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德國在電價日益昂貴之際,在綠黨的全力推動下,爆破了貢德雷明根核電站的兩座高達160米、由5.6萬噸鋼筋混凝土制成的冷卻塔,宣告該核電站進入全面拆除階段。
貢德雷明根核電站是德國國內規模最大的核電站,也是德國首座核電站,曾經是巴伐利亞的核動力中心,是寶馬、西門子等巨頭的“關鍵底氣”,現在只剩殘垣斷壁。
德國又作死,不但自廢武功,而且自斷經脈!
德國綠黨說,沒有核電站就不用擔心出核事故,也沒有核廢料需要處理。
對于民眾質疑,“沒有核電,電從何來?”
德國官方給出的答案是,以風力發電為主,缺口靠進口補。但德國屬于溫帶海洋氣候,全年平均風速僅為3.5米/秒,肯定無法彌補巨大的缺口,到時候只能仰仗法國的核電站。
法國倒是“仗義”,計劃先用距離法德邊境9公里的卡特農核電站為德國供電,未來再重啟距離法德邊境1.5公里的費斯內姆核電站。這玩意是法國運行時間最長,事故記錄最多的“問題核電站”。
20世紀70年代投入運營以來,費斯內姆核電站泄漏、設備故障等問題頻發,德國西南部居民多次檢測出飲用水中放射性物質超標。德國政府和民間連年抗議,說這是“邊境上的定時炸彈”,最終才迫使法國在2020年宣布關停并計劃拆除。
現在,由于德國缺電,這顆定時炸彈又回來了!
德國綠黨說不用擔心核事故,立刻就被打臉了,他們做決策的時候難道沒有經過大腦?
事出反常必有妖!
核電站是德國能源自主的關鍵
二戰結束后,德國被分為東德、西德兩部分,成為雙方對峙的最前線。北約積極推動西德建立核電站,主要出于三重考量:
1.在戰后重建中,西德缺乏能源,而北約需要西德快速恢復工業能力,降低與蘇聯對峙的成本。
2.把反應堆建在前沿,形成“核絆線”,增加蘇聯進攻成本。
3.借助各種條約,把西德核燃料、技術和市場納入美、法主導的“核不擴散籠子”。
西方陣營宣傳西德核電站是“現代科技的象征”,蘇聯當然也要在東德建設核電站,恢復東德的工業能力,降低駐軍成本,展示制度的優越性。
不論西德,還是東德,由于本身缺乏油氣資源,核電站都是能源自主的關鍵資產。
1990年,兩德合并,西德立即關閉了原東德境內的核電站,用控制能源的辦法,逐漸“消化”東德的一切。
1999年,北約東擴到波蘭、匈牙利、捷克,肢解南聯盟,德國不再是陣營對抗的前線。
2000年,在綠黨的推動下,德國紅綠聯合政府決定逐步淘汰核能。
2010年,德國制造業越來越強,與法國爭奪歐盟“王座”,默克爾政府一度計劃延長核電站運營壽命,那是德國距離能源自主最接近的時刻。但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德國政府迅速調整政策,決定在2022年前關閉所有核電站。
那時候,德國還有俄羅斯天然氣可以用。
2022年9月26日,北溪2號管道被炸,德國徹底失去廉價天然氣資源,卻連查都不敢查。面對巨大的能源缺口,2023年4月15日,德國依舊關閉最后三座核電站,實現全面“棄核”,陷入長期持續的能源危機,也徹底失去了能源自主的可能性。
德國綠黨卻沒有停止努力,要求政府盡快拆除核電站!
為什么德國綠黨孜孜不倦要爆炸拆除核電站?
因為核電站重啟成本低,綠黨必須保證自己的政策“不可逆”。德國民眾對核電支持率在2022年一度反彈至60%以上,若僅關閉,未來很可能重啟。
德國綠黨為什么要與大部分德國民眾作對?
一方面,因為德國綠黨不姓“德”。
1980年,德國綠黨建黨綱領即主張建立“歐洲聯邦”,要求擴大歐洲議會權力、實行跨國名單選舉。可見,德國綠黨是親歐美的黨,而不是親德國的黨。
德國綠黨想建立歐洲聯邦,是非常明顯的世界政府派。綠黨不希望德國能源獨立,否則就很難迫使德國放棄更多主權,徹底“擁抱”歐洲聯邦。
另一方面,因為核電能夠使德國能源自主,擺脫對油氣的依賴,對美國不利。
近年來,歐洲的激進環保組織(例如“停止石油”、“最后一代”)已被證實直接從美國“氣候應急基金”(CEF)拿錢。而這個基金的共同發起人,就包括蓋蒂石油公司繼承人艾琳·蓋蒂、迪士尼家族繼承人、前司法部長羅伯特·肯尼迪之女。當時就有英國議員指責,“外國資金躲在暗處,通過資助環保暴民來做一些骯臟勾當。”
德國綠黨以專門反核起家,甚至將“放棄核能、關閉所有核電站”寫入黨章,成為黨派使命。他們與NGO的關系同樣異常緊密。
像BUND(地球之友德國分會)、Greenpeace等環保NGO,雖然不直接給綠黨資金,卻常與綠黨共享議題、聯署聲明、互相站臺。個別NGO前高管卸任后甚至轉入綠黨任職,或綠黨議員兼職NGO顧問。雙方存在“議題共享—人員流動—互相站臺”的旋轉門生態。這背后可能也有美國人的資金。
2021年,德國綠黨在大選中就主張與美國一體化設計碳關稅、氫能標準和綠色金融規則,建立跨大西洋的“綠色技術聯盟”。俄烏戰爭后,綠黨力主凍結北溪-2、擴大對美LNG 采購、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被部分德國評論稱為“把美國訴求照單全收”。
對德國綠黨來說,歐洲聯邦可能是世界政府的第一階段,跨大西洋聯盟則是第二階段。
而且美國民主黨才是世界政府派的最強組織,德國綠黨主動配合美國民主黨,不但能夠給跨國資本、能源集團、金融資本帶來巨大的利益,為構建最終的世界政府加分,自身還能夠綁在德國的綠色轉型上獲得巨大利益。
德國在“棄核”之后,2024年對美國LNG的進口量已是2022年的9倍,進口美國原油也增長到了總進口量的13%,僅次于挪威和英國。美國已成為德國最大的能源供應國之一,尤其在LNG領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91%),在原油和煤炭領域也扮演關鍵角色。
德國綠黨與很多綠色投資基金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基金收購、投資德國的綠色資產。核電站被炸,綠色轉型不可逆,投資收益得到了終極保障,未來必然暴漲。
德國對綠黨又愛又恨,順應綠黨的“建議”,不但能提高在歐洲議會的影響力,往往還能以環保要求抬高歐洲市場的門檻,為德國制造的產品“圈地”;還能與“民主黨美國政府”搞好關系,有助于德國的跨國資本、金融資本對外擴張。
但是物極必反,特朗普再次當上美國總統,宣告世界政府派輸掉了最重要的決戰。德國綠黨、德國政府對能源危機、通脹危機、普通人艱難生活的漠視,也讓德國選擇黨(AfD)迅速崛起。AfD是國家利益派,他們從德國自身利益出發,主張反移民、反歐盟、反北約制裁俄羅斯。
2025年8月,AfD在民調中拿到26%的支持率已經超過了所有傳統政黨,成為德國最受歡迎的政治力量。就在綠黨爆破核電站的同時,10月部分德國民調顯示AfD的支持率已經接近30%。
德國政治,量變即將帶來質變!
本周六(11月8日)晚9點,鴻學院微課堂將與您共同探討《黃金加稅了?實物金漲了好幾千?》。財政部和國稅總局聯手,突然甩出重磅文件,震撼全球市場。國有大行幾乎立刻行動,暫停受理積存金的實物兌換。這是什么信號?新政對普通人有什么影響?普通人投資黃金白銀應該怎么投?世界正在劇變,投資要看清政策。歡迎大家積極參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