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美呼倫湖,美麗壯觀!”
“這是我家鄉的呼倫湖,想家了。”
![]()
![]()
“我要把這個視頻留到夏天最熱的時候看~”
寒風掠過呼倫貝爾草原,內蒙古第一大湖呼倫湖正上演著初冬限定的自然奇觀。11月初,隨著氣溫持續走低,呼倫湖逐漸進入封凍期,湖面冰層在風浪與低溫的共同作用下碎裂堆疊,形成錯落有致的冰排景觀,拉開了“中國北方最大一塊冰”的冬日序幕。
在呼倫湖西岸觀景臺,湖岸線已被層層疊疊的冰排環繞,這些不規則的冰體有的如臥虎盤踞,有的似玉柱擎天,最高可達三四米,宛如一道天然冰障。正午陽光灑落,冰層折射出晶瑩的光澤,偶有寒風掠過,冰排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在空曠的湖畔回蕩。“這些冰塊都是風浪推著往岸邊堆的,每天形狀都不一樣。”常年駐守保護區的監測員指著湖面介紹,封凍初期的風浪是塑造冰排的關鍵,無風浪時,封凍的湖面光滑如鏡,而有風天氣則會讓冰層碎裂堆疊,形成獨特的冰排景觀。
在無人機航拍視角下,2239.9平方公里的湖面上,冰排與未完全封凍的水域交織分布,白色冰體與湛藍湖水相映,宛如大地鋪展的巨型碧玉上鑲嵌的銀紋。靠近湖中心的區域,新凍結的冰層還呈現出細膩的冰花紋路,而岸邊的冰排群中,隱約可見因地下泉眼涌動形成的“清眼”,表面覆著薄霜,在陽光下泛著微光。
![]()
獨特的冰排景觀正成為冬日旅游的新亮點。在景區入口,來自北京的攝影愛好者李女士正調試設備:“特意趕在封湖初期來拍冰排,這天然形成的冰雕比人工景觀更震撼。”“你看,”她舉起相機,指向遠方層層堆疊的冰排,“人工冰雕再精致,也少了這份大自然的狂野和不確定性。”
冰排景觀的背后,是呼倫湖生態持續向好的生動注腳。據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據顯示,目前湖區水量達136.8億立方米,水質指標穩步改善,為冬季冰景的形成提供了良好基礎。“水量充足讓冰層厚度更均勻,加上生態修復后濕地涵養能力提升,冬季冰排景觀的穩定性也在增強。”保護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隨著新開湖等區域生態恢復,呼倫湖冬季生態系統更加完整,冰下漁業資源也較往年有所增長。
隨著保護與管理能力的不斷提升,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得到了持續改善與恢復,吸引越來越多的鳥類在此棲息繁殖。記者從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據2025年秋季鳥類監測數據顯示,保護區內共記錄到10目22科41屬68種75311只鳥類,相較2024年秋季增加21442只。
![]()
隨著寒潮進一步侵襲,呼倫湖將在未來一周內完成全面封凍,冰排景觀也將進入穩定期。保護區提醒,冰排區域冰層厚度不均,游客需在指定區域觀賞,切勿擅自進入未開發區域。
從草原之腎到冰雪秘境,初冬的呼倫湖用冰排奇觀訴說著季節的更替。待冰雪完全覆蓋湖面,這里將迎來冰上穿越等文旅活動,讓“中國最大一塊冰”的冬日故事持續上演。
呼倫貝爾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徐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