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會診”,英文縮寫“MDT”(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這是臨床經常用到的一種醫療模式。
這是因為,患者的疾病不都是那么單純。很多時候,一位患者常常同時存在多系統的多種疾病,診療過程中會遇到多種問題和治療矛盾,涉及多學科。遇到這樣的患者,就需要組織多學科的專家進行會診討論,分析、評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個體化的診療方案,使患者得到更有針對性地診治,并減少醫療風險。
![]()
這種醫院常用的“MDT”醫療模式,我們在“百人醫療援助”的義診中也每每采用,因為會遇到急危重癥和高齡復雜的疑難或手術病例。這次,在“韓紅愛心百人援吉”的義診路上,我又參加了一次。
義診中,骨科接診了不少大骨節病和其他需要關節置換的患者,團隊中正好有技藝精湛的骨科專家和麻醉專家,膝關節置換、髖關節置換,對于專業的骨科大夫來說,手拿把掐,既可以解決患者疾苦,又可以帶教基層醫院的醫生。因此,在一個義診點的縣醫院,專家團隊開展了這項手術。
![]()
可是,做手術可不是完成了手術、下了手術臺就算成功的事兒。是要通過手術,使患者去除疾患、更好地恢復功能、康復起來才算成功。遇上多系統疾病的患者,遇有老年患者,手術前就需要組織這種MDT,多學科會診,來評估患者的手術適應證、手術風險、重要臟器功能,以及圍手術期,也就是從手術前到手術、手術后這段時間里可能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制定診療管理計劃,確保患者手術順利,安全度過圍手術期,最終獲得康復。
這次,有五位患者需要做關節置換手術。其中三位病情相對簡單,手術適應證明確,很快就順利完成了手術。而另兩位患者病情復雜,涉及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以及內科多系統疾病,于是,團隊組織了骨科、神經內科和心內科專家會同手術和麻醉專家進行“MDT”,多學科會診。
![]()
一位患者是70多歲老年,股骨頸骨折已1月。股骨頸骨折,人稱“人生最后一次骨折”。早先這樣的患者就是臥床,帶來的感染、血栓等各種并發癥很快導致患者的衰竭、死亡。有了股骨頭置換手術,患者可以很快站立行走活動,有利于康復,生活質量會有極大的改善,這位患者和家屬也是這樣期許的。可是,患者還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有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既往發生過腦出血、腦梗死,檢查發現大腦動脈、椎動脈有多處嚴重的狹窄、閉塞,心臟還有陳舊性心肌梗死,圍手術期風險很高。對于這樣的患者,術中術后的血壓監管尤其重要。因為一旦血壓降低,就會發生嚴重的腦缺血事件。術中有麻醉醫生監管,術后則需要嚴格的ICU監管,可當地醫院還不具備這種條件。
![]()
另一位患者,大骨節病,關節嚴重變形,是手術適應證。可患者在醫院稍事輸液后出現明顯的全身水腫,進一步檢查發現有中度貧血,低蛋白血癥,病因還不明確。這樣的患者術后炎性反應會比較強烈,傷口的愈合也會困難,而且貧血、低蛋白血癥的原發疾病還不清楚,當下也不是做手術的好時機。
這兩位患者,關節置換屬于擇期手術而不是急診手術,因此,不急于在手術條件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進行手術。多學科會診及時為手術按下了暫停鍵,并給出了后續的診療意見。
![]()
這種多學科會診的醫療模式,在三甲醫院司空見慣,可在基層醫院的開展還顯不足。比如這兩例患者,若是匆忙上了手術臺,就給患者安全帶來了高風險。因此,“幫帶先進的醫院管理和醫療模式,也應該是我們醫療援助、留下‘不走的醫療隊’的一項內容”。會診結束后,北京醫院骨科專家薛慶云主任深有感觸地說。
確實,對基層醫院的幫帶,不僅僅是醫療技術、專業技能,還要有先進的醫學理念、醫院管理理念和先進的醫療模式。
(原創,版權所有,未經本人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