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有中國,不怕美國加稅,中印本應并肩作戰”)
? 文 觀察者網 齊倩
多年來,瓦倫·凱迪亞每年在中印間往返多達四次,為其塑料公司采購注塑機。2020年疫情突襲,加之中印邊境沖突爆發,兩國間商業航班停飛、簽證拒批,凱迪亞被迫轉向更昂貴的印度設備。
11月2日,美媒《華盛頓郵報》刊文稱,五年多過去,中印間直航終于恢復。雖然中印簽證談判緩慢推進,雙邊關系何時完全解凍仍充滿不確定性,但凱迪亞等印度企業代表依舊看到希望。他說,美國關稅重創其對美零售商出口,但能重新使用中國機器是件好事,或許能消化部分成本。
“對中國的依賴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恢復,”凱迪亞計劃明年3月飛往中國,稱中印兩國“本應如兄弟般并肩作戰,雖然這有些太理想化。”
10月26日,印度航空公司IndiGo開通加爾各答至廣州每日直飛航班,標志著兩國間中斷五年的直航航線首次恢復運營。兩國多家航空公司表示,未來數月將恢復直航運營。
報道稱,直航重啟,開啟了許多人期盼的中印關系新篇章。
“直航的信號效應遠超實際,”為兩國企業提供咨詢的印度律師桑托什·帕伊說,“它是更多民間往來的基礎。”不過,印度愿在多大程度上對華放寬簽證、投資限制,仍存疑慮。帕伊說:“我們永遠回不到2019年。無論經濟紐帶如何演變,印度對華首要立場仍由‘國家安全’主導。”
![]()
10月26日,印度航空公司IndiGo開通加爾各答至廣州每日直飛航班,標志著兩國間中斷五年的直航航線首次恢復運營 東方IC
報道提及,2020年沖突前,中印航空交通蓬勃。印度民航總局數據顯示,2019年,兩國直航客流量近89萬人次;全球航空數據公司OAG稱,另有120萬人次經第三地中轉。當時,航班滿載商人、制造商、軟件專家及印度留學生,其中許多留學生在中國攻讀醫學。
其實,2020年沖突并未完全阻斷跨境往來。數據顯示,2024年,兩國仍有57萬人次經中轉飛行。
關鍵問題在于印度的簽證限制。印度對中國公民簽證收緊后,絕大多數乘客應為印度人。《印度斯坦時報》稱,2019年,中國公民獲印度簽證約20萬份,2024年僅2000份。
《華盛頓郵報》指出,印度企業因政府的簽證限制而付出代價,例如,印企無法引進中方技術員安裝維護中國機器,這些機器生產從智能手機到紡織品等各種產品。
印度太陽能組件制造商Navitas創始人維尼特·米塔爾通過雇傭中國工程師應對簽證難題。經常往返兩國的米塔爾坦言:“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在技術上高度依賴中國。”
印度廣東商會副會長葉志雄曾在印度自動化設備供應商華科創科工作五年,目前常住中國。他形容印度簽證流程“過于嚴苛、折磨人”,部分申請甚至會在領館積壓三年。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提到,他曾因簽證耽擱錯過多次印度學術會議。他認為,直航恢復并非雙邊關系的實質轉向,更多與特朗普政府對印經濟壓力有關。“莫迪的對華政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印美、中美關系進展。”
報道援引分析稱,中印雙邊關系重建,需要時間與真正政治意愿。
數據顯示,受疫情及后續緊張關系影響,印度在華留學生從2019年的20萬銳減至2024年的5000人。據布魯金斯學會報告,中國對印資本投資曾高達80億美元,如今陷入停滯。
“我們回不到那個時代,”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劉宗義說,“民間交流缺失正制造信息繭房……我擔心印度人很難了解真實的中國。”
《華盛頓郵報》稱,越來越多印度分析師得出相同結論:中國投資可助印度縮小992億美元貿易逆差,并長期提振本土制造。有跡象表明,此前頻頻受阻的中印合資項目審批近期正在提速。
印度有人擔憂,中印關系緩和后,印度進一步依賴中國、削弱本土能力建設。但同時,有很多印度人盼望回歸以往更開放的交流時代。
“我們必須理解彼此文化,以止息摩擦,”小米北京員工古爾普里特·辛格說,“這不容易,但正如中國諺語說的那樣,辦法總比問題多。”
經營印度線軸制造企業的維卡斯·亞達夫不滿地指出,在印度國內,仍有人“販賣中國威脅論”,并抱持“我們正阻止中國阻礙我們成長”的錯誤信念。過去兩年,他六次輾轉中轉赴華采購自動化工具。亞達夫希望更多印度人看到視中國為經濟伙伴的收益。
他提到,比亞迪本可在印度擴廠,卻因障礙轉向巴基斯坦。這意味著“別人贏,我們輸”。
拉馬錢德·普迪佩迪在一家中國跨國公司負責印度公共事務。他直言:“你必須依賴中國直到獨立,但(印度的)獨立路徑何在,我看不到。”
延伸閱讀
![]()
滿載集裝箱的貨輪
中美元首歷史性的會晤,已經有很多分析評論,具體細節,我就不多說了。
但看新華社的通稿,完全我個人的觀點,有三句話的重要性,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也值得美國和全世界細細體會。
哪三句話?
第一句,就是中國領導人告訴特朗普:70多年來,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而是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
領導人隨后還加了一句:這是中國成功的重要密碼。
什么意思?
過去70年,中國發展崛起,改變了世界格局。當然,我們也聽到看到,一些西方人對中國總有很多誤解,甚至一些美國人總自以為是地認為,中國發展了,就是想挑戰美國,想取代美國。
錯了!
中國領導人告訴特朗普,我們成功的重要密碼:
1,我們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
2,我們從來沒有想挑戰誰、取代誰;
3,我們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同世界各國分享發展機遇。
這就是中國人的坦蕩,這就是中國人的格局。
有些西方人,總用自己做事的邏輯,來想象中國,什么國強必霸,什么長臂管轄,什么朝令夕改。
錯了,這不是中國。
我們將自己成功的密碼告訴你們,坦坦蕩蕩,格局拉滿;也請你們別總是胡思亂想,各種妖魔化。
正如古語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真正的力量,不在于喧囂,而在于沉靜深耕。
第二句,中國領導人告訴特朗普:雙方應該算大賬,多看合作帶來的長遠利益,而不應陷入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
看新華社通稿,在說這句話前,中國領導人還明確指出:(中美)兩國做伙伴、做朋友,這是歷史的啟示,也是現實的需要。兩國國情不同,難免有一些分歧,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時而也會有摩擦,這很正常。面對風浪和挑戰,兩國元首作為掌舵人,應當把握好方向、駕馭住大局,讓中美關系這艘大船平穩前行。
事實上,這次歷史性的會見,讓中美關系暫時走出了一段時間來相互報復的惡性循環,也避免了中美關系進一步陷入自由落體式下滑。
我看到,一些會談成果,雖然有效期是一年,但這是非常寶貴的一年,為中美進一步磋商爭取了時間。
![]()
美國總統特朗普
只要雙方繼續本著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則談下去,不排除取得新的突破,甚至驚喜。
什么是遠見?
這就是遠見!
正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唯有登高望遠,方能撥云見日,看清前路。
第三句,中國領導人告訴特朗普:當今世界還有很多難題,中國和美國可以共同展現大國擔當,攜手多辦一些有利于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實事、好事。
請注意,“三件事”:大事、實事、好事。
而且,要有利于兩國,還有利于整個世界。
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為,這就是徹底的反面。
說實話,看到這句話,我還是有些感慨的,這展現的是一個大國的格局,一位大國領導人的胸懷。
中美不僅不應該對抗、大打貿易戰,更應該攜起手來,為全世界做大事、實事、好事。
我相信,不管特朗普以后怎么想怎么做,至少在當時,他肯定是信服的。
什么是大國的擔當?
這就是大國的擔當。
“同舟共濟揚帆起,乘風破浪萬里航。”大國攜手,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創共贏。
當然,這一次歷史性的會晤,還有一些話,也是印象深刻。
比如,中國領導人告訴特朗普:中國經濟發展勢頭不錯,今年前三季度增長率達5.2%,對全球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增長4%……
他還告訴特朗普: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規模、韌性、潛力都比較大,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這就是我們的信心和底氣。
特朗普這一次也很積極,明確表示:中國是偉大國家,習主席是受人尊敬的偉大領導人。中國是美國最大的伙伴,兩國攜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來美中合作會取得更大成就。
所以,我們看到,中美經貿方面也取得了突破,其中就包括美國將取消針對中國商品加征的10%所謂“芬太尼關稅”。
經貿的,我就不具體討論了。
這次歷史性的會晤,還真是讓人感慨萬千,個人的粗淺三點吧。
![]()
中美關系漫畫圖
第一,必須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環顧這個世界,哪幾個國家真正扛住了美國的極限施壓?
我相信,全世界都有一個答案:中國。
這也是特朗普開啟全面貿易戰后,美國唯一在平等基礎上與其主要貿易伙伴達成的共識。
即便是日本,美日好像在度蜜月,但美國不還是逼著日本投資美國5500億美元,且對美國的措施,不得報復、不得反擊。
韓國不是如此?歐盟不是如此?
但中國呢?
我們不接受任何霸凌。打,奉陪到底;談,大門敞開。
所以,我們看到了一輪輪精彩的博弈,波瀾起伏但真是蕩氣回腸!
我看到,一些西方媒體,都認為“中國經受住了考驗”。
一個不爭事實,面對霸凌,中國毫不屈服,堅定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風雨中站穩腳跟,吹盡狂沙始到金。
第二,中國向全世界說出了成功密碼。
這就是我上文提到三句話中的第一句話,真的是擲地有聲。
我總覺得,這句話的含金量,超過100億甚至1000億美元,或者說,這就是無價之寶。
這個成功密碼,值得美國深思,也值得世界各國參考。
但我也必須要說,各國有各國的國情,我們就是把完整答案都公布了,真正能聽得進去落到實處的,還是太少太少了。
這就是世界的現實。從這一點看,中國也確實太不簡單了!
這個世界,最樸素的真理,往往蘊藏在最持久的實干中。
第三,最關鍵還是要看落實。
談得很好,特朗普說得也很好,但我們也知道,落實最重要。
再動聽的承諾,如果沒有落實,那就是空話。
我們對美國,還是聽其言觀其行吧。
但我們也不必焦慮,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做好自己的事情最重要。這個世界,誰怕誰?
大國崛起的關鍵,就在于修煉好內功,外部風云變幻,不過是砥礪前行的磨刀石。
還是那句話: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
世間萬般喧囂,終將塵埃落定,唯有人間正道,浩浩蕩蕩。
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機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