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蚌埠新聞網)
轉自:蚌埠新聞網
![]()
蚌埠發布客戶端訊(融媒體記者 周芳林 實習生 周子彤 文/圖) 晨光熹微,蚌山區緯二路街道緯一社區居民張奶奶拎著菜籃子,走進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嶄新的自助繳費終端格外引人注目。設備操作過程簡單易懂,即使是不太熟悉電子設備的張奶奶,在現場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也能順利完成繳費。“以前交電費可麻煩了,現在社區里就能辦,真是太方便了!”張奶奶高興地說。
建“社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點、“安興話廊”,為“老樓”裝電梯……緯一社區用一件件“關鍵小事 ”,串起了居民幸福密碼。
![]()
便民驛站:讓科技多跑路 老人少跑腿
看似平常的繳費場景,曾是困擾張奶奶的揪心事。如今,像她這樣的老年居民,在社區就能完成繳費、報修等多項業務辦理。
在數字化時代浪潮的推動下,提升基層服務的便捷性成為關鍵,為解決居民繳費難題,將優質的供電服務延伸至居民身邊,緯二路街道緯一社區黨委攜手國家電網蚌埠分公司志愿服務隊積極推進“社網共建”項目,在社區服務大廳設立便民服務點,將自助繳納電費服務送到居民家門口。
“別看只是小小的便民點,給居民尤其是不會手機繳費的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社區黨委書記范爽翻開工作記事本,里面記錄著居民意見:“充電樁安裝材料繁瑣”“電費賬單看不懂”等。他說,我們社區老年人多,老人前往營業廳繳納電費,排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果錯過繳費時間還可能面臨停電的狀況,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如今,“社網共建”電力便民服務點的設立,極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
![]()
共解難題 方寸地里的幸福密碼
安興苑小區里,新落成的“安興話廊”成了居民們喜愛的新去處。仿古長廊下,三五老人圍坐在一起下棋、摜蛋,旁邊的休閑椅上,老街坊們一起坐在閑話家常。
誰能想到,一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廢棄空地。“我們居民提了意見,想社區里有個歇腳、休閑地!”居民陳大爺指著牌匾上雕刻的“安興話廊”,感慨萬千。
緯一社區有關負責人介紹,安興苑小區建成于2000年,因小區地理位置受限,居民多次反映,在小區內找不到休息場所,希望社區黨委增設一處活動中心供居民休閑。
社區黨委搜集民意、傾聽訴求后,積極協調各方資源,發揮協商議事平臺作用,將閑置地塊改造成集休閑、議事、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多功能空間。
![]()
“關鍵小事”:“梯”升居民幸福感
類似的蛻變,在陽光水岸小區上演。曾經銹跡斑斑的單元門前,如今矗立著簇新的電梯。76歲的趙爺爺每天乘電梯上、下樓,他笑瞇瞇地說:“過去買米提不動,現在直接送上六樓,做夢都沒想到能享這個福!”
“小區里老年住戶多,他們爬樓梯是日常生活的一大難題,加裝電梯迫在眉睫。”范爽介紹,根據《蚌埠市人民政府關于蚌埠市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的實施意見》,社區黨委積極推動轄區陽光水岸小區居民自主加裝電梯工作。從前期摸排到如今安裝完畢,再到后期維護,社區黨委始終將居民需求放在首位,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居民的煩心事。
下午三點,社區會議室里傳出熱烈的討論聲。由退休教師、在職黨員、物業代表組成的“紅色管家團”正在開例會。“上周收集到12條意見,其中電動車充電位不足的問題反映的比較多……”社區工作人員翻動著記錄本,“傍晚居民下班了,我們再走訪了解情況,回頭繼續討論。”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當一個個看似瑣碎的訴求被認真對待,當一項項惠民舉措落地生根,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就會在點滴之間匯聚成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