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站作為市民通勤出行的重要場景,每天的車流量、人流量密集,同時,各類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停車需求集中,容易造成交通秩序混亂的情況。
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近年來,北京市以通過“一街一策”交通綜合治理,針對地鐵站點周邊“潮汐式”擁堵、非機動車亂停、接駁不暢等痛點,充分發揮街鄉鎮主體作用,通過多種舉措開展地鐵站外接駁秩序治理。
除了提供更充足的停放資源外,位于通州區潞城鎮的潞城地鐵站目前已經開展了針對違停非機動車的清拖工作。
![]()
潞城地鐵站外,共享單車需要停放在指定區域。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潞城地鐵站、人大通州校區等區域周邊增設四千余個非機動車位
潞城地鐵站作為6號線終點站,是服務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及京津冀北三縣通勤的重要交通樞紐,曾因早晚高峰及開學季交通流量大、停車供需矛盾突出,疊加共享單車淤積、私家車占道違停及“黑車”擾序等問題,成為交通治理難點。
因此,這里也成了北京市地鐵站外秩序治理的重點區域,據了解,通州區交通委和潞城鎮按照“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原則,開展綜合治理。
11月6日下午,記者在潞城地鐵站外看到,經過治理后,地鐵站的三個出入口周邊很難看到亂停放的非機動車,絕大多數車輛都能按照規范停放。同時,各種類型的非機動車也實現了分類停放,共享單車停放在靠近馬路的劃線停放區中,市民自有的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則主要停放在地鐵站旁的幾處固定的停車區中。
![]()
經過治理后,潞城地鐵站外,非機動車分類有序停放。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據通州區交通委和通州區潞城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聚焦停車供需核心矛盾,通過挖潛空間資源,建成駐車換乘停車場、非機動車停車場,同步施劃停車線、設置物理隔離、安裝違停執法設備,實施分類分區管理,并安排專人維護秩序與環境衛生,從源頭緩解停車難題。同時,在地鐵站出入口、非機動車停車場、公交站臺開展“高峰定點值守+平峰流動巡查”,即時疏導交通、勸導不文明行為,并開展相關的線上宣傳。
交通部門表示,目前,潞城地鐵站外的停車供需矛盾有效緩解,潞城地鐵站、人民大學通州校區等重點區域增設1800余個機動車停車位、4000余個非機動車位,實現分類有序管理;增設調整公交線路,公交與地鐵口接駁距離控制在50米內,推動高峰時段擁堵時長下降80%以上,群眾滿意度從52%提升至96%。
電動自行車違停將清拖至8公里外的停車場
記者了解到,通州區還加強專班統籌,組建由交通、環保、綜治、綜合行政執法隊等部門構成的“特戰隊”,實行“10天集中攻堅+21天鞏固殲滅+長效常態治理”計劃,同時以“文明積分”激勵志愿參與,通過“吹哨報到”聯動區級交通執法部門,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交通“共治”格局。
除了增加停放資源外,在依法施治方面,潞城鎮每月還聯合區交通委、區交通支隊、胡各莊派出所等開展高頻次聯合執法,目前已開展12次清拖整治行動,投入人力600人次,清拖480輛無序停放非機動車,同時通過堵控和重點路口檢查方式,依法查處非法營運車輛和違停行為。
通州區潞城鎮交安聯辦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了便于市民了解相關的要求,他們提前就開展了相關的宣傳和提示,并且在地鐵站出入口懸掛、擺放了提醒標牌,上面明確告知市民如果出現摩托車、電動自行車、自行車等違停行為,都將進行清拖,“主要針對的就是在盲道上、出入口旁停車,阻礙正常通行的行為,我們會安排專人將這些違停的非機動車清拖至約8公里外的小豆各莊公交站旁的停車場,對于違停的摩托車也將由交管部門進行處罰。”這名負責人說。
記者在地鐵站外的一處“違停清拖”的公示牌上看到:潞城地鐵站A、B、D出入口臨時停車區域車輛停放時間實行動態管理(每日早七時或停滿后禁止進入)。屆時,市民需要將車輛停放到潞城地鐵站D口南側非機動車停車場。如果在站前廣場、消防通道或黃色網格線內停放,都將會被清拖。
![]()
潞城地鐵站外的“違停清拖”公示牌。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北京各區結合實際優化管理機制,解決地鐵站外停放亂象
除了通州外,北京其他區域目前也針對地鐵站外接駁秩序整治開展了綜合治理,結合實際優化管理機制,為市民營造有序的出行環境。
東城區安定門街道聚焦地鐵站接駁整治提升與非機動車管理,開展專項治理行動,編制安定門站接駁優化提升方案和“一站一策”治理方案,新增6個規范停車指示牌,新施劃6個、復劃10個非機動車停放區,拆除非交通權屬護欄6米,并在早晚高峰和節假日期間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志愿者和公共文明引導員等多方力量,引導乘客有序進站、規范停放非機動車,協助清運淤積單車,確保站點周邊安全平穩有序。
同時,針對安定門地鐵站附近的五道營胡同、國子監街等區域,以“重點突破、示范引領、分片推進”方式,按“先急后緩、差異施策”步驟,擴容立體空間,同時撬動胡同停車減量,引導停車需求外遷,打造“不停車胡同”。
為保障“不停車胡同”,街道建立干部、物業、保安、居民等多方聯動的長效巡查機制,實現違規停放車輛“第一時間發現、報告、處理、反饋”,并新增LED顯示屏和交通探頭強化非現場執法,在路側設置花箱、仿古石墩等物理隔離,既防止車輛違停,又美化胡同環境。
房山區西潞街道在地鐵蘇莊站A口兩側實施“綠地功能復合利用”,劃分共享單車、自行車、電動車專屬停放區,解決600余輛非機動車無序停放問題。
石景山區古城街道聯合周邊街道,在金安橋、古城地鐵站加派安保規范車輛擺放,并協調優化共享單車電子圍欄、加密清運頻次。
海淀區海淀街道推動中關村西區“公交微循環”,設置6個站點覆蓋核心商務樓宇,緩解蘇州街地鐵站非機動車“潮汐堆積”,提升出行效率。
今年10月北京市民電動自行車問題投訴量較9月下降了38%
軌道交通站點接駁優化提升是構建以軌道為骨干的“多網融合”綜合交通體系的重要環節,也是解決群眾身邊“急難愁盼”問題的具體舉措。
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綜合治理處副處長朱杰告訴記者,今年以來,北京全市61個重點軌道站點的接駁環境已實現升級,累計修復接駁步行道3萬余平方米,修復站前廣場3萬余平方米,新增非機動車停車面積10萬余平方米,優化53處無障礙設施。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靜態交通管理處副處長趙寒露表示,市交通部門今年持續推進非機動車的停放治理工作,今年共有90個治理重點點位,其中,包括50個軌道站點和40個學校、醫院、景區和商圈。
![]()
工作人員正在碼放非機動車。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我們通過大量的實踐積累了一些經驗,例如通過綠地的復合利用和邊角空地的挖潛,增加了5.77萬個自行車停車位。同時我們還通過協和醫院、西直門凱德茂等公共建筑打開紅線內部的停放空間,吸引車輛停放到內部,擴大了公共道路的資源。”趙寒露說,此外,很多軌道站點外還拆除了非必要的金屬圍欄,優化了進站空間,交管部門也加大了對非機動車騎行、停放中違法行為的查處力度。
趙寒露說,經過統計,今年10月份北京市民關于電動自行車各類問題的投訴量,較今年9月份同比下降了38%,其中就涉及了停放秩序、超速問題、改裝問題等。明年交通部門會將非機動車停放治理覆蓋面擴大到南京全市所有軌道站點,篩選出部分輿情反映集中且市民關注的重點點位。
下一步,市交通部門將繼續發揮統籌協調職能,會同各區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綜合治理,全面開展軌道站點周邊接駁環境,提升市民出行體驗。交通部門也再次提醒廣大市民“騎有道、停有序”,安全騎行、文明禮讓、規范停放,共同營造良好城市環境、構建和諧交通秩序。
記者/裴劍飛
編輯/張樹婧
校對/張彥君
運營編輯/樊一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