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海域生成的五級颶風“梅麗莎”,此前登陸牙買加后,給加勒比地區多國帶來嚴重災害。
這場颶風強度創下當地多年紀錄,伴隨的狂風暴雨不僅造成大量人員傷亡,還對各國基礎設施造成重創。
![]()
目前,相關國家的災情統計仍在進行中,部分區域因交通、通信中斷,實際受災情況尚未完全掌握。
面對嚴峻局勢,國際社會已紛紛啟動救援行動,各類援助物資和醫療資源正陸續向災區輸送,同時氣候專家也針對此次颶風背后的氣候因素展開討論,關注極端天氣對該區域的長期影響。
狂風過境
10月28日,五級颶風“梅麗莎”以每小時295公里的持續風速登陸牙買加西南部海岸,這一速度追平了大西洋颶風登陸的最高紀錄,也讓它成為牙買加174年來遭遇的最強颶風。
![]()
狂風裹挾暴雨肆虐數日,給加勒比地區多國帶來毀滅性打擊,截至10月31日,這場颶風已在加勒比地區造成至少50人死亡,且傷亡數字仍在攀升。
牙買加衛生部長克里斯托弗?塔夫頓透露,該國已確認19人遇難,但部分偏遠山區和沿海村落因道路中斷、通信癱瘓無法抵達,實際死亡人數可能更高。
鄰國海地的災情更為嚴峻,民防部門數據顯示,颶風引發的暴雨和洪水造成31人死亡、21人失蹤,西南部小鎮小戈阿沃當地就有20人遇難,其中包括10名兒童。
![]()
除了人員傷亡,基礎設施也遭受重創。
牙買加圣伊麗莎白省首府布萊克河九成建筑物屋頂被毀,當地醫院完全喪失接診能力,西部多家醫院同樣出現屋頂掀翻、設備浸泡、墻體坍塌的情況,本就緊張的醫療資源雪上加霜。
到10月31日,牙買加60%以上區域仍斷電,近半數供水系統無法運轉,直升機只能持續在災區上空空投食品與飲用水。
海地的困境更甚,1.58萬流離失所者擠在臨時避難所,長期的政治動蕩與薄弱的基礎設施讓救援行動舉步維艱。
![]()
即便颶風登陸古巴時減弱為三級,仍導致該國東部73.5萬人緊急疏散,多地出現洪水圍困民眾的情況,救援人員在10月31日仍在全力解救受困者。
10月31日,太子港西南約68公里的小戈韋,受輕傷的人們坐在戶外,孩子們小心翼翼走過被洪水淹沒的街道,景象滿目瘡痍。
緊急馳援
面對日益嚴峻的災情,國際社會的救援行動在10月31日前后全面展開。
牙買加衛生部長克里斯托弗?塔夫頓在10月31日的緊急簡報會上宣布,為應對醫療資源短缺危機。
![]()
該國計劃在受災區域部署多家野戰醫院,首座將于11月1日運抵重災區并啟動搭建,圣伊麗莎白省首府布萊克河因醫院完全癱瘓,成為首批野戰醫院的部署點。
這座野戰醫院配備完整手術室、急診設備和診斷儀器,還有國際醫療團隊提供技術支持,預計11月7日前即可接收患者。
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協調下,西班牙、加拿大、印度等國已承諾提供援助,后續還將有更多野戰醫院陸續到位。
物資輸送也在同步推進,牙買加金斯敦國際機場自10月30日重新開放以來。
![]()
已接收13架次救援貨運航班,10月31日還有20余架次援助航班陸續抵達,運送醫療物資與救災設備。
除了醫療援助,聯合國機構已啟動區域應急響應計劃,重點保障飲用水安全與傳染病防控,避免災后疫情爆發。
不過救援進展仍受多重因素制約,牙買加部分災區道路中斷導致物資難以送達,海地則因基礎條件太差,即便有外部援助涌入,分發效率也大打折扣。
![]()
這種困境凸顯了小島嶼國家在災害應對中的被動,短期救援只能解燃眉之急,長期保障體系的搭建更為關鍵。
氣候警示
“梅麗莎”的肆虐不僅帶來即時災難,更讓氣候問題引發廣泛討論。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大西洋海水溫度升高使此類強颶風的登陸概率較工業化前增加4倍,氣候變化正讓加勒比地區面臨更嚴峻的自然災害威脅。
![]()
氣象專家分析,“梅麗莎”的極端特性十分顯著,它24小時內中心最大風速飆升30米/秒,達到快速增強標準的2倍,登陸時風速遠超17級風力基準。
同時它體型緊湊、移速極慢,在能量充沛的海域停留三天持續蓄能,再加上罕見的90度路徑轉折,進一步加劇了破壞程度。
而這一切的背后,是29至31℃的溫暖海洋環境提供能量,穩定的大氣條件維持結構,充足水汽持續補充,多重因素疊加造就了這場“世紀風暴”。
目前,“梅麗莎”已轉為強后熱帶氣旋向北移動,加拿大東部可能遭遇次生風雨影響,而加勒比多國的積水與地質災害風險仍未解除。
![]()
這場災害再次凸顯了小島嶼國家在極端氣候面前的脆弱性,它們往往缺乏足夠的資金和技術構建防災體系,一旦遭遇強災害,便容易陷入“受災—救援—再受災”的循環。
分析認為,短期救援之外,如何構建長期防災減災體系將成為加勒比地區亟待解決的課題。
這不僅需要各國自身提升應急能力,更需要全球在氣候治理上形成合力,從根源上降低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這才是對小島嶼國家最根本的保護。
結語
颶風“梅麗莎”的影響仍在持續,加勒比多國雖已啟動災后重建,但人員傷亡與基礎設施損毀留下的創傷難以快速愈合。
國際救援雖緩解了部分危機,可道路中斷、分發低效等問題,仍暴露小島嶼國家災害應對能力的短板。
![]()
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提醒,氣候變化下強颶風概率增加,這場“世紀風暴”更像一次警示,對加勒比地區而言,短期救災之外,構建長期防災體系、提升應急能力迫在眉睫。
而全球在氣候治理上的協同,才是從根源降低極端天氣威脅、守護這些國家的關鍵,這一課題,需要各國共同持續推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