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發布高溫預警,但未能阻擋滬人對話劇《鱷魚》的期待。備受矚目的文學巨匠莫言編劇的原創話劇《鱷魚》在上海大劇院于7月19日-21日連續上演3場,場場爆滿。
![]()
7月21日上午,由上海市作家協會、上海藝術研究中心、上海戲劇學院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上海大劇院共同主辦的話劇《鱷魚》研討會在上海大劇院多功能廳舉行,來自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多達近30位專家、評論家、學者與《鱷魚》主創代表多維度深度探討了這部魔幻現實主義話劇作品。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藝術評論》副主編沈捷在研討會結尾主持時說,我們用了220分鐘的時間來討論一個200分鐘的戲。話劇《鱷魚》的研討會與演出同樣的豐富精彩!
![]()
![]()
![]()
研討會現場,演員趙文瑄、演員李龍吟、導演王可然、制作人李峻豪、燈光設計李赫珂代表《鱷魚》劇組出席了研討會。上海戲劇學院院長、教授黃昌勇表示:“我看到可然導演對莫言文本的高度尊重。演出現場的臺詞是原劇本沒有改變,舞臺上鱷魚到了客廳時,主人公一定是欲望的高點朝下跌了,但是鱷魚隨著劇情發展又是從小變大的過程,形成一個反向的過程,鱷魚的參照就非常有意義。”
![]()
上海市作協黨委書記、專職副主席馬文運說:“思想精深,荒誕有現實基礎,這部戲是精湛的。趙文瑄的表演非常到位、很有氣勢!凱麗表現出了母親、夫人的形象,演得非常合理,站得住。舞臺裝置、燈光、還有音響給我很大的震撼。”上海戲劇學院原院長榮廣潤教授說:“這是莫言得了諾獎后的第一個劇本,你怎么組合這么強的一個班子,來自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演員走到一起,整個舞臺渾然一體,可然導演水準確實很厲害,舞臺呈現是對人性的一種深入解剖,我們現在很多作品很單面。”
![]()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許紀霖說:“評判一個話劇的標準之一,是看坐在劇場里面,時間過得快不快。三個半小時,中間沒有休息,我原先以為非常漫長難熬,沒想到,時間流逝沒有感覺,這就是一部好劇。”“莫言式的戲劇結構是什么樣的?很多人講是一種畫卷式的,我覺得是一種油畫式的,像畫油畫一樣,這個是他的一個結構,是一種油畫疊加式的。”上海戲劇學院原副院長,《戲劇藝術》主編,上海作協副主席楊揚說。上海市文藝評論家協會主席,文匯報社黨委書記、社長鄭逸文說:“可然導演很大膽,使用了一些方言呈現出了那種對峙,又有舞臺效果。我看戲時周圍都是年輕人,一直在笑。”
![]()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原副主席毛時安熱情洋溢地說:“今天的劇場、觀眾、觀演關系發生了新的變化,這部戲是新時代的新質審美的重要收獲,央華戲劇是新時代的新質審美的重要突擊隊!”上海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文聯理論研究室主任胡曉軍談到:“本劇介于現實和魔幻(和荒誕)之間,介于批判和歌頌之間,介于娛樂和教化之間。”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子說:“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有100多家各種演藝新空間,上演各種商業性小劇場演出,但為什么數量如此之多,質量如此之高的優秀話劇作品頻頻出現在北京民營戲劇院團而不是發生在上海,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思考的問題。”
![]()
據悉出席本次研討會的專家學者、評論家、嘉賓還有:上海紐約大學校長、教授童世駿,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原總經理楊紹林,原上海市文廣影視局藝術處調研員方家駿,南京大學教授周安華,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教授胡志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胡雪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胡佐,浙江文藝出版社常務副社長兼上海分社社長曹元勇,上海市評論家協會副主席、上戲戲文系主任、中國話劇研究中心主任陳軍,上戲教授、《戲劇藝術》副主編、上戲現代戲曲研究中心主任李偉,上戲戲文系教授翟月琴,《上海藝術評論》副主編薛曉雁,《上海藝術評論》副編審吳凌云,上戲戲文系副教授李冉,上戲戲文系講師顧振輝,上海藝術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吳丹妮。
另外,新民晚報社文體新聞中心(文化新聞部)主編朱光、文學報何晶等多家媒體代表參加了會議。?????
![]()
上海的演出是話劇《鱷魚》全國巡演的第十站,本次研討會通過交流、討論對主創團隊也是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也是給上海本土的戲劇創作以更多新的啟示,沈捷最后主持時說。《鱷魚》巡演即將抵達太原、寧波、南昌、成都、西安,并于8月30日至9月1日在北京首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