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億中國人的飯碗如何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億萬農民群眾和全國農業農村系統廣大干部職工的身上,我們找到了答案。
他們面朝黃土背朝天,以辛勤的勞作問土地要收成;他們緊盯“種子“與“耕地”,成為保障糧食安全最忠誠的“衛士“;他們愛思考、敢創新,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綠色發展等方面上作出突出貢獻;他們飽含深情,投入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的事業之中……
![]()
唯有敬重,能夠慰藉奉獻者。于是,早在1957年,我國就評選出了首屆農業勞動模范,以表彰、激勵、鼓舞奮斗在農業農村事業中的建設者們。
在素有魚米之鄉之稱的湖南,這里傳唱著“湖廣熟,天下足“的贊歌,也創造了”一顆種子,改變中國“的故事,更培育出了大量的農業人才,在中國農業發展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而當一批又一批農業農村勞模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與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道路上艱苦奮斗的同時,在廣袤的鄉村大地涌現了一批脫胎于新時代的 “新鄉賢”,包括鄉籍的經濟能人、社會名流和文化名人等等。
不難發現,新鄉賢與農業農村勞模存在很多共同之處:都在服務鄉村、建設農村、發展農業等方面卓有建樹。因此可以說,農業農村勞模就是新時代新鄉賢的杰出代表。
如今,在瀟湘大地上,一批批農業農村勞模以及新鄉賢正身體力行地治理鄉村、發展產業、強村富民,爭做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以勞模為旗幟,引領“鄉情”為“鄉親”
今年6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農業農村部印發《關于表彰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決定授予478名同志“全國農業農村勞動模范”稱號,其中湖南省20人上榜。
我們常說,堅持扎根于農村、心甘情愿搞農業的人往往都極具“情懷”。細數這批奮斗于瀟湘大地的全國農業農村勞模的履歷,他們的“鄉土之情”溢于言表:
岳陽人董敏芳,在2013年放棄大型企業高管工作,返鄉從事水稻種植和農業社會化服務。她在十年間創建了900畝智慧農業示范基地,流轉土地1276畝,服務周邊10萬畝水稻田,帶領社員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助力351戶16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摘帽。
婁底人劉秀波,從國營軍工企業的職工搖身一變成為一名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他帶領村民發展農業產業、脫貧致富,也因此受到了村民擁戴,通過選舉連續當選村干部,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領頭雁”。
懷化人唐克勇,連續26年當選為村干部,帶領大松坡村從“一窮二白”發展成為“湘珍珠”葡萄核心產區,種植業、旅游業全面開花,村子從“窮疙瘩”變身“金窩窩”。
衡陽人朱霞,因為深受鄉村振興號召與家鄉農業發展急需人才的呼喚,她從三尺講臺走向田間地頭,從事糧油種植并發展全新的農業現代化全程農事綜合服務,為當地農業發展注入了現代農業技術和新時代經營管理理念……
在一批以農業農村勞模為代表的新鄉賢的示范引領作用下,鄉村得以迸發出更深層的活力。
他們是“燃燈者”,點燃無數能人志士回歸家鄉、回饋家鄉、回報家鄉的愿望,以星星之火逐漸滋養燎原之勢。
他們也是“持燈者”,引領一方鄉土的風尚,身體力行地呼喚更多人投入到鄉村振興工作當中,鄉村不再落寞。
以勞模為風尚,號召各方人士建設家鄉
鄉村振興,人才為先。
只有富有“人氣”,鄉村才能聚集“財氣”、“運氣”與“福氣”。因此,近年來我們一直號召有志之士投入到農業農村事業之中。
要引進一批人才,有序引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幫助他們解決后顧之憂,讓其留得下、能創業。
事實上,許多農業農村勞模都屬于“大學畢業生到鄉、能人回鄉、農民工返鄉、企業家入鄉”的范疇。他們在外積累了經驗、技術與資金等“第一桶金”將其投入到建設家鄉當中去,我們前面所提到的董敏芳、劉秀波、朱霞等人就是如此。
![]()
2023年9月,農業農村部等九部門對《“我的家鄉我建設”活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進行修訂。修訂后的《方案》指出,要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著力搭建建鄉平臺,暢通回引渠道,強化政策引導,激發內生動力,營造共同規劃家鄉、建設家鄉、服務家鄉的濃厚氛圍,促進人才、資金、技術下鄉,賦能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
不難發現,農業農村勞模以實際行動證明了“廣大農村大有可為”,也因此成為了吸引一批人才回鄉建設最好的“招牌”。
我們一直在追求要讓廣袤鄉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而這些美好愿景的唯一主語就是“人”。有了人,鄉村就有了活力,鄉村振興就有了堅實的抓手。
以勞模為杠桿,撬動鄉村建設的一池春水
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隨處可見農業農村勞模的身影,他們縈繞于農業農村事業的全鏈條之中。
那么,應當如何充分發揮勞模的模范帶頭作用,號召廣大勞動者與干部職工以受表彰的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為榜樣,并帶動、吸引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鄉村、回流鄉村、建設鄉村?
當前,全省各地正逐步形成了一股尊重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蔚然之風,持續發揮勞模在鄉村振興中的“頭雁”效應。
今年6月,益陽市桃江縣總工會、桃江縣勞模協會組織40余位全國和省市縣四級勞模開展以“弘揚勞模精神 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參觀考察活動,充分發揮各級勞模在鄉村振興中的示范引領作用,共商勞模助力鄉村振興大計。
11月,湘潭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召開學習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農業農村勞模座談會,號召全市上下要尊重勞模、愛護勞模,在全社會營造崇尚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
事實上,早在2019年,湖南省委組織部、湖南省農業農村廳等7部門圍繞鄉村人才振興,聯合印發了《湖南省鄉村人才振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計劃》指出,要實施“勞模助力鄉村振興行動”,發揮勞模在發展特色產業、帶動就業創業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完善服務機制,助力鄉村振興。
如今,以農業農村勞模為代表的新鄉賢日益成為鄉風文明的涵育者、鄉村發展的助推者、鄉村治理的參與者。于是,我們看見鄉土之地越來越有吸引力,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的愿景也逐漸成為現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