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成功搬來救兵,良品鋪子難改業績下滑趨勢。
前三季度凈利暴跌730%
10月29日,良品鋪子發布了2025年三季度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跌了24.45%至41.40億元,凈利潤同比下跌了730.83%至-1.22億元。在最新的第三季度,其營收同比下跌了17.72%至13.11億元,凈虧損為2876.71萬元,而上一年同期凈虧損為1060.90萬元。
![]()
針對利潤總額下滑,良品鋪子稱,主要是公司淘汰低效門店,店數下降使得銷售規模同比收窄,同時線上渠道流量費上升,利息收入、理財收益以及政府補助減少所致。
分經營業態來看,在第三季度,良品鋪子來自電商的銷售額同比下跌14.02%至5.61元;加盟業務銷售額同比下跌了25.58%至3.77億元;直營零售業務銷售額同比下跌了19.83%至3.74億元,團購業務銷售額同比下跌了3.58%至1.52億元。
![]()
2025年第三季度,良品鋪子新開門店65家,閉店283家,期末門店共2227家。而根據半年報,今年上半年,良品鋪子合計關閉門店430家,新開門店171家。
圖片
“賣身”武漢國資計劃告吹
10月16日晚間,良品鋪子發布相關公告,明確表示與武漢國資旗下公司的股權交易終止。公告披露,交易失敗的直接原因是標的股權存在凍結情形,無法完成過戶。
![]()
此次交易始于7月17日,原計劃由控股股東寧波漢意及一致行動人良品投資,向武漢國資旗下長江國貿轉讓21%股份。其中寧波漢意轉讓18.01%、良品投資轉讓2.99%,交易完成后武漢國資將成為控股股東。但公告明確指出,標的股權被司法凍結,無法完成過戶,成為交易終止的直接原因。
這一凍結源于此前的股權交易遺留問題。據追溯,2025年5月,寧波漢意為化解債務與廣州輕工磋商股權轉讓并簽署協議,約定后者完成盡調后受讓股份。但寧波漢意未簽署正式協議,轉而與武漢國資達成交易,致廣州輕工起訴并申請財產保全,7976.4萬股股份被凍結,占總股本19.89%。
此次武漢國資擬收購的正是這部分15%的股權,交易對價約10億元。公告顯示,各方雖全力推進解凍流程,但截至約定的交易終止日,凍結仍未解除,最終只能終止交易。良品鋪子在公告中坦言,此次終止對公司短期經營無重大影響,但戰略布局節奏將受波及。
資本持續撤離
與武漢國資的交易告吹,讓良品鋪子的資本重組之路再遇阻,而公司早已深陷投資撤離的泥潭。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以來,頭部機構股東開啟“逃離模式”,資本信心持續受挫。
今年6月6日,其第二大股東達永有限公司通過集中競價減持401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減持總金額4774萬元。達永有限自2023年6月以來已實施15次減持操作,持股比例由最初的30.3%降至18.16%。
控股股東寧波漢意也曾于2024年7月因自身資金需求,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完成減持0.15%的股份,套現736萬元,持股比例降至35.23%。
更引人注目的是,曾是良品鋪子重要投資方的高瓴資本,在上市滿一年后便迅速啟動多輪減持計劃。從2021年3月開始,高瓴系通過多輪減持,持股比例不斷下降。根據良品鋪子年報,2023年前十大股東名單中僅有香港高瓴持股3%,2024年高瓴系公司已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這表明高瓴資本可能已完成實質性清倉。
資本退潮與實控人籌劃離場的雙重壓力,讓這家“高端零食第一股”的行業龍頭陷入業績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