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已接近尾聲,全球經濟在過去一年中經歷了諸多變化,通脹水平回落、GDP增長強勁、企業利潤加速增長,各國央行紛紛降息,全球股市和債券市場均取得了可觀的回報。然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政策調整的影響、地緣政治風險以及市場波動等問題仍然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摩根大通發布的《展望2025—立足實力報告》對2025年全球經濟與市場前景進行了展望,提出了五大關鍵主題及相應投資策略,小摩認為,有五大關鍵主題將引領2025年的市場走向:
1、全球寬松政策。全球經濟處于更好的平衡狀態,全球各央行可借此機會降息以支持經濟增長。政策利率下降有機會對美國房地產以至歐洲生產率等各個方面產生影響。需要思考的問題包括:投資者是否應遵循過去“寬松周期”中的策略,買入新興市場等周期性資產?交易活動是否會回升?
2、資本支出加速增長。政策制定者專注于促進增長,利潤豐厚的公司擁有充裕資金可供支出,同時,有三大強勁趨勢需要大量資本注入,分別是:人工智能、電力和能源,以及國防安保。機器人離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還有多遠?哪個行業最容易受到人工智能變革的影響?
3、了解選舉影響。11月份美國大選已塵埃落定,投資者正在思考主權債務和赤字的走勢,并考慮全球各地的選舉結果如何反映反建制運動的力量。稅務政策的展望如何?反壟斷情緒是否會持續?
4、重塑投資組合韌性。客戶需要構建具有韌性的投資組合以保護近期增長的財富并應對日益波動的宏觀經濟環境。這意味著我們可能更應聚焦于產生收入、獲取與股債相關性較低的回報以及能夠在不影響潛在收益的情況下提供下行保護的策略。投資者應關注哪些領域?
5、不斷演變的投資格局。2025年的投資格局將呈現新的前沿領域。其中:常青另類資產投資(無固定到期日的投資基金)和體育投資。誰將在21世紀的太空競賽中脫穎而出?“新常態”下的工作與生活平衡模式如何改變城市格局?
![]()
報告顯示,2025年的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全球經濟正在進入新的調整期。
一、關于全球市場展望
在全球央行寬松政策的背景下,一些投資者將受到誘惑增加對新興市場的投資。在過去的降息周期中,利率下降通過更高的增長、增加的資本流動和促進出口的貨幣貶值支撐了新興市場資產。但小摩持更為謹慎的看法,預計發達市場(DM) 股票到2025年將跑贏新興市場股票,過去10年中有8年都是如此。
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一系列挑戰。最重要的是,中國面臨消費者信心危機(政府最近宣布的經濟刺激計劃僅略微緩解了這一危機)。事實證明,抑制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對于家庭和企業來說是非常痛苦的。一個明顯的警惕跡象:中國零售額比大流行前的趨勢低16%。中國還面臨著與美國新一輪貿易戰的前景。
更廣泛地說,即使新興市場公司確實提供了強勁的收入和利潤,股東稀釋也意味著GDP增長并不總是轉化為每股收益增長或市場回報。收益和貨幣估值的波動也會擾亂復利。
發達國家股市,尤其是美國和日本股市的前景看起來更加引人注目。美國的利潤率似乎穩定在歷史高位。近十年來,標準普爾500強公司通過股息和凈回購將近75%的年收益返還給股東。在2000年代,這一比例是50%。雖然大型科技公司的指數集中度仍然令人擔憂(前10 名公司占標準普爾500指數市值的36%)。2025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的每個類股預計都將實現正收益增長。自2018年以來,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強勁的盈利增長和美國大盤股市場估值的上升相結合可能會產生良好的回報。
與此同時,日本企業近年來在改善公司治理和更加有利于股東的做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2024 年的企業回購公告數量是之前記錄的兩倍。這一趨勢也應該有利于日本的私募股權投資者。
![]()
報告稱,相信明年發達市場股票的表現將優于新興市場股票,但臺灣、印度、印度尼西亞和墨西哥在小摩看來脫穎而出,因為這些地區可以為公共和私人市場的股東帶來豐厚的回報。
二、關于資產組態策略
報告提出2025年資產組態的四個關鍵詞,詳細闡述了如何增強投資組合的韌性,確保投資者能夠應對未來的宏觀經濟波動,特別是通脹、市場風險和政策變化的沖擊。
(一) 財富檢查
在過去一年中,美國家庭的凈資產達到創紀錄的160萬億美元,而歐元區的家庭財富也從疫情前的50萬億歐元增長到60萬億歐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自2019年以來,千禧一代的凈資產幾乎翻倍,現在的財富水平已超過X世代或嬰兒潮一代在同樣年齡段的水平。
盡管這些財富增長是個好消息,但它也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重新評估其投資組合的機會。部分投資者可能需要做出緊急調整,例如那些在2020年初按照60/40的股債比例進行資產組態,同時沒有重新調整過的投資者,現在他們的投資組合可能已經變成了80/20。
投資組合的集中化風險也是必須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報告指出,幾乎一半的上市公司在某一時刻經歷了災難性的價值損失,而約三分之二的公司表現不及市場指數。投資者可能需要通過策略性分散投資,降低對單資產的依賴,以實現財富目標。
(二) 收入中的價值發現:尋找長期陪跑者
在政策寬松周期到來之前,如何為投資組合引入穩定的“現金流”? 高收益穩定資產成為2025年的關鍵詞:
(1) 核心固定收益資產:如投資級主權債、地方債和公司債,是尋找收益的首選。盡管信用利差縮小但由于降級風險較低、信用質量較高,投資級公司債:收益率超5%,質量優良,回報穩健。
(2) 優質股息股:波動性比市場低20%,但分紅穩定,為組合注入平衡感。
(3) 另類資產:基礎設施、房地產與直接貸款等低流動性資產,既能抗市場波動,又提供中高收益回報。這些資產與傳統股票和債券的相關性較低。
此外,貨幣市場基金的6000億至2.2萬億美元資金正在尋找新方向。這是一場理性的“價值遷移”。
(三)防御通脹
固定收益依然是投資組合的重要多元化工具,但為了更好地防御通脹沖擊,投資者還應增加能夠抵御通脹威脅的資產。傳統的多元化投資組合在過去幾年面臨巨大挑戰,因為股票和債券通常呈現同向波動。在2022年通脹高企時,股票和債券都出現了大幅下跌。
歷史上,房地產、大宗商品和基礎設施資產與股票、債券的相關性較低,是應對通脹的不二選擇。
![]()
此外,分散的避險基金策略在疫情之后的表現優異,自2020年底以來,復合避險基金的累計表現超出了核心固定收益資產20個百分點。
在2025年,隨著通脹繼續成為不確定因素,黃金等傳統的避險資產也有望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應對地緣風險和主權債務壓力時。報告指出,全球央行,尤其是新興市場的央行,仍在積極購買黃金,增加外匯儲備中的黃金比例。
(四)投資回報重構
為了增強投資組合的韌性,報告建議投資者考慮使用期權等工具,調整基礎資產的風險和回報結構。期權可以提供下行保護,同時保留一定的上漲潛力。歷史數據顯示,股權掛鉤的結構性票據在熊市中表現優于普通股權市場,并且在牛市和熊市中都超過了優先股和高收益債券的表現。
面對2025年的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和通膨壓力,投資者需要通過增加收入來源、調整風險暴露、使用多樣化工具來增強投資組合的韌性。同時,關注流動性較差但能提供穩定回報的資產類別,如基礎設施、房地產和避險基金策略,將是有效應對未來市場波動的關鍵策略。
三、不斷演變的投資格局
報告認為,投資創新有時會呈現浪潮式發展,2025年將是創新之年,各行各業正在探索新的前沿領域。
(一) 常青另類資產投資
開放式常青另類基金作為新的前沿趨勢,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青睞。小摩在2024年的另類投資承諾中,有一半投入了常青基金結構,高于去年的33%。雖然許多另類資產基金設有固定的到期日,但開放式常青基金(無固定的到期日)正迅速崛起。
(二)體育和流媒體
投資體育的理由很簡單。首先,體育賽事是少數能夠穩定吸引大量觀眾的媒體體驗之一。在過去五年中,體育并購和投資的總價值增長了8倍,而所有公開并購和投資卻下跌了40%。其次,對于任何新的體育特許經營而言,準入門坎仍很高,這對現有的體育隊所有者有利。美國的體育隊權數量受各自聯賽規則的嚴格限制,聯賽的全球等級排名似乎已經確立。
(三)21世紀太空競賽
全球經濟已依賴太空發展。預計衛星技術增強將支持更有效的通信和觀測技術。這可能對全球互聯互通至關重要,并可能推動自動化等數據密集型流程的突破。其他應用領域包括跟蹤運動的成像,這可以幫助管理供應鏈、預測和應對自然災害,以及監控建設項目。
太空也將繼續成為國防安全的重點關注領域。美國國防部對天基系統的預算申請已從2019年的約90億美元增至 2025年的250億美元以上。印度的一艘航天器成功在月球南極著陸。日本和美國正在合作開發更準確的定位技術。秘魯、沙特阿拉伯和泰國都在其經濟發展計劃中優先考慮太空領域。
![]()
未來10年,太空旅游行業的市場規模或將發展至每年50億美元。麥肯錫預測,未來十年,太空經濟的增速將超過GDP增速的兩倍以上,到2035年將成為一個2 萬億美元的行業。
(四)債務管理
在過去兩年中,許多借款人一直承擔基于5%以上短期利率的利息成本。隨著市場開始預期未來的政策利率下調,借款人可以鎖定較低的利率,無論降息是否會成為現實。在9月份的某個時點,市場預期美聯儲將進入一個激進的降息周期,基準擔保隔夜融資利率利息成本可能在2至5年內維持在2.90%至3.25%的水平。客戶可使用普通和結構性利率掉期、利率上限和利率圍欄等工具進一步調整借貸成本,以鎖定或管理低于當前市場提供的利率。
(五)重塑城市
城市的景觀正在發生變化。這已成為疫情后全球普遍存在的現象。在美國,步入中年的千禧一代正在向房價更為經濟實惠的郊區遷移,疫情和居家辦公安排的激增加劇了這一趨勢。
過去五年,在全球范圍如首爾的江南、芝加哥的富爾頓市場和法蘭克福的巴霍夫斯維爾特等城市邊緣和郊區邊緣市場的租金,增長超過了中央商務區租金增長的2.5至 9倍。預計此趨勢將維持下去。
與此同時,城市政府和投資者將加強合作,將質量較低、較舊的B級和C級寫字樓改造為更高效的用途。另外,獲能源和環境設計領域領先認證的A類辦公空間新建筑仍在蓬勃發展。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