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小喬
那個曾承包觀眾春晚笑點、在《王牌對王牌》里靠高情商圈粉無數的賈玲,如今早已淡出大眾視野。
連續3年缺席春晚舞臺,綜藝鏡頭里也難覓其蹤,就連親手創辦的大碗娛樂都傳出藝人合同到期不續約、她本人卸任職務的消息。
![]()
關于她的“消失”,外界眾說紛紜。
有人猜測是《你好,李煥英》狂攬54億票房后“錢賺夠了不裝了”,也有人說瘦身后喜感盡失才淡出。
從人人喜愛的喜劇女王到爭議纏身的導演,她的轉變真如外界所說“怪不了別人”?
![]()
消失3年的“喜劇女王”
2025年央視春晚第三次彩排陣容曝光那天,“春晚沒有賈玲”的話題悄悄爬上熱搜,卻很快被流量明星的紅毯圖淹沒。
有人在評論區調侃:“是不是錢賺夠了,連春晚都懶得裝了?”也有人惋惜:“沒有她的小品,年夜飯都少了點笑聲。”
![]()
這已經是賈玲連續第三年缺席春晚舞臺了。
遙想2010年,她第一次帶著相聲《大話捧逗》登上春晚,圓臉蛋上的兩個梨渦一出現,就把全國觀眾逗得前仰后合。
后來的《真假老師》,更是成了家家戶戶守歲時的“必看節目”。
![]()
那個穿著寬松外套、能自嘲 “胖得可愛” 的姑娘,用七年春晚舞臺,把自己活成了國民級的喜劇符號。
可從2023年開始,這個熟悉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綜藝《王牌對王牌》的錄制現場沒了她救場的機智,跨年晚會上見不到她和沈騰互懟的歡樂,就連影視圈的盛典紅毯,也鮮少出現她的身影。
![]()
更耐人尋味的是,2024年《熱辣滾燙》上映后,本該趁熱打鐵的賈玲,反而徹底“隱身”了,社交媒體停更,采訪邀約全推,只剩各種猜測在網上發酵。
“肯定是減肥反彈不敢見人了。”“賺夠百億票房就飄了,不想再扮丑逗笑了。”“小品抄襲被扒,沒臉出來了吧?”
![]()
負面聲音像潮水般涌來,連曾經喊著“玲姐最真實”的老粉,也忍不住疑惑:那個說“觀眾的笑聲就是我的底氣”的賈玲,到底去哪了?
要解開這個疑問,或許得從她喜劇之路的起點說起。
![]()
那些在小劇場里熬出來的日子
很少有人知道,賈玲的喜劇之路,是從相聲舞臺上的“冷板凳”開始的。
2001年,19歲的賈玲背著行李從湖北襄陽來到北京,報考中央戲劇學院相聲表演專業,成了馮鞏門下第一個女弟子。
![]()
可剛入學沒多久,她就遭遇了“晴天霹靂”。
相聲行業本就男多女少,女相聲演員更是難有出頭之日,畢業后很長一段時間,她連一場商演都接不到。
為了糊口,賈玲在小劇場里跑了三年龍套。
![]()
那時候的小劇場條件簡陋,冬天沒有暖氣,她穿著單薄的演出服站在臺上,臺下有時只有兩三個觀眾,冷得連掌聲都帶著寒氣。
最艱難的時候,她住在北京六環外的出租屋,月租幾百塊,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擠兩小時公交去劇場排練,中午就啃一個饅頭。
![]()
馮鞏看她可憐,偶爾會介紹商演給她,可每次拿到報酬,她第一件事就是寄給老家的父母。
“那時候就想著,只要能留在舞臺上,再苦都值。”多年后賈玲在訪談里回憶。
2008年,賈玲和搭檔白凱南創作的相聲《大話捧逗》獲得央視相聲大賽三等獎,這成了她人生的轉折點。
![]()
為了沖刺春晚,兩人把12分鐘的作品磨了整整8個月,光是“逗哏捧哏”的節奏就調整了上百次。
2010年除夕夜,當賈玲說出“我是女版郭德綱,他是男版賈玲”的臺詞時,全國觀眾的笑聲透過電視傳回來,那一刻,她在后臺偷偷哭了,熬了七年,她終于讓更多人聽到了自己的聲音。
那些年的相聲功底,后來成了賈玲創作小品的“寶藏”。
![]()
靠著相聲積累的功底,賈玲在春晚舞臺上一步步站穩了腳跟,但這條路上并非一帆風順。
不是“不裝了”,是選了更難的路
最讓她刻骨銘心的,是2015年的“抄襲風波”。
那年她和瞿穎合作的小品《女神與女漢子》火遍全國,“我眼大,我臉小,我腰細,我腿長”的臺詞成了年度熱梗。
![]()
可沒過多久,就有網友指出,小品的核心創意和韓國一喜劇節目高度相似,連“對比吐槽”的結構都如出一轍。
輿論瞬間炸鍋,“抄襲者”取代“喜劇女王”成了她的標簽。
面對洶涌的批評,年輕氣盛的賈玲在采訪里硬氣回應:“喜劇的內核是相通的,不能說用了對比手法就是抄襲。”
![]()
這番話不僅沒平息爭議,反而讓更多人反感,連一些老粉都表示失望。
后來,《你好,李煥英》火爆上映,受到了無數觀眾的好評。
她明白,想走得遠,必須靠真東西,內容可以不搞笑,但不能不真誠。
![]()
帶著對原創的敬畏,賈玲在喜劇路上越走越穩,可2024年《熱辣滾燙》的上映,又讓她陷入了新的爭議。
所有爭議的導火索,都繞不開《熱辣滾燙》里那場“減重100斤”的蛻變。
宣傳期里,賈玲每天曬出的減重數據、訓練紀錄片里濕透的運動服,讓“賈玲瘦了”成了全網最火的話題。
![]()
可電影上映后,劇情平淡、內核空洞的評價,讓這場“硬核減重”瞬間變成了“營銷騙局”。
“除了看她瘦了,啥也沒有!”“打著減肥旗號圈錢,太失望了!”差評鋪天蓋地時,沒人知道這場蛻變有多慘烈。
比身體煎熬更難的,是心理上的壓力。
![]()
青春期的賈玲本是苗條姑娘,當年為了緩解轉型小品的壓力,才靠暴飲暴食變成了觀眾熟悉的“胖大姐”。
突然要推翻多年的生活習慣,還要面對鏡頭記錄每一點變化。
體重漲了會焦慮,動作沒達到預期會自責,她不止一次在深夜崩潰大哭。
![]()
可擦干眼淚,第二天依舊準時出現在訓練房,因為她心里清楚:“不是為了制造噱頭,是不想辜負這個角色,不想辜負自己的選擇。”
然而,《熱辣滾燙》的爭議還沒完全平息,今年8月,賈玲新片《轉念花開》殺青的消息傳出,所有人都愣住了。
![]()
這部基于真實傳銷案改編的電影,和她以往的喜劇風格簡直判若兩人。
沒人理解她為什么放著輕松的喜劇不拍,非要啃“傳銷題材”這塊硬骨頭。
這種選擇,藏著成年人最難得的清醒。
當其他明星忙著上綜藝、刷熱度時,賈玲在反傳銷基地聽受害者講故事。
![]()
當別人靠著紅毯造型博眼球時,她在片場和法學教授討論臺詞。
當同行追求“票房爆款”時,她只想拍“能留下的片”。
這時,很多人才終于明白,這個曾在小劇場里熬日子、在爭議里慢慢成長的姑娘,早已把“創作者”這三個字,刻進了骨子里。
![]()
結語:
賈玲走的每一步,幾乎都伴隨著爭議。
剛轉型小品時,有人罵她“沒女人味”,覺得女生不該靠“扮丑”搞笑。
上春晚時,因抄襲爭議被貼上“抄襲者”標簽,老粉紛紛脫粉。
《熱辣滾燙》上映后,又被指責“只會營銷”,從“萬人寵”跌到“眾人罵”。
![]()
可這些爭議,反而成了她成長的階梯。
營銷爭議后,她沒有辯解,而是用《轉念花開》的籌備過程證明自己。
不是不會做內容,只是暫時走了彎路,現在要重新找回創作的初心。
信息來源:
![]()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