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就是我國古代3大祭祖節之一的“寒衣節”。十月初一燒寒衣,最早是由先秦的迎冬禮儀演變而來。《詩經·豳風·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農歷九月開始天氣逐漸轉涼,人們該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后來人們逐漸地將這一節日,改為祭祀祖先和逝去的親人,由于農歷十月初一,此時天氣寒冷,為了緬懷紀念逝去家人,讓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里,也可以不缺衣食,因此十月初一才有了為親人燒寒衣習俗。
![]()
十月初一祭祖的習俗,在我國傳承了已經有幾千年之久,在此期間民間,此時也有許多的講究和禁忌習俗是值得關注和注意的,比如以下內容請您參考:
寒衣節祭祖忌3事:
1:忌穿著大紅大紫顏色鮮艷衣服
寒衣節,說到底是一個祭祖的節日,它并非普通日子也不是“良辰吉時”甚至可以用略帶“悲傷”“哀思”來形容它。所以說這一天為了表達對已經逝去親人的尊敬和緬懷,這一天參加祭祖的人員,在衣著服飾上面不建議穿著過于喜慶的顏色衣服。可以選擇深藍色,黑色,或者是墨綠色和其他簡潔大方莊重一點的款式。
![]()
2:忌帶小孩子去在墓地嬉戲打鬧
此外,寒衣節也是有忌諱,將自己家中未成年的小朋友小孩子帶去墓地祭祖的講究。古人認為小孩子喜歡調皮搗蛋,喜歡嬉戲玩耍。而祭祖卻是一件嚴肅嚴謹莊重的禮儀活動。特別是在墓地這樣的場所,當所有人都保持默哀沉默,安靜的時候,如果有小朋友嬉戲打鬧,玩耍調皮就顯得不合時宜了。親朋友好祭祖過后也會覺得這家人家長不懂事,教子無方。
![]()
3:親戚之間忌諱因為瑣事吵架爭吵
寒衣節將至,祭祖期間最重要一點,也是最忌諱的就是在祭祖的時候,家族成員之間,因為家庭瑣事爭吵不休。首先這是對祖先的不尊重和不尊敬,面對已經逝去的父母,就算兄弟姐們之間有隔閡,也應該暫時擱置以和為貴,祭祖之后再行商議解決。古人云:家和萬事興!也是在形容家庭和睦家族才會興旺發達。如果每個人都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甚至連父母的面子都不顧及,公然在祭祖期間挑事鬧事,那么父母也會生氣托夢給不孝順的兒女的。這樣的人也將被逐出家族,成為人人唾罵的罪人!
![]()
寒衣節祭祖宜吃2樣:
1:吃面條
除了以上3個禁忌,寒衣節還有一些非常具有特殊意義的“食俗”。比如寒衣節在民間也有傳統會吃“面條”。而選擇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吃面條也就有了:順順利利,長長久久的美好寓意。
![]()
推薦食譜:蔬菜雞蛋面
步驟一:準備掛面一袋,再準備油菜適量,雞蛋5個。先將油菜清洗干凈,然后鍋中加入足夠多的清水大火燒開后,下入油菜和適量的掛面。再來加入少量的醬油上色。
步驟二:大火煮熟煮開后,將雞蛋打入鍋中最后快要成熟出鍋前,加入兩勺食用鹽,一勺味素調味,再次燜煮10分鐘將雞蛋煮熟后即可盛出食用。
2:吃餃子
而寒衣節飲食習俗中,除了品嘗面條,還會有:包餃子吃餃子的傳統。古人認為祭祖的日子,其實也是家人團聚的美好時刻。而此時最能夠表達一家人,團結友愛的飲食活動就是“包餃子”了。結束了祭祖活動以后,一家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其樂融融闔家團圓,這才是家庭幸福美滿,父母們最想看到的。
![]()
推薦食譜:韭菜雞蛋蝦皮水餃
步驟一:準備韭菜500克,雞蛋6個,切面店買回來的餃子皮500張。蝦皮適量。先將韭菜摘干凈以后,再放入水中清洗干凈,要多次投洗,將所有泥沙沖洗干凈。然后再改刀切成韭菜碎全部切好以后放入鐵盆中。
步驟二:將雞蛋打入大碗中,打成雞蛋液備用。再起鍋燒油,油開后轉中小火,將雞蛋液倒入鍋中翻炒成熟成小碎塊。然后將雞蛋碎也倒入鐵盆中。最后再將提前準備好的蝦皮適量,放入盆中,再來調味。加入兩勺食用鹽,一勺味素,適量的蠔油,香油,然后攪拌均勻。最后用現成餃子皮全部包好,下入鍋中開水煮熟煮開分3次加水后即可盛出食用。
![]()
我是大海美食文化,分享傳統美食與傳統文化。寒衣節將至,尊重老傳統,家族才會興旺發達。如果您也喜歡本文請順便給作者點個關注。并將本文轉發出去。感謝您的鼓勵和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