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吊限位裝置再仔細核查一遍,高處作業的防護措施絕不能馬虎!”11月4日,在麗水龍泉全民健身中心項目現場,龍泉市建設局質安中心工作人員正為塔式起重機做細致“體檢”。
![]()
工作人員正為塔式起重機做細致“體檢”。龍泉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作為工地“空中巨臂”,起重機械一旦“帶病運行”,極易引發安全事故。今年,龍泉市建設部門對全市在建工程起重機械進行專項檢查,在25個已辦理施工許可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展開“拉網式”排查,發現中低風險隱患213條、高風險隱患8條。針對排查出的問題,工作人員當即要求6個項目的6臺施工升降機、2臺塔吊停工,同步下發25份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后需經專家復查合格方可復工,以“鐵腕”態度守住大型工程安全底線。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推進,龍泉投資額低于200萬元或建筑面積不足1000平方米的限額以下建筑工程數量激增。這類項目因無需申領施工許可證,曾長期處于監管空白區,質量安全存在短板。為此,龍泉在麗水市內率先推出統一標準的限額以下工程質量安全指導服務,有效填補區域監管盲區。
11月5日,在龍泉西街街道富岱自然村道路改造工程現場,建設局工作人員正在為項目負責人講解防護規范。“以前村里小工程沒專業指導,現在建設局經常上門,工程安全更有保障了!”西街街道河平股份經濟合作社黨總支副書記劉水林的話,道出了基層對這項服務的認可。
“根據省里的相關規定,限額以下建筑工程因為可以無需辦理施工許可證及相應質量監督手續,所以是由屬地負責進行日常監管。今年以來,我們主動靠前服務,通過建立鄉鎮(街道)項目庫,圍繞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模板支架搭設等關鍵環節提供技術支持,更好地把好小項目質量安全關。”龍泉市建設局質安中心工作人員林朝發表示。
從大型工程的設備“體檢”到小型項目的“精準指導”,龍泉市已構建起多層次、全鏈條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通過“檢查—整改—復查”閉環機制,既倒逼施工單位落實主體責任,也讓從業人員規范操作意識顯著提升,實現重大工程與民生小項目的安全質量“雙守護”。
據悉,下一步,龍泉市將持續緊盯施工全流程關鍵節點,深化“設備檔案+動態巡查”機制,同時收集項目技術難題,組織專家上門解疑,推動監管服務與施工進度同頻共振。(吳根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