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SLAY D在央視與抖音聯合舉辦的綜藝《開播吧!國潮》奪得團播賽道的冠軍之后,11月2日,聽潮閣·Nova001也以團播女團的身份亮相這一節目,順勢為團播的火熱添了一把柴。
當抖音站內優質團播內容被推向央視線下舞臺,當吉林省歌舞劇院、陜西省歌舞劇院等專業院團帶著傳統舞蹈入駐團播賽道,當楊麗萍攜孔雀舞團通過團播收獲新一批年輕粉絲……這意味著,團播已徹底告別了早期幾個人在鏡頭前跳舞、唱歌的草莽階段,邁入以精品化、專業化、規范化為核心的2.0時代。
近期,我們實地參觀了重慶團播公司長鯨傳媒,看到了這場狂飆突進的行業浪潮背后,團播產業的底層邏輯正悄然生變——它不只是流量生意,更是一個新的內容工業體系。
如何打造一場優質團播?
所謂“團播”,是指多人在同一直播間進行舞蹈、唱歌等才藝表演的演藝直播形式。與谷子經濟一樣,團播本質上是一種新型文化消費。經過2年迭代發展,如今團播越發精品化、規范化。
過去,團播的內容往往停留在“人多熱鬧”的層面,但隨著用戶審美與平臺機制演進,“節目感”、“完成度”成為競爭焦點。反映在內容上,團播從原來相對單一的跳舞、唱歌,逐漸衍生出國風舞蹈、民族特色、樂器團、hip hop、二次元等專業舞臺級演出。
比如,長鯨傳媒為了打破同質化的現狀,曾組織運營、專業指導、主播、技術等多部門進行了長達一周的封閉式腦暴,最終,基于用戶數據——過去半年,關注國風相關內容的觀眾增長30%,且觀眾的留存率和互動率都很高——敲定了“以傳統為基底,融合現代元素”的核心定位,打造了專屬廠牌“鯨·渝”。
![]()
隨著團播內容的精品化,也倒逼著團播在人員培養、組織分工和制作投入上迭代升級。
據長鯨公會長李帥透露,目前公司已經與吉林藝術學院、南京傳媒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等等多個院校進行合作,百分之七八十的主播都是來自高等院校。同時,公司還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培養體系,會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制定“個性化計劃”,從才藝、鏡頭感、互動能力等多個維度幫助主播成長。在他看來,只有主播成長了,內容才能更優質,團播才能更有生命力。
在分工上,團播的人員配置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除了前臺主播,背后相當于一支小型綜藝團隊的后臺支持。一般來說,前臺通常需要5-9名主播,則需要搭配1.5倍人數的幕后人員,可以分為技術類崗位和內容支撐類崗位,包括主持人、運鏡師、燈光師、運營,以及妝造、舞蹈、服裝等中臺部門。用李帥的話來說,每個崗位都有明確的職責和嚴格的專業要求,我們不允許任何一個環節“掉鏈子”。
而在制作投入上,不少團播已經開始采用跟大型音綜、頂級晚會同水平的燈具、音響、攝錄設備,對標電視制作水準,大概成本少則30萬,多則上百萬。而硬件配置的持續升級,也吸引越來越多專業人才加入。
在參觀長鯨傳媒時,可以看到光一個直播間就配置了200多臺專業燈具,包括16臺面光燈、4臺輪廓燈、8臺染色燈以及多臺追光燈,確保觀眾看到主播最好的表演狀態;拍攝設備方面,除了配置3臺固定攝像機(分別拍全景、中景、特寫),還專門加了1臺專業搖臂,既能捕捉;音響方面,用的也是專業級的線陣列音響系統,確保音樂的細節能清晰傳遞給觀眾。
當然,除了找到優質的主播,專業的幕后團隊、高標準的硬件配置,要打造一場優質團播,更重要的是要具備很強的內容策劃能力。李帥提到,“鯨?渝”廠牌的每場直播,都有一套完整、嚴謹的創作流程,不是“主播想展示什么就展示什么”,而是全團隊圍繞“觀眾需求”一起努力,確保每一場直播都有質量、有內容。
據悉,運營團隊會提前兩周進行前期策劃,根據數據結果確定直播主題,比如“傳統經典展示串燒”、“現代元素融合傳統風格新編”等,再細化內容:選哪幾首配樂、每段展示的順序怎么安排、中間穿插哪些互動環節、怎么避免觀眾容易離開的“冷場環節”,拆解得非常精細化。
在策劃方案確定后,主播就會進入緊張的排練階段。專業指導老師會根據確定的內容,帶著主播每天練2-3小時,從動作細節到隊形變化,再到情緒表達,一點點打磨;還會做“小范圍測試”,邀請一些老觀眾提前看排練,聽他們的反饋。
直播前一天,全團隊會進行全流程彩排,運鏡、燈光、妝造、服裝、音響都要跟上,模擬真實直播的場景,按照直播流程完整走一遍,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錯。而在直播結束后,還會組織主播、運營、專業指導老師、技術團隊一起看直播回放,做全面復盤,“總結經驗、優化改進”,確保“同樣的錯誤不犯第二次”。
不夸張地說,相比早期團播的小打小鬧,現在的團播已經進化成了一個高度專業化、職業化的新物種,也變相提高著團播市場的入局門檻。
狂飆時代,團播的“快與慢”
近兩年團播市場的爆發,用狂飆突進來形容都不為過。
根據9月底發布的《2025中國網絡表演行業團體直播業務現狀與發展情況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團播”日均開播房間數約8000個,較2024年同比增長超20%;今年已開展團播業務的公會數量超3500家,占整體公會數量近12%,同?增長超16%;團播市場規模持續擴容,預估今年營收將突破150億元。
從參與主體來看,越來越多的機構?局。
同時,團播已不再依賴單一的打賞收入,其核心商業模式迅速拓展至品牌聯名、線下商演、短劇拍攝、綜藝合作等多個領域。正如長鯨傳媒鯨·渝101主播林不染所說,“團播是一個多元化平臺,能夠帶給我更多的機會,所以我才選擇了這個職業,想往更高的地方進步,也同時是對我的夢想進一步的追求,成為多棲藝人。”
![]()
正因團播背后的增長潛力,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的專業團隊正在入場。比如,陜西省歌舞劇院在今年6月份成為全國首個嘗試團播模式的專業院團,通過將古典舞與武俠元素結合,打造出沉浸式國風舞臺劇,后續寧波市演藝集團、吉林省歌舞團、江西省歌舞劇院等專業院團也紛紛跟進。同時,“七維動力”這樣的專業綜藝制作公司則以衛視級制作水準入局,其20人規模的主播團隊配合綜藝化互動設計,展現出團播內容的高度專業化和工業化水平。
但在團播的快速成長背后,也伴隨著精品化、規范化、專業化的“降速調整”。在“快”與“慢”的張力中,團播的多元價值也正在被重新認識。
為了杜絕團播發展過程中的亂象,平臺也發布多項管理規范,持續強力打擊各種不當行為。
早在2023年,抖音就發布了《抖音直播團播內容管理規范》,從畫風呈現、內容與玩法等角度,明確平臺標準;2024年,抖音直播開始實施“健康分”制度,約束主播不當行為,并把主播行為與公會機構經營能力綁定,通過“健康分”約束公會履行管理責任;2025年7月,抖音平臺進一步升級《抖音直播團播內容管理規范》,并發布《抖音直播團播機構管理規范》,整治低俗擦邊、合約陷阱等現象。
數據顯示,近一年來,平臺已處置1200多個違規賬號,清退12家違規經營機構,為優質“團播”成長營造了健康環境。在這個過程中,公會、主播等行業參與者也開始主動剝離曖昧經濟,進入規范發展的2.0時代。
今年9月26日,在文化和旅游部市場司指導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與抖音直播還在三亞市共同發起“優質團播計劃”。該計劃旨在通過系統性扶持舉措,在2025年底前培育超過100個符合行業標準、具備內容特色的優質團播,構建多垂類、多場景、多地區的團播矩陣,形成示范效應,推動團播走向高質量發展。
![]()
這點也得到了行業認同。長鯨傳媒運營總監李超鵬在采訪中提到,“我們一直不認同‘快節奏’的做法,反而覺得‘慢就是快’。與其花精力做十個平庸的團隊,還不如說把精力花在一個團隊上做精做細;與其追求短期的流量高峰,不如說是培養長期的觀眾信任。”
未來,長鯨傳媒將繼續以“傳統”為核心,打磨內容創新,嘗試融合更多元素。比如傳統樂器、戲曲、非遺文化等,做出更有文化內涵、更有深度的展示內容;還會嘗試“直播+線下”的模式,比如舉辦“鯨?渝”線下演出,讓更多人看到團播的魅力。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更職業化、高度分工的直播形式,團播本身是就業蓄水池。它不僅在孵化主播、提供舞臺,更在批量創造全新的職業崗位,如團播運鏡師、專業編舞、運營、導播、妝造師等崗位空間。它成為了傳統藝術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新選擇,也為傳統影視行業的技術人才提供了“軟著陸”的平臺,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就業蓄水池的角色,社會價值不容小覷。
![]()
在長鯨傳媒的未來規劃里,就提到了深化校企合作,和更多藝術院校建立聯系,不僅要挖掘更多有潛力的專業人才,還要和院校一起開發“團播人才培養課程”,為行業輸送更多既懂專業、又懂直播的專業人才,進一步反哺團播的專業化。
由此可見,看似讓行業慢下來的規范動作,對于團播的長遠發展來說并不是限制,而是進一步拉高行業的天花板。而在“快”與“慢”的平衡中,團播的多元價值也持續釋放,成為行業 2.0 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