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攝圖網
本文為《方圓》雜志原創稿件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2月6日
據網絡平臺數據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
總票房已超過60億元
已是國內影史票房第一
《哪吒之魔童鬧海》制片方
在官方微博回應:
“永遠敬畏,唯有感謝。
山高路遠,一起攀登!”
2025年春節檔上映新片
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100億元
多項歷史性突破
市場爆發式增長
高票房與高口碑良性循環
“史上最強春節檔”實至名歸
觀眾在熱議自己喜愛的電影時
也有人通過“屛攝”的形式
來滿足自己的分享欲
在過去的一年
屏攝似乎已成為公共討論中的
一大熱點議題
那么
屏攝是什么?
哪些行為屬于屏攝?
屏攝違法嗎?
我們為什么要拒絕屏攝?
![]()
屏攝違法嗎?
![]()
《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要討論屏攝,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屏攝的概念。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法學博士楊吉表示,屏攝是指在影院觀看院線電影時,未經作品權利人許可,用手機、攝像攝影等設備對正在銀幕上放映的影片進行拍攝的行為。依照攝制的對象,它可以分為拍攝畫面的“靜態”與錄制視頻的“動態”兩種具體情形。屏攝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而是對于觀影群體對著銀幕將正在播放的影片畫面進行攝影、攝像行為的稱謂。從本質上來說,它屬于一個中性詞。
雖然“屏攝”并不屬于一個法律概念,但不代表它沒有法律層面上的討論價值。楊吉認為,屏攝在道德和法律上認知的分野折射著這一問題的現實意義與討論價值。
而屏攝之所以會引起較多的爭議和討論,歸根結底是因為兩個矛盾:第一個是相關制度設計與具體法條銜接之間的矛盾,第二個是社交分享需求與未經許可不得傳播的矛盾。
在公共討論中,屏攝是否違法一直是一個爭議的焦點。
根據電影產業促進法第31條的規定:“未經權利人許可,任何人不得對正在放映的電影進行錄音錄像。發現進行錄音錄像的,電影院工作人員有權予以制止,并要求其刪除;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楊吉認為,作為我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盡管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屏攝行為作出了禁止性的規定,但由于缺乏對“屏攝”的精準定義,該法律只對動態行為的錄音錄像作出了規定,未提及靜態的“拍照分享”行為。所以,對于“拍照打卡”行為到底屬不屬于違法行為仍舊有一定的爭議。
此外,電影產業促進法對屏攝的處罰也是以勸告為主,只有“對拒不聽從的,有權要求其離場”。電影產業促進法的出臺是為了保護電影的版權,促進電影產業的良性發展。但楊吉表示,由于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使得該法律并不能充分發揮其作用,比如電影產業促進法既未授予行政部門可采取相應行政處罰的權力,也未賦予電影院可對違法屏攝的觀眾進行法律上的追責的權力。
而針對第二個矛盾,有部分觀眾認為,在觀影過程中,對于打動自己的畫面和視頻進行攝影,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感受,并非盜錄,沒有必要興師動眾地問責。
此外,部分觀眾還認為,時下很多人都會在觀影時拿起手機拍照,在看電影已成為一種社交方式的當下,僅僅是轉發電影官方海報或劇照,似乎不能體現出觀看電影的“參與感”與“存在感”。
楊吉表示,這也是大眾關于屏攝討論的第二個焦點:是不是不論“攝”或“錄”、“畫面”或“視頻”、“兩三張”抑或“十余秒”“數十秒”,都跟完整地偷錄一部放映的電影在違法情節的重度、損害后果的程度和責任追究的力度上是一致的?如果是的話,是否有相關的法律依據?
比如,有很多人會提到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原則。它是指在某些情況下,以一定方式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的同意,也不用向其支付報酬。
楊吉認為,從法律上來說,如果是觀影者個人行為,也不論攝影張數多寡,并不視為違法,除非后續另用于影響原作品正常使用或損害版權人合法權益的傳播,也就是說,如果屏攝僅供個人欣賞、評論、學習等用途的,不在網絡上大肆傳播,或傳播的數量過多、時長過長,應該屬于《著作權法》中的“合理使用”。
可要滿足分享欲、彰顯在場證明,只有屏攝這一種方式嗎?
![]()
屏攝到底損害了誰的利益?
![]()
《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法國新浪潮導演戈達爾曾說:“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相。”一個影片畫格(幀)指的是組成完整運動圖片的一張靜止圖像,一般需要24個畫格才能拍攝1秒的電影。當然,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3D、4K、120幀等新技術也不斷應用到電影作品中,并給觀眾帶來著全新的視覺體驗。
所以當你屏攝的時候會發現,明明肉眼看起來是美麗精致的畫面,怎么手機拍下來卻是模糊而畸變的視角呢?
就像導演邵藝輝所說:“咱辛辛苦苦費勁巴拉攝影燈光置景表演精心配合出來的畫面,在手機攝屏里的效果丑陋扭曲褪色變形,讓我看了真的很心痛。”也就是說,在電影院里匆忙拍攝的照片,往往并不能達到“出美圖”的分享效果。
與在電腦、手機上觀看電影不同的是,在電影院里觀影營造出的是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有很多聲音、畫面和特效的細節是只能在電影院里才能看到的。
全黑的影廳、環繞立體聲的設計、巨大的銀幕,這些都是為了讓觀眾能在短暫的2個小時內沉浸式觀影所創造出來的環境。而屏攝,往往會打破這一切。
試想一下,當你正沉浸在《魔戒》所營造的世界中,或是正聆聽著《海上鋼琴師》的悲壯音樂,周圍觀眾亮著閃光燈的“咔嚓”一聲是不是會將這種氛圍破壞掉呢?
此外,楊吉還提到,電影作品不同于一般的作品,具有投入大、風險高、投資回報周期長的特點,一旦允許屏攝或對屏攝的違法成本過低,那么,勢必會助長盜版侵權,以及對于電影中一些核心看點的提前泄露。比如懸疑推理電影的核心情節或是像電影《熱辣滾燙》里賈玲瘦身成功的樣子。
也就是說,相關畫面或視頻一旦進入公共傳播渠道,權益受損是難以估量且不可逆的,它侵害的是出品人,也就是電影投資方的權利。
2024年11月7日,導演賈樟柯的新片《風流一代》在定檔前一天,其盜版資源在網絡上流出,有人售賣觀影鏈接,有人互相交換網盤資源。賈樟柯在微博懇求道:“我們請了兩個維權團隊日夜工作,但在互聯網面前,還是力不從心……大家如果有條件、有興趣,《風流一代》的第一次體驗還是留給電影院吧。”
藝術電影在上映前夕就被“網盤見”,《風流一代》的遭遇并非特例。一般而言,電影片源的泄露有兩種方式:一是在組織提前觀影、內部看片時,有人用攝像設備全程拍攝并上傳網絡,那么,這個可被認定為“屏攝”;二是如果這一行為的目的是利用技術手段不當竊取片源資料,然后將其公開在網絡上,毫無疑問這屬于侵權行為,具體侵犯何種權利,得具體看——可能侵犯復制權,也可能侵犯信息網絡傳播權,情節嚴重的,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其實,屏攝不僅僅在電影院里是被禁止的。全球大多數流媒體平臺,如網飛、亞馬遜等都是不允許觀眾對影視劇進行屏幕截取的。如果你使用電腦自帶的截屏功能,往往只能得到一張黑色的圖片;如果你使用其他違規技術試圖在流媒體平臺進行截屏或是錄制,賬戶可能會被封禁,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起訴。流媒體平臺之所以會用多種技術手段來防止錄屏,就是為了保護知識產權,預防盜版。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去電影院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看電影被賦予了更多的社交功能,要想簡單遏制人們的打卡和分享欲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所以楊吉認為,在揭示電影業、影院經營場所特殊性、重大利益性,強調對其保護力度與承擔的例外性的同時,也要考慮到當前移動互聯、短視頻傳播的普遍性,要在治理中確立一種“柔性管制”原則,對那種僅為錄制簡短視頻違法情節較輕的行為以宣傳教育、規勸制止為主。
當然,楊吉認為隨著社會觀念與大眾意識的不斷進步,有越來越多的人將屏攝視作一種不文明且涉嫌侵權的違法行為。在觀影中“禁止屏攝”應當與“不能隨意走動、不得大聲喧嘩、不得吃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等規范一樣,成為一種人們應當自覺遵守的公序良俗。
![]()
事關“公共教育”
![]()
《哪吒之魔童鬧海》海報。圖片來源:豆瓣
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友關于屏攝問題矯枉過正的討論,有些網友用“觀影禮儀警察”的昵稱來代指那些會在電影院里對他人不文明觀影行為進行制止的人。
比如,在北京國際電影節上,一名影迷因勸阻其他觀眾不要屏攝而遭到辱罵、毆打。幾乎在同一時間,上海市松江區公安分局發布了一則通報:一名觀眾因勸阻后排小孩連續踢座椅而遭到小孩父親的報復,后去醫院檢查發現疑似患上輕微腦震蕩,事后這名男子也被行政拘留。遇到不文明觀影現象時,要不要勸阻,似乎成了一個大問題。
有人認為,遇到不文明的觀影行為時,應出面予以制止,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觀影秩序的改善,形成良好文明觀影環境的發展;有人則認為,在電影院里出聲制止不文明的行為,也是對其他觀眾的觀影體驗的打擾,應尋求電影院工作人員的幫助。
可在現實中,由于影廳工作人員并不具有強制勸退的權力,文明觀影大多數情況只能依靠個人的道德約束。有些網友則表示,其實每次“出警”都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道德負擔,出聲勸阻,害怕影響其他人;不勸阻,被屏攝打擾的是自己,“出警”實屬忍無可忍的無奈之舉。
其實,關于屏攝的討論從來不是一件新鮮的事情。楊吉認為,屏攝問題的根本癥結在公眾認知、民眾素養、大眾意識上。從本質上來說,它跟“公共教育”有關,因為它折射了我們當前社會文明水平的真實狀況。
一個社會的文明共識是慢慢發展并進步的,它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比如,對于很多人來說早已達成共識的“不要隨地大小便、不要隨地吐痰、不得亂穿馬路、遇到紅綠燈要停下來”等規則,對于一些落后的其他地區而言,這些規則仍處在需要不斷倡導的初級階段。
那么,應該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觀影環境呢?
楊吉認為:第一,影院需要組織秩序,讓工作人員維持現場,對不文明的觀影行為進行警示。第二,參考很多其他國家的一般做法,比如院線和影院應當在映前公益廣告、經營場所內顯著位置、影票背面等加以普法宣傳。第三,除了建議與倡導,最重要的是需要培養全社會公眾自覺遵守法律、文明觀影的意識。
但如果真的很想分享對這部電影的感受,怎么樣的分享方式才是文明合法的呢?
導演邵藝輝分享了兩種方式:一是可以用拍攝票根、電影映前的定幀照片、物料、海報的方式來分享你對這部電影的喜愛或是批評;二是可以用在豆瓣上下載由官方提供的高清劇照、預告片里的高清截圖等方式。這些照片的構圖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可能會比自己慌亂之下在影院中拍攝的照片起到更好、更直觀的作用。
2025年春節檔,中國電影市場又迎來一年一度的黃金檔期。對此,楊吉倡導,當你在觀影過程中想要屏攝時,不妨問問自己三個問題:
第一,你的屏攝是用來學習、介紹、評論影片的嗎,在客觀上會對影片的故事主線、重要劇情、核心畫面提前泄露給沒有觀看過影片的人群嗎,也就是說,會提前泄露、不當劇透嗎?
第二,錄制的視頻不長吧,拍攝且分享出去的圖片不多吧?如果超出合理量的攝影圖片、簡短視頻,或者說,通過拼貼、集成的方式,能較完整地呈現影片內容、主要情節的,那便是嚴重的違法行為了。
第三,你的屏攝沒有影響到同個影廳內其他觀影群體的觀賞體驗吧,沒有打擾到公共秩序吧?當你認真思考了這三個問題,或許答案就不言自明了。
(本文有刪減,更多內容請關注《方圓》1月上期)
本文雜志原標題:《拒絕屏攝,我們還有多遠的路要走》
![]()
編輯丨肖玲燕王麗設計丨劉巖
記者丨涂思敏
往期精彩
![]()
![]()
![]()
點擊圖片
購買《方圓》雜志
好看的人都點了在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