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電影圈因為頒獎典禮的爭議又吵翻了天。據網友11月6日晚間爆料,演員葉璇突然站出來,分享了一段自己當年的獲獎經歷,話里話外透著“過來人”的清醒。
![]()
![]()
![]()
![]()
![]()
事情源于東京電影節期間《春樹》劇組的風波——女主角白百何未獲獎項,且被提前告知“未得獎可回國”,連閉幕式邀請都沒收到。事后她發文控訴被排除在慶祝活動外,質疑劇組操作不透明。網友犀利比喻:“這好比吃火鍋,人剛被勸走,其他人就用她買的食材開席了!”
正當爭議發酵時,葉璇站了出來。她回憶自己當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的經歷:杜琪峰導演在頒獎前直言“這戲本是拍給男主角拿獎的”,但預判男主角可能無緣獎項。結果揭曉時,葉璇與另一位演員真的獲獎了。
“我覺得杜導好厲害,他知道金像獎的評審機制吧。”葉璇坦言。而更讓她銘記至今的,是獲獎后杜琪峰發來的那條短信:“其實電影的獎不重要,重要的是觀眾對你的認可,以及同行對你的尊重,這兩者比得某一個獎更重要。”
![]()
這番話成了葉璇的行業信條。在她看來,那些為了獎項“吵來吵去”的人,無非是兩類:要么還沒得過獎,要么人生階段還沒到看淡名利的境界。作為“過來人”,她強調藝術工作者的終極價值應該源于作品影響力和專業同行的尊重,獎項只是創作的附屬品。
雖然葉璇全程未提白百何名字,但這段回應被普遍視為對風波的間接評論。當不少人還在為“誰該得獎、誰被虧待”爭論不休時,葉璇的“杜琪峰箴言”無疑給這場爭論潑了盆冷水——真正的藝術家,更該關注工作過程中的自我實現和價值觀共鳴。
這場圍繞獎項的爭論,早已超越了一座獎杯的歸屬,折射出行業對尊重、透明與藝術本質的思考。當喧囂過后,或許正如葉璇所悟:觀眾的認可和同行的尊重,才是比獎杯更持久的成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