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澎湃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025年11月4日,美國多場州級和地方選舉正式拉開帷幕,新澤西州、弗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紐約市市長選舉以及加利福尼亞州選區重劃公投同步進行。這場被輿論視為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選舉考驗的政治博弈,背后卻看不到中美俄地緣競爭的主線,反而被民主黨與共和黨之間的激烈內斗渲染得硝煙彌漫。前總統奧巴馬打破前總統卸任后低調隱退的慣例,連續現身兩場競選集會為民主黨候選人站臺,直言“美國正處于相當黑暗的境地”,痛批特朗普政府“無法無天、魯莽行事”,這番表態讓外界看清一個現實——特朗普當前最大的威脅從來不是海外對手,而是以奧巴馬為首的民主黨陣營。
美國政壇的分裂早已不是新鮮事,但此次選舉周期中的對抗強度堪稱近年罕見。奧巴馬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奧多米寧大學的演講中,不僅抨擊特朗普“混亂無序”的關稅政策和向城市部署國民警衛隊的做法,還諷刺聯邦政府停擺期間總統仍專注于白宮翻修。這位在民主黨中仍保有高人氣的前總統,用“每天都是萬圣節,只有惡作劇沒有糖果”的比喻強化輿論攻勢,而臺下民眾的熱烈響應,印證了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正遭遇嚴峻挑戰。與此同時,民主黨參議員科里·布克此前創下的25小時5分鐘參議院“霸麥”紀錄,更像是這場全面對抗的預演,即便在參眾兩院不占優勢、失去立法權的背景下,民主黨仍通過程序性操作和輿論造勢向特朗普施壓。
![]()
選舉場上的較量更是直接映射兩黨的生死博弈。紐約市選出34歲的民主社會主義者佐赫蘭·馬姆達尼擔任市長,這位史上首位穆斯林、印度裔且最年輕的紐約市長,帶著“對富人加稅、凍結租金”的進步政綱勝出,其立場招致特朗普公開支持獨立參選的前州長科莫與之對抗。馬姆達尼的勝利不僅打臉民主黨內建制派所謂“其形象有毒”的論調,更成為民主黨測試進步議程可行性的“政治實驗室”。
新澤西州和弗吉尼亞州的州長選舉同樣劍拔弩張,這兩個歷史上常“反總統陣營”的州,如今由民主黨候選人米奇·謝里爾和阿比蓋爾·斯潘伯格主打“反特朗普牌”,試圖復制奧巴馬時期“中期選舉逆風翻盤”的劇本。加州的選區重劃公投則暗藏玄機,州長紐森借著特朗普推動得州選區重劃的契機,反向操作將5個共和黨席位劃歸民主黨,民調顯示該提案通過概率極高,而伊利諾伊州、馬里蘭州等民主黨控制的州也在跟進類似操作,這場“選區搶位戰”本質上是兩黨為2026年中期選舉布局的關鍵一步。
![]()
民主黨對付特朗普的“三板斧”精準戳中其執政軟肋。聯邦政府停擺已進入第35天,追平特朗普上一任期的紀錄,幾千萬低收入民眾的食品援助計劃被迫中斷,民生痛點成為民主黨攻擊的首要靶點。特朗普政府在貿易戰中的搖擺被民主黨定義為“對華妥協”,即便所謂“退讓”缺乏實質證據,卻已成功影響部分選民對其執政能力的判斷。俄烏沖突的持續膠著更被民主黨扣上“特朗普任期最大恥辱”的帽子,利用民眾渴望和平的心理放大執政不滿。面對攻勢,特朗普在個人社交媒體發出“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呼吁同仁戰斗到底”的號召,但國內壓力已讓其不得不調整對外策略——有跡象顯示特朗普有意緩和中美貿易戰,本質上是想集中精力應對內部危機,這種“對外妥協換內部空間”的政治算計,恰恰暴露了民主黨帶來的壓力已遠超外部地緣競爭。
對華鷹派不滿特朗普的緩和傾向,民主黨則借機攻擊其“對外軟弱”,特朗普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更諷刺的是,兩黨爭斗已讓普通民眾疲憊不堪,新澤西州居民杰拉爾丁·辛格爾頓-佩里直言“大家正在受苦,政治爭斗實在太多”,紐約大學學生亞歷克斯·利維也感慨“選舉正在放大分歧,本應達成共識的民生問題被擱置”。
![]()
這場以選舉為導火索的政治風暴,徹底改寫了美國政治的運行邏輯。曾經被渲染為“主要威脅”的中國和俄羅斯,如今在特朗普的執政優先級中已讓位于國內選舉博弈。民主黨以奧巴馬為精神領袖,通過輿論造勢、選舉卡位、政策攻擊的組合拳,將美國政壇拖入“為反對而反對”的內耗漩渦。加州選區重劃計票可能需要數天甚至數周,新澤西和弗吉尼亞州的選舉結果仍存懸念,但無論最終勝負如何,美國的政治分裂都在進一步加劇。
特朗普想要在2026年中期選舉中保住優勢,必須先破解民主黨布下的“內斗困局”,但對華鷹派的壓力又讓其難以徹底轉向溫和對外政策。這種兩難處境下,美國的內外政策可能陷入更頻繁的搖擺,而所謂“中美關系緩和”更可能成為選舉周期中的權宜之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