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雍正王朝》上映于1999年,距今已經26年之久,雖然這部歷史大劇有著諸多不符合歷史的地方,但展現的權謀之術卻與真實歷史無甚差異,可謂是一部經典的厚黑學之作,以此分析背后的權謀運行,對于職場運行也是可以觸類旁通。
之前分析了200多期,很久沒分析了,今天一時手癢,結合真實歷史,來分析一番這部電視劇的經典開頭之為什么黃河發大水時,康熙帝詢問太子胤礽如何救災,他卻回答不上來的情況。
![]()
太子胤礽之所以回答不上,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這是劇情敗筆之一,將胤礽弱化,這個人物塑造的很失敗。二是需要以此為引子,將九子奪嫡的諸位阿哥的人物性格和立場,在開局就逐一展現出來,讓觀眾一開始就對幾位主要角色有著大概了解,可謂是妙到毫巔,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塑造胤礽這個人物失敗的缺陷。
很多人以為胤礽身為廢太子,身為一個失敗者,不過是一個昏庸無能之人,其實是對于歷史的了解過于片面化,屬于是呆板的非黑即白的理解狀態了。
![]()
歷史上的胤礽兩立兩廢,前后當了37年之久的太子,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康熙帝三征噶爾丹之際,胤礽負責留守京師代理國政,對于他的辦事能力,康熙帝是如此評價“居京師辦理事務,如泰山之固”。當時也是“舉朝皆稱皇太子善”。當然這個夸贊也是有一定的水分,畢竟他是儲君,康熙帝肯定只能夸贊他,不能貶低他,不過即使是夸贊,肯定也要有一定的事實依據,不可能是處理政務一塌糊涂還要硬夸,這說明胤礽的能力還是不錯的。
而且如果真的爛泥扶不上墻的話,只靠康熙帝硬扶的話,胤礽不可能當37之久的太子。
![]()
當胤礽被廢太子之位時,康熙帝評價他是“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再綜合其他史料來看,胤礽的確是一個暴戾之人,不過康熙帝要廢他太子之位,肯定要放大他性格不好的一面,再加上他是一個失敗者,史料對于他的不好一面肯定也會依照統治者康熙帝的負面評價記載,甚至會夸大。
綜合來說,拋去對胤礽好的評價和壞的評價的水分以后,看得出來胤礽的綜合能力還是不錯的,并非無能之輩。
胤礽之所以被廢,關鍵原因是當太子時間太長了,而且康熙帝是清朝第一位實施嫡長子繼承制度的皇帝,他也沒有參考明朝的成熟制度,給予太子胤礽的權力太大了,甚至都威脅到自身的皇權統治,正所謂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因此隨著時間推移,父子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胤礽自然是落得一個被廢結局。
![]()
再來說說為什么說這是一個引子?
首先要搞清楚《雍正王朝》再優秀,再貼近現實,它也只是一部電視劇,而非歷史還原劇,所以一切都是為了劇情需要所服務,因此肯定有不合常理的地方,諸如劇中將歷史上能力不錯的胤礽給塑造的不像就算了,還如同一個低智商一般,連回答一個救災問題都回答不了。但它畢竟也是一部經典之作,所以胤礽被削弱也是有一定需要,那便是需要以此為引子,來刻畫出幾大主要人物的特性,以小見大,這份功底很不一般的。
![]()
第一集開頭第一幕是至高無上的皇座,旁邊站著太監李德全,外面則是風雨交加,閃電的光芒也是落在皇座之上,隱喻著這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即將會引發暴風雨,九子奪嫡的斗爭是愈演愈烈。
康熙帝獨自一人站在大殿之內,諸王大臣則是跪倒一片,顯示著皇帝身為九五之尊的氣場,不過康熙帝手背在身后轉動著精致的佛串,似乎有什么煩心事,緩緩向皇座走去,說明皇帝即使擁有最大的權力,也不會無憂無慮,反而有著巨大的煩惱。
![]()
畫面一轉,就是太子胤礽與庶母鄭春華廝混在一起,也預示著他之后會因為此事而被廢。當然歷史上太子胤礽可沒有私通康熙帝妃子的事情。
從康熙帝的口中可以得知,不只是太子遲到了,老四也遲到了,不過大為不同的是,老四去抄老八的后路去了,去了老八掌管的戶部清查國庫存銀和災區臨近數省的存糧實數去了,看得出來老四是早就知道戶部有問題,所以故意趁這次機會,趁著老八和黨羽都在朝會上,因此出其不意的出手,為接下來去災區賑災,削弱老八一黨做了扎實的準備。
![]()
相比之下,顯得太子就是個色膽包天的無能之人。
接下來就是太子姍姍來遲,如同職場中晚到的員工看到老板在開大會一般,靜悄悄的走過去,想要混入其中,免得因為遲到被老板呵斥,那樣就尷尬了。
奈何他是太子,又是遲到了,所以康熙帝要考考他,因此在他靜悄悄走到工作崗位的半路時,問他該怎么辦,太子只能趕緊跑下去跪下回話。
![]()
太子繼色膽包天之后,又展現出無能草包的一面,竟然支支吾吾說道應該賑災,應該修河堤,這時候老八和老十在一旁冷眼旁觀,已經初步展現出他們的關系和對太子的冷漠態度,然后康熙帝繼續問太子怎么賑災,怎么修河堤,意思要讓他說具體措施,這時候太子竟然不會了,還好有一些腦子,雖然不多,但起碼想到糊弄的話語,推辭道皇阿瑪英明睿斷,自有主張,康熙帝可不吃他這一套,說自己當然自有主張,但現在問的是你有什么主張,太子一時語塞,無話可說,只能將頭深深低下,意思自己沒有什么辦法。
這時候正式進入正題,開始刻畫其他幾位阿哥的性格和立場,首先是八爺黨的智囊老九一臉奸笑的看向旁邊的老十,眼神的意思是看太子吃癟了吧,老十也跟著笑起來,這樣很明顯的能看出來他們與太子不是一個陣營的,而且與太子是對立的,所以很是幸災樂禍。
![]()
并且老九的奸笑比之老十的憨笑,也初步凸顯出二人是一個精明,一個老實無腦。
![]()
接著輪到最大的反派老八上場了,眼見太子回答不出來,他自然要趁機表現,說道自己有話要說,然后并沒有直奔主題,而是開始拍馬屁的廢話文學,一個勁的夸贊康熙帝治理黃河的功勞,說百姓因此是不受黃河之患長達三十年之久,并給了一個最高表揚,說道古來治理黃河者,都不如康熙帝功勞大,也不如康熙帝有誠意。
![]()
夸完以后,就是替領導甩鍋,下定義說道這次黃河發大水“不在人事,純屬天災”,意思這事跟領導沒關系,這是不可預防的,不可避免的,然后這還不是老八的巔峰,老八繼續說道讓康熙帝懷擔憂百姓之心就可以,不必抱有自疚之心,意思你現在大晚上這么著急召集大家開會,不是因為你把治理黃河的事情搞砸了,而是因為你憂國憂民啊,你是個好皇帝啊。
![]()
這一番極限操作下來,太子看的也是眼皮垂下,頭也不自覺的更低了,估計心里在想,你小子真會拍馬屁,我是比不上你啊,這樣顯得我也太無能了。
康熙帝聽了也是微微點頭,很是享受老八的這番彩虹屁。
從這里也可以初步看出老八這個人就是會說話,怪不得可以成為賢王,嘴上功夫是一流的。
就在現場一派其樂融融,沉浸在歌頌康熙帝的巨大成績之時,本來接下來老八應該會繼續夸獎,其他皇子和大臣估計也會跟上,知道的人,知道這是一場關于研究賑災的緊急會議,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這是一場慶功會呢。
![]()
這時候俠王老十三出場了,他可見不得老八這種就知道拍領導馬屁,不知道趕緊解決事情的職場敗類,所以眼珠子一轉,電光石火之間就想起在三年前,也就是康熙四十三年發過一場大水啊,于是也不管自己反駁老八的彩虹屁就是等于打領導的臉,直接說出了八哥你不要忘了康熙四十三年黃河也發了一次大水,一下子打破了這“美好”的局面。
而站在老十三旁邊的老十四很是驚訝的看著他,還眨巴了一下眼睛,注意一下,身為八爺黨一員,老十四這個眼神,并不是憤怒,而是驚訝,如同看一個愣頭青一般,似乎在說你個鐵憨憨出什么風頭啊,這也是意味深長,從后續劇情來看,老十四是一個借勢發展的高手,他從來沒有真正支持過老八,只不過想借著老八一黨的勢力,為自己奪嫡謀取便利罷了,本質上他是自成一派的,跟他同父同母的哥哥老四一樣,所以當有人打老八的臉之時,他并沒有憤怒之情。
而且這個眼神也不是擔憂的眼神,也說明他跟老十三不熟,甚至對老十三還有一些意見,之后劇情走向也是如此,會帶兵并且有武功的老十四,對于有軍功并且武功不錯的老十三,并不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反而有一種文人相輕的意思,認為老十三擋住了他的風頭,因此在康熙帝一廢太子,故意以議舉新太子,對老八進行引蛇出洞,并且最終收拾八爺黨之時,老十四和老十三就打起來了。
![]()
口直心快的老十三雖然打了老八的臉,但更是打了康熙帝的臉,以張廷玉為首的一眾大臣馬上看向康熙帝,這時一道閃電閃過,意味著阿哥之間的斗爭開始明面化了,似乎也預示著康熙帝心中有些尷尬,不過不能失了風度,而且這畢竟是自己兒子,不能跟他一般見識,所以尷尬的康熙帝,只能是下意識的通過肢體動作來緩解這種尷尬,因此不自然的將佛串戴回到手腕上。
![]()
還好這是父子之間的事情,如果在職場上老十三這幾句話,就得罪死了領導,大概率干不了多長時間,就會被排擠的卷鋪蓋走人。當然職場上也不會出現老十三這樣的“愣頭青”,因為沒有這種人的生存空間,只要一出現注定干不了多長時間,更多的則是被生活磨滅了銳氣的牛馬打工人,不一定阿諛奉承,但絕不會大大咧咧唱反調,即使有的話,也往往要么是像老十三這種有含著金枝玉葉出生的有大背景之人,是老板的親兒子,要么是有著背景的天龍人,老板見了都要讓三分。
老十三的耿直在這一刻也是展現的淋漓盡致,而之后他也為自己這般沒有心機的耿直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被圈禁了十年之久,出來以后,磨沒了銳氣,丟失了耿直,變得謹小慎微,即使面對最親近的四哥,也是深諳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是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輔佐,全無當年的不知天高地厚和意氣風發。
![]()
老八不愧是高手,馬上化解了這一招,說道這正是他要說的,說康熙四十三年的災情,是各地督撫為了從國庫掏銀子,將災情無限夸大,結果是所報災情的府縣人數與實際情況大不相同,所以他敢斷定這次災情也不像上報的奏折里面說的那么大,這既是替自己解釋,也是再次肯定了康熙帝的功勞,畢竟之前的災情不嚴重啊,不能算是領導治理無方啊,可謂是情商滿分。
![]()
這時候老十徹底表現出自己老實無腦的一面,如同一個小迷弟一般,在這種高級會議上,竟然激動的抬起胳膊大聲叫好,說道“八哥說的對”,不知道的還以為觀看天橋賣藝呢,這也是老十的“魅力”之處,只要他想,無論多么高級的場合,他總是如同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粗人一般,讓人一瞬間覺得這不是高級場合,這是菜市場。
![]()
旁邊又來了特寫,老十三是嫉惡如仇一般的看著老十,估計在想你個吃貨知道什么啊,就知道捧場叫好,不過他也沒什么好的方法反駁,只能是閉口不言。在一旁的老三,如同文人一般,抬起袖子,似乎想說老十你能不能成熟穩重點。
場面穩定以后,老八開始亮出真功夫,開始說出自己的解決方法,說道無非是錢糧兩項,第一是讓災區臨近省份馬上調糧運過去。第二是戶部撥款搶修河堤。
![]()
其實認真來說,老八這樣的表現,才應該是太子的水平,連這點都做不到,這個人物實在塑造的太失敗,不過如果太子這樣夸夸其談,直接把事情解決了的話,就不會刻畫出幾位皇子之間的勾心斗角,沒有這么多職場套路,那么就沒有之后的精彩表現,一開始的劇情也不會不知不覺將觀眾帶入進去,不會使得觀眾慢慢跟著劇情節奏走了,以這方面來看,人物塑造失敗也是沒辦法的犧牲,雖然方法不高明,但對于劇情發展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以小換大”。
如果太子智商在線的話,沒有偷情因素夾雜其中,沒有那么多低智操作的話,其他角色很難突出的,或者說想突出的話,就必須要整體加入更多復雜的宮斗內容,加入更多晦暗不明的權謀之術,這個難度實在是太大,所以只能委屈太子這個角色。
![]()
老八說解決方法的時候,也是少有的將沒有怎么刻畫人物特征的老三和老大兩個人帶入鏡頭,看得出來,老三如同一個文人一般,就那樣不高興也不憤怒的看著老八發揮,也符合老三中立派的身份。老大則是如同粗魯的武人一般,眼皮低垂,身體微微晃動,不細看還以為睡著了,估計心里在想老八這小子可真能說啊,是個高手,把太子搞下去以后,這小子就是最大的敵人啊。
就在老八這個最大反派夸夸其談,表現出在場阿哥中最高的水平之時,清查完戶部的主角老四閃亮登場,估計是在殿外已經聽了有一會,就等著老八表現完再出來一招制敵,直接說道有話陳奏,康熙帝則是看向一臉懵望向殿外的太子,似乎想問,你的人在搞什么鬼?
![]()
老四跪下叩見康熙帝之時,也出現了堪稱全劇經典的一幕,老八的鞋底是干的,老四的鞋底則是濕漉漉的,也是在隱喻老八是只會說漂亮話,不會實干的“賢王”罷了,而老四則是水里來,火里去的實干家,看得出來,這部經典之作對于細節的考究也是登峰造極。
![]()
康熙帝問道你怎么這么晚才來,老四回道去戶部查國庫存銀和災區鄰近數省的存糧實數去了,太子一聽馬上眼睛瞪大,表現的有些驚訝,似乎在想你背著我搞事情,然后這時候出來邀功,不地道啊。
第二天他也是拿話敲打老四這是背著他請功,老四則是解釋道本來是想給你提個醒,沒想到遇到那個當口,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然后表現出生氣的樣子,意思我可真是為你著想啊,但是來遲了,只能我自己上啊,算是圓了過去。
![]()
當時胤礽也是少有的智商在線,說你來是不是想讓我對皇阿瑪說派你去賑災啊,是看出來了老四的小心思,并勸道他不要去,就算籌到二百萬兩銀子,也會得罪一大批人,然后老四說了一番大道理,太子只能同意,這也是老四的一個特征,那便是以理制人,處處講道理,手握真理,使得他的對手也是無可奈何。
![]()
老四一說完查賬,老十馬上不愿意了,發難說老八負責掌管戶部,老四是越俎代庖,康熙帝自然是讓老四解釋,老四有備而來,這樣自然難不倒他,先是肯定到戶部是該歸老八管,但是康熙帝曾經交代過他,平常要多多留心國事,軍政民務凡有重要建議,要隨時向康熙帝和太子胤礽奏陳,是過了這一關,老四說這些話時,老八眼睛則是滴溜溜的轉,已經開始心虛。
![]()
康熙帝讓老四說說清查的情況,老四直接拿出老八說的話反駁他,說道臨近省份已經無糧可調,戶部也幾乎無款可拔,康熙帝一聽馬上震驚的站起來,從容的老八眼睛看了看老四這邊,又看向康熙帝,也是露出些許慌張的表情。這時候也是進一步暴露出老八的小心思,他主管戶部,將銀子都借出去籠絡百官去了,所以自然知道國庫空虛,因此只能一直主動出擊,既拍了康熙帝的馬屁,又掩護了自己,將災情說小,想讓這次賑災力度減小,然后自己就可以趁機過關。
![]()
康熙帝看向太子,露出詢問的表情,意思這是怎么回事,草包的太子自然不知道,所以只能躲閃眼神,不敢看康熙帝。
老四接著說道現在戶部能撥出的庫銀已不足五十萬兩,又要賑災,又要修河堤,根本是杯水車薪,至少缺銀兩百萬兩以上,為了證實自己所言非虛,又將清單呈上。
![]()
說這些話時,老四還轉頭看向老八,絲毫不心虛的樣子,意思自己是為國為民公事公辦,不是在你背后捅刀子。
康熙帝一看清單自然是大怒,這時候他表現出具有高水平的領導素質,首先是甩鍋,說道這些年將國事交給太子,然后略微一思索,可能覺得這口鍋太大,又可能覺得戶部的事情讓太子一個人背鍋也不合適,所以繼續說道還有你們這些阿哥協同辦理,結果弄成這樣,還誰也不知道,然后開始責問太子和老八,將自己這個最大負責人摘的干干凈凈。
![]()
太子是一如既往的草包,只能無言跪下,老八這時候進一步暴露自己光說不練的本質,直接撂挑子不干了,說自己有虧職守,請康熙帝治罪,從后續劇情來看,江南是八爺黨控制的地盤,江南巡鹽道任伯安就是八爺黨在當地的代言人,上可以實際讓當地官員聽從于他,下可以控制住當地鹽商,老八真想將功補過,真想干出成績,完全可以站出來說要去賑災,只要他過去,只需要說一聲,兩百萬兩銀子,并不是什么難事,但他卻是這般反應,可見他根本不想犧牲自己的利益,哪怕澤國千里,災民百萬也無所謂,康熙帝也是在這時候對他真正失望起來。
![]()
這也暴露出來這部經典之作中表達出的“改”與“不改”的問題,老八身為最大反派,就是既得利益集團的最大代言人,他的站位是“不改”,哪怕局勢再爛,也不能“改”,最多局部療傷和修正罷了,所以他最后輸了。老四身為主角,則是堅持要“改”,知道局勢已經很糟糕了,要壯士斷腕,要直面困難,要動既得利益集團的利益,才能使局勢好起來,符合時代的潮流,所以他最后贏了。
康熙帝也不是吃素的,知道太子和老八都靠不住,而老四敢揭出這個巨大問題,肯定有應對之法,因此讓老四說怎么辦。
![]()
老四的方法自然是簡單有效,首先最大程度上調用可以調動的資源,既然戶部只能撥出不足50萬兩銀子,那就撥40萬兩銀子,然后在直隸一帶向富戶買糧運往災區解決燃眉之急,然后也不需要加派賦稅什么的,不用剝削百姓,派欽差下江南籌款賑災,至于向誰籌款,當然是當地的特權階級之官紳,還有富得流油的鹽商,這可是一個十分難干的“硬”活。
結合之后老四向太子毛遂自薦,看得出來老四早有計劃,想當欽差去賑災,既可以打擊老八一黨,更可以好好表現一把,為自己撈取足夠的政治資本,但是他不能表現的太明顯,不然他算計在內的老八就不說了,因為本身就不對付,但讓太子胤礽知道自己被算計那可不行,畢竟他名義上是太子的人,他那樣明晃晃的背刺太子,太子肯定會報復打壓他,康熙帝也不會喜歡他這種背叛兄弟的人。
所以他不能直接說自己要去,而是只提方法,不提自己去籌款,然后第二天去太子府解釋一下,無論太子信與不信,態度已經做足了,接著讓太子推薦自己去,這樣可以表現出自己依舊聽命于太子,使得太子放心,太子推薦自己的人去干這種高難度的差事,替康熙帝解決難題,也是臉上有光,康熙帝也滿意,算計還是很深的。
![]()
很多人認為老四只是一個不善變通的認死理之人,其實他才不是表面這么簡單,他喜歡扮豬吃老虎,喜歡在幕后謀劃好一切,然后自己推波助瀾一步步完成目標,需要自己親自上場時,也是一派公事公辦的樣子,可謂是一個厚黑學大師,這一點不細看是看不出來的,這也既是這部劇的優點,也是這部劇的缺點,優點在于這部劇很有深度,越品越有味道,缺點是沒有一定閱歷的人,往往看不明白,會覺得無趣,受眾群體也是有一定門檻的。
康熙帝眼看方法也有了,也不著急了,至于欽差人選,不能著急,老四是個好人選,但不能急匆匆就選他,那樣會顯得自己被動,似乎無人可用一般,于是就開始穩如泰山的總結性發言,說道災患如此,皆因人事不修,人事不修,上天才降下災禍,宗室與國同體,這水今天淹的是百姓,如果我們不能好好感知天意,這水明天淹的就會是這座紫禁城。
![]()
這段話有些廢話文學的意思,但其實是康熙帝對諸位阿哥的敲打之語,因此說道宗室與國同體,意思你們不要斗來斗去了,不要只顧自己的個人利益來處理國事了,不要像老八那樣慷國庫之慨收買人心了,那是自己害自己,這個國家不是我康熙帝一個人的,你們也有份,應該同舟共濟,別以為淹個百姓不算什么事情,不要以為我們高高在上,就傷害不到我們,這樣下去局勢越來越糟糕,我們也難逃“被淹”的下場。
當然康熙帝大有深意的話語也是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為他面對阿哥們,更多是父親角色,而非皇帝角色,所以無法使用霹靂手段,縱容太多,使得阿哥們權力很大,并且因此滋生野心,而他只能像一個苦口婆心的老父親一般勸阻,自然說再多大道理也不過是對牛彈琴罷了。
![]()
這段精彩的劇情,從正式開始到康熙帝講完大道理,也就是將近8分鐘而已,以一場看似平淡,實則暗藏玄機的賑災會議,便是將康熙帝、太子、老四、老八、老九、老十、老十三、老十四這些主要角色的個性或多或少的刻畫出來,已經是粗中有細的大體勾勒出九子奪嫡的各方臉譜,不愧是經典中的經典,說是國產劇的巔峰之作也不為過。
![]()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