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農業農村部在武漢召開大力培育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現場會。
![]()
![]()
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農業農村部連續2年圍繞“企業在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這一議題召開專題會議了。
與去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交流會相比,今年的會議展現出明顯的戰略遞進:
去年的會議首先強調,“充分認識強化農業科技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的重要性緊迫性”,“牢固樹立抓科技必須大抓科技領軍企業的理念”;
今年在武漢召開的現場會,則強調“抓緊抓實農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各項工作”,“進一步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用心用情用力幫助企業辦實事解難題”。
可見,這項工作已經全面轉入“怎么才能破除障礙、干出實效”的攻堅深水區。
![]()
![]()
在談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些事之前,我們先來說點生活化的。
不知你是否留意,如今外出就餐,許多餐廳提供免費的銀耳羹作為等位小吃。
但你知道嗎?在古代,銀耳妥妥是餐桌上的奢侈品,號稱“八珍”之一。
即便到了20世紀60年代,廚師給周恩來總理煮了一碗銀耳羹,他都連呼“價太高”,舍不得吃拒絕了。
那么,銀耳是如何從昔日“奢侈品”,變成如今隨處可見的大眾美食的呢?
關鍵轉折,來自于一場技術革命。
![]()
1977年,銀耳木屑瓶栽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開啟了銀耳商品化生產的大門。隨后,更高效、更易推廣的袋栽技術問世,銀耳產量實現飛躍式增長,從此,走入了尋常百姓家。
短短幾十年,“八珍”變“例湯”,這背后是中國農業科技靜水流深的力量。
今天,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已超63%,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突破75%。“十四五”以來,種子越攥越牢、畜禽水產破局自立、農機裝備加速補齊……中國農業科技創新整體水平,已穩居全球第一方陣。
![]()
路徑清晰、成果顯著,為什么現在要反復強調企業的主體地位呢?
主要還是產業發展的內在需求。
企業天然貼近市場、了解需求,能精準識別生產中的真實痛點。由企業主導的研發,能精準對接產業需求,大幅提升創新效率與成果轉化率。
在市場競爭中成長起來的企業,往往更具決斷力和敏捷性。它們不敢等、也不能慢,能夠快速組織研發、靈活配置資源,推動技術持續迭代。
企業還通過市場化運營,形成“研發—產出—收益—再研發”的良性循環,為農業科技注入可持續的創新動能。
![]()
因此,以企業為主體,也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路徑。
當前,全球農業正加速進入以生物技術、智能裝備、數字農業為標志的新階段,唯有讓企業站在創新最前沿,才能快速響應技術變革,在關鍵領域實現自主可控。
![]()
轉變已經開始。
從生物育種到智能農機,從數字農場到供應鏈升級,一批有視野、有魄力的農業企業正在崛起。
有一組數據頗具指標意義。《2024中國涉農企業創新報告》顯示,涉農企業A股主板和創業板上市(剔除ST企業)的數量已經從2019年的339家增至2023年的421家。
目前在研的國家農業科技項目中,參與企業已超過1000家,占參與單位總數的51%,企業已成為農業產學研融合名副其實的“主力軍”。
但成績之下亦有隱憂。
我們要清醒地看到,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尚未完全樹立,面臨三重現實困境——
投入之困
創新是長跑,但多數企業卻掙扎在
“斷糧”的焦慮中,缺乏長期穩定的資金血液。
人才之困
高端智力資源為何難以流向田間地頭?農業的
“土”印象,仍是吸引頂尖人才的無形壁壘。
創新之困。低水平重復導致研發資源分散,大量
“成果”停留在論文和專利階段,未能轉化為實際生產力
![]()
面對這些挑戰,農業農村部把培育壯大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擺在農業科技工作突出位置。
![]()
先后召開農業科技企業座談會、強化農業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交流會,種業、生豬、奶牛肉牛等多個會議都邀請業內科技領軍企業參加,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針對我國農業科技體系長期以科研院所為主導,企業很多時候只是“配合者”,甚至“旁觀者”的現狀,我們現在要做的,是拆掉科研與市場之間的”墻”。讓科研院所的深厚積累,與企業的靈活機制真正握手,這正是打通農業科技創新“任督二脈”的關鍵所在。
此次會議上也有很多有“含金量”的好政策。
比如,會議強調要健全農業科技領軍企業梯度培育機制,要常態化對接服務,要
“一企一策”分類指導服務。
比如,要支持企業深度參與農業科技創新決策,更多承擔國家農業科技攻關任務。
比如,要推進企業與科研院校深度融合,打造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聯合體,搭建科企融合發展平臺等等,還要暢通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人才交流通道。
再比如,在金融上,要建立健全企業的融資對接服務機制,構建
“與農業科技企業全生命周期融資需求相適應”的金融服務體系。
干貨滿滿,期待滿滿。
期待我們的 農業科技 創新, 在這些敢于突破的探索中加速 推進。
【版權聲明】
本文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注明“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長虹臥波”。
監制:李憶寧 編輯:何沁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