的。
由于技術的進步,上述問題只需要一個行程碼就解決了,不用再依賴說教宣傳,你能否出行,只需展示一下手機上的行程碼,不符合規定你就“寸步難行”了。這就是技術統治的一個案例,它的好處是高效便捷,弊端則是讓很多人失去“自由”。
人類什么時候進入的技術統治時代呢?
書中給出了一個具體的時間刻度——1945年8月6日,原子彈在日本爆炸那一刻。這當然是一種具有象征意義的界定,并不是說從那一天起世界突然與以往不同了。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們還處在向全面的技術統治時代邁進或過渡的過程中。
或者說,我們處在“技術極權主義”時代的前夜。
原子彈的爆炸,對于日本人而言就是一次技術極權主義的展示。
無論日本人被他們的文化灌輸得多么視死如歸,無論日軍當年擁有怎么樣的戰略戰術,都失去了意義——原子彈瞬間讓大量日本人化成了灰燼。所以,日本天皇立即就決定投降了。
這個極端的案例表明,技術統治的特征就是技術掌控了一切。
正如前面所說,這個掌控是雙刃劍,它帶來了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讓生活更加的便捷,也讓社會運行規則顛覆。未來,技術還會讓人類的壽命大幅增加,讓人類的大腦和身體更加強大。另一方面,它讓人們處于無所不在的監控之下失去“自由”,讓每一個人都像同一條產品線上的產品一樣,沒有個性,若有若無。
不管你是否愿意,技術的進步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它高效低成本,因為它可以帶來更高的利潤,因為它可以極大地降低統治成本。
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運行規則的顛覆也是無法避免的。正如后工業時代,我們的生活與傳統農業時代人們的生活已經完全不一樣,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將與現在完全不同。
在人均壽命30歲的時代,人到了15歲就得趕緊結婚生子,不可能在學校里“荒廢”十多年,否則就留不下后代了。
未來的人們可以輕松活到150歲,甚至在某種意義上“永生”,那么受教育、結婚生子、工作退休、代際傳承這種人生大事的安排,也將與現在完全不一樣。
為什么現在的年輕人30歲了還不著急結婚?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他知道自己還有好幾十年的生命呢,為啥要早早地被婚育束縛呢?由此可以設想,當人類壽命可以到達150歲,可能相當多的人就不再生育了,婚姻制度可能也沒有了。
總之,我們在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又必然地被困在技術的牢籠之中。
掌控技術就意味著掌控權力,高度發達的技術將可以輕松碾壓一切,就像原子彈輕松碾壓日本人的“玉碎精神”一樣,形成一種強大的“技術極權”。
就像我這篇文章可以讓數千個人看到,這是拜騰訊的強大技術所賜。這給我帶來了發表的便利,但與此同時,騰訊可以決定這篇文章能不能有人看到,或者有多少人看到。
我享用了騰訊的技術,我的行為就必須服從騰訊的“技術極權”。
在社會領域,我們的處境與一篇文章的處境類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