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我人民志愿軍在朝鮮戰場創造了多項軍事記錄,聯合國軍具有強大的海陸空火力優勢,在戰略相持階段,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躲避敵人的炮火優勢,發明挖造了堅固的坑道工事。
有了堅固的工事,志愿軍戰士們在工事的射擊臺上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冷槍冷炮殺敵運動"殺敵狙擊運動。
狙擊手殺敵是戰場上的一種給予敵方具有震懾力的殺敵行動,常常給予敵人以心理上的嚴重打擊 ,狙擊殺敵一般都是作為補充戰術,志愿軍的狙殺敵人運動規模大,范圍廣,在聯合國軍和志愿軍的談判過程中,狙殺行動從未停止,一直到朝鮮戰爭結束。
開創狙擊殺敵先河的是四十軍一個名叫徐世禎的副連長,徐世禎性格火爆,作戰勇敢,人送外號"愣頭青"。
志愿軍在防守黃雞山前沿陣時,對面的英軍士兵耀武揚威,有一列英軍士兵竟然排隊朝著我方陣地比賽撒尿,這可惹惱了徐世禎這個愣頭青副連長,當時的戰場紀律是"不能隨意開槍",當時徐世禎火冒三丈,也不管什么軍紀不軍紀,能殺敵就是報國,他順手端起手中步槍當場就撂倒3名英軍士兵,一天下來竟然射殺七名敵人,嚇得對面的英軍一下子成了縮頭烏龜。
![]()
119師師長徐國夫(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知道后首肯了徐世禎的做法,我志愿軍士兵身經百戰,個個都是神槍手,從此一場轟轟烈烈的狙殺敵人比賽運動開始了。
以前"聯合國軍"作戰張揚,平時只要躲在坦克和大炮后面就行了,自從志愿軍狙殺運動開展后,這些聯合國軍也學者志愿軍的方式挖開了隱蔽工事。
這些敵人天天躲在工事里不敢露頭,可是總得吃飯喝水、上廁所,可是一出掩體工事就得吃槍子兒,一命嗚呼。
二十四軍一個名叫張桃芳的志愿軍戰士殺敵最多,隨著上甘嶺戰役的開始,志愿軍開始比賽用手中的步槍狙殺敵人,張桃芳成天趴在射擊臺上,連吃飯都不下陣地。張桃芳半個月下來竟用225發子彈殺敵70名,平均每天殺敵3到4名,差不多每3發子彈就擊斃1名敵人。
當張桃芳的殺敵戰果統計報告到志愿軍軍部時,二十四軍軍長皮定均看到后半信半疑,軍長竟然親自跑到前沿陣地去進行查看。
![]()
張桃芳
皮定鈞到前沿陣地的目的一是鼓舞士氣,二是親自校驗張桃芳的狙殺敵人戰果。
皮定鈞到陣地后,剛好兩個美國兵正在打架,兩個人從隱蔽工事里面扭打到了陣地外面,正當兩個美國大兵扭在一起, 這時在射擊臺上的張桃芳扣動扳機,子彈先后穿過兩個美國大兵,兩個美國大兵同時斃命。
皮定均見狀大喜,當場獎勵一雙皮暖鞋。
張桃芳所在班,前后斃敵竟達760人,斃敵人數接近兩個營,張桃芳所在班榮立集體三等功,張桃芳狙殺敵人靠手中一支步槍打成了聞名中國軍隊的一級英雄。
在狙擊活動最頻繁的1952年4月至8月, 全軍戰士都在打,竟連六十八軍一個名叫龐子龍的炊事員也成了狙擊手。
龐子龍看著敵方陣地上的聯合國軍士兵一個個被志愿軍士兵撂倒,他也加入到狙殺敵人的運動中,三個月下來這名炊事員打成了戰斗英雄,斃敵人54名。
![]()
隨著志愿軍打冷槍運動的開展,中國軍隊一些神炮手也扛著一些輕炮上山開始打冷炮,這些炮手們滿山轉悠尋找目標狙殺敵人,他們瞅準目標打一炮換一個地方,半年下來也接近殺敵8000人。
最有名的是19歲彭良義,他用自己手中的迫擊炮86發迫擊炮彈擊斃120個敵人。
彭良義每天一大早,他就扛炮上山尋找目標狙殺敵人,哪個敵軍一不小心暴露目標,必定會受到彭良義的一發要命的炮彈。
彭良義腦子聰明,他在殺敵的同時,還發明一個辦法消耗敵人彈藥,他打出一炮后,同時扔出一顆手榴彈,引誘敵人進行炮火還擊,據粗略統計消耗聯合國軍的彈藥量要用十輛卡車才能拖完,敵人的一發大口徑炮彈價值比得上一兩黃金。
![]()
"冷槍冷炮運動",打得聯合國軍垂頭喪氣,志愿局的狙殺聯合國軍運動把敵人嚇破了膽,給敵人造成強大的心理壓力。
在一次夜間夜襲行動中,中國軍隊輕松攻取了敵軍的一個地堡。
地堡內美國兵頭埋得低低的,他把機槍架在地堡頂上,扳機上拴根繩子拉在手里,不時扯動一下發射幾顆子彈。
當地堡端掉后,中國士兵問這個美國哨軍為什么不觀察外面時,他答道:"不能抬頭,抬頭會被打冷槍。",這個美國兵的表現讓人捧腹大笑。
隨著朝鮮戰場形勢一直朝著有利于志愿軍的方向發展,我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后輪流到朝鮮戰場參戰練兵,我志愿軍從后勤保障發展,到空軍參與戰斗,我軍戰斗力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