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古韻悠長的日壇公園內,青年畫家周書楊以筆為媒、以墨為韻,在《書畫里的中國》第三季節目組的鏡頭下展開了一場沉浸式寫生創作。作為新銳藝術力量代表,他置身蒼松翠柏與明清古建交織的園林景致中,將傳統水墨技法與當代審美視角巧妙融合,以青年畫家的鮮活視角為傳統寫生注入時代新意,讓觀眾在氤氳墨香中感受歷史文脈與自然之美的雙重滋養。
![]()
周書楊在寫生現場分享創作心得時指出,傳統寫生中面對大景致時需巧妙處理留白與筆觸的關系。他強調:“大場景常需大面積留白,若僅用線條會顯呆板,僅用墨面則失之骨氣,故需通過邊勾、邊擦、邊染的復合技法,在留白處穿插色彩與筆觸,使線與面自然銜接。”
![]()
周書揚以日壇公園景致為例,解釋其“以中心輻射全局”的染色策略——以船坊為核心區域,周邊通過淡墨渲染營造氛圍,逐步向中心收束,既保持畫面通透感又強化主體聚焦。他進一步說明,這種“邊勾邊皴”式畫法能構建豐富的筆墨層次,使后續深入刻畫時能自然延伸細節,避免留白與繪制區域脫節,最終達成“白處空靈、墨處厚重”的和諧畫面,既延續傳統水墨精髓,又注入當代青年畫家的創新表達,讓觀眾在筆墨流轉中感受自然與歷史的交融之美。
![]()
在《書畫里的中國》第三季日壇公園寫生現場,周書楊向觀眾倡導一種融合東西方智慧的寫生理念。他提出,無論專業畫家還是業余愛好者,在寫生時都應秉持“游觀”的傳統——先以腳步丈量自然,用心感受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脈絡與自然風光,再從中提煉最能觸動心靈的元素進行創作。對景寫生雖源自西方的一種方式,但更應汲取古人‘以自然為師’的智慧。周書楊強調,通過選擇最能反映當下情緒或印象的景物片段,畫家才能在筆墨間注入個人的觀察與體悟,使畫面既承載著對自然之美的捕捉,又蘊含著對地域文化、生活哲思的深層表達,最終實現“物我相融”的藝術境界,讓觀眾在欣賞畫作時不僅能看見風景,更能讀到畫家的思考與情懷。
這場《書畫里的中國》直播,不僅是一場寫生示范,更是一次文化基因的當代激活。周書楊以筆墨為舟,載著觀眾穿行于日壇的千年時空,從古柏的年輪里讀出歷史的厚重,在船坊的倒影中照見自然的靈韻,于留白與筆觸的交響間聽見傳統的回響。
責任編輯:韓璐(EN05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