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2025醫學界價值醫療大會暨第六屆泰山獎頒獎儀式將在上海市召開。
本期《泰山回眸》帶您走進第五屆“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的科研故事。
撰文 | 凌駿
2025年10月2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Cancer Cell發布了中國科學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教授團隊的最新綜述,文章系統 分析 了通過 血液中cfDNA的斷裂模式 來實現癌癥早篩的 最新科學 進展 ,為液體活檢技術開辟了全新方向。
僅通過血液檢測,就能一次篩查出多種癌癥,這是盧煜明教授近年來的重點科研方向。2022年,他和團隊發布突破性技術FRAGMA,該技術可實現多種癌癥的早期檢測,極大降低了早期篩檢的成本,提高了臨床可及性。
盧煜明教授是我國著名的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也是全球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奠基人,2011年,他成功研發出突破性“無創性產前診斷(NIPT)”技術,該技術在超90個國家落地應用,每年為全球孕婦提供了累計超1000萬次標準治療的無創產前檢測。
![]()
盧煜明教授“泰山獎”現場致辭
“醫學界”此前報道,1983年,盧煜明考入劍橋大學,并在1986年提出了改變全球產前診斷格局的科學假設:如果孕婦的血液中存在胎兒細胞,那么通過簡單檢測孕婦的血液,就可以檢驗胎兒細胞的DNA信息。
此后10余年,盧煜明放棄了當臨床醫生的機會,潛心實驗室,歷經無數次失敗的嘗試,最終于1997年在《柳葉刀》發表文章《母體血漿和血清中存在胎兒DNA》,成為無創產檢史上里程碑意義的重大發現。
2011年,無創性產前診斷(NIPT)技術實現轉化,在美國率先開始臨床推廣。2017年,我國將NIPT技術正式列為臨床體外診斷的正規方式,并出臺相應技術規范。
據統計,我國每年先天性致愚致殘缺陷兒占出生人口總數的4%~6%,而NIPT的無創傷性避免了侵入性診斷帶來的流產、感染等風險,DNA測序技術也保障了檢測的準確率,為全球出生缺陷防治作出了巨大貢獻。
在無創產檢領域取得了劃時代的臨床成果后,盧煜明教授并沒有停止科研的腳步。近十多年來,他又將新的目標瞄準了困擾人類的另一大醫學難題——癌癥。
通過持續地科研攻關,盧煜明教授領導的跨學科研究團隊,成功地將DNA測序技術應用至癌癥檢測,以非入侵性方法找出癌癥基因組中多種類型的改變,把癌癥液體活檢推進至全基因組時代。
基于這些研究,他的團隊成功研發出一種能檢測多種癌癥的血液測試——FRAGMA(基于片段組學的甲基化分析),并推進到臨床應用。2023年6月,盧煜明教授創立了一家名為“Insighta”的生物技術公司,加快推進癌癥早期篩查開發。
因系列研究成果對全世界醫學科學界影響深遠,幾十年來,盧煜明教授屢獲國際殊榮,被認為是下一個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盧煜明教授于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6年獲得有“中國諾貝爾獎”之稱的“生命科學獎”,以及被譽為“諾貝爾獎風向標”的“引文桂冠獎”。
2021年,盧煜明教授獲得有“科學界奧斯卡”之稱的“生命科學突破獎”,并成為首位英國皇家學會生物學科“皇家獎章”華人得主,2022年又獲得生命科學領域僅次于諾貝爾獎的“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23年獲得首屆“騰沖科學大獎”,并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25年1月8日,香港中文大學宣布,盧煜明為學校第九任校長。
![]()
在接受“醫學界”專訪時,盧煜明教授曾表示,在升任港中文校長后,希望能將自己和團隊既往在基礎研究和轉化方面的工作經驗,進一步在學校推廣,并在科研工作的機制上爭取改進空間,進一步提升科研效率。
而在個人科研領域,盧煜明教授認為,自己是一名科學家,也是一名醫生,“醫生—科學家”是醫學和科學之間的橋梁。“我的研究集中在懷孕前的檢測和癌癥篩查,可以說是在人生最初和最后來幫助病人。”
“我希望未來5年,液體活檢技術可以多發現一些不同癌種的早期篩查手段,并且證明確實可以降低患癌人群死亡率,減輕疾病負擔,5年內能做到這個,我會非常高興。”盧煜明教授 說。
![]()
關于盧煜明教授的
更多專訪內容
以及
臨床醫學研究獎的
更多信息
請點以下鏈接查閱
附“醫學界”對盧煜明教授的往期報道:
附“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的相關信息:
關于“泰山獎”
價值醫療泰山獎是由“醫學界”于2019年設立,其命名取自“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醫者責任、重于泰山”,同時也取“泰山石敢當”之意,突出一種中國醫者的“擔當”“勇毅”“開拓”精神。
“泰山獎”每年評選一次,對當年度為中國醫療領域的發展,尤其是在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療效突破、大幅提高患者診療體驗、提升患者治療的可及性、減少無效醫療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團隊、組織和個人進行獎勵,助力中國價值醫療的實踐。
“泰山獎”的提名、評審和授獎參照國內、國際慣例,遵循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由泰山獎管委會負責獎項設立和評選相關重大事項的建議和決策。
![]()
關于“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
為表彰那些在臨床療效顯著改善、安全性提高或減少無效醫療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的中國(含港澳臺)專家。
![]()
“泰山獎”臨床醫學研究獎往屆獲獎者
李 靜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建立萬人心衰病例庫,改善診療質量
劉建民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上海長海醫院)
——為世界卒中治療提供了“中國方案”
王擁軍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
——改寫全球腦血管病指南,發出中國聲音
孫英賢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為全球農村高血壓防治提供執行路徑
盧煜明香港中文大學
——在無創產前檢測、癌癥篩查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研究成果
![]()
2025年12月6日
第六屆價值醫療泰山獎即將揭曉
今年共設以下獎項——
臨床醫學研究獎
基礎醫學研究獎
公共服務獎
醫療創新獎
藥物突破獎
醫療器械突破獎
“勤子”青年臨床研究獎
系列大獎,花落誰家?
關注本號,敬請期待!
了解“泰山獎”更多信息
或報名參加今年大會
來源:醫學界
校對:蔡 菜
運營:王奧雅
責編:汪 航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