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1 月上旬,國際核軍控領域出現戲劇性一幕,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公開場合呼吁中國參與核裁軍談判,意圖要求中國“自廢武功”,聲稱 “只有中美俄共同削減核力量,才能維護全球戰略穩定”。
然而話音未落,11 月 5 日,美軍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太空軍基地試射一枚未攜帶核彈頭的 “民兵 3” 洲際彈道導彈,導彈飛行約 6750 公里后精準命中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的預定靶場,而此次試射被視作美國展示核威懾能力的重要信號。
![]()
特朗普的核裁軍主張
特朗普要求中國參與核裁軍的表態,并非首次出現,在其首個總統任期內,美國曾退出《中導條約》,并啟動《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續約談判,同時多次呼吁中國加入美俄核裁軍框架。
此次重提這一主張,背景是國際社會對核擴散風險的擔憂加劇,朝鮮核試驗、伊朗核問題持續發酵,而美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將于2026年到期,未來核軍控體系面臨真空。
然而美方主張面臨現實障礙,中國始終堅持“核力量維持在國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并強調美俄作為擁有全球90%以上核彈頭的國家,應先大幅削減自身核武庫。
![]()
從核力量規模來看,中美俄三國的核武庫存在顯著差異,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2025 年 6 月發布的報告顯示,美國當前擁有約 5428 枚核彈頭,其中 1750 枚處于部署狀態。
俄羅斯擁有約 5977 枚核彈頭,部署數量約 1600 枚,中國的核彈頭數量約為 410 枚,且始終保持最低威懾水平,這種數量級差異,使得美方要求中國參與裁軍的提議被部分國家視為“轉移焦點”。
![]()
軍事專家普遍認為,在核力量規模差距懸殊的情況下,要求中國與美國進行同等幅度的核裁軍,本質上是試圖削弱中國的戰略威懾能力,這也是中國此前多次拒絕類似提議的核心原因。
對此類“責任轉嫁”始終保持清醒認知,外交部多次明確指出,要求中國加入美俄主導的三邊裁軍機制既不合理也不現實,真正的核裁軍應遵循“各國安全不受減損”的基本原則,由核武大國率先大幅削減核武庫。
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始終積極參與全球安全治理,主張通過對話協商實現普遍安全,但絕不接受以犧牲自身安全為代價的“單邊裁軍”安排。
![]()
美國洲際彈道導彈的試射
而就在特朗普提出核裁軍提議三天后,美軍的 “民兵 3” 試射行動如期展開,此次試射由美國空軍全球打擊司令部主導,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的第 30 太空聯隊負責執行發射任務。
范登堡太空軍基地的發射臺上,這枚“民兵3”導彈在晨光中豎立,“民兵 3” 作為美國陸基核力量的核心裝備,其試射頻率與技術狀態始終是國際關注的焦點。
![]()
該型導彈自 1970 年列裝以來,已服役超過 50 年,美軍通過持續的現代化改造延長其使用壽命,當前計劃將該導彈的服役期延長至 2030 年,屆時將被新一代 “哨兵” 導彈逐步取代。
而此次試射的 “民兵 3” 屬于 Block II 型改進版本,配備了新型制導系統與推進裝置,美軍此前曾宣稱該型號的命中精度可控制在 120 米以內,具備 “摧毀加固地下目標” 的能力。
![]()
此次試射雖未攜帶實戰彈頭,但全程模擬了實戰流程,從地下發射井升空后,導彈一級火箭分離,二級火箭將載荷推送至近地軌道,最終在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夸賈林環礁的預定靶場完成模擬打擊。
美國空軍聲明強調,此次試射旨在“驗證武器系統可靠性”,但選擇在特朗普施壓中國后進行,時機耐人尋味。
軍事觀察家指出,試射不僅展示美軍核威懾能力的“隨時可用性”,更隱含向盟友與對手傳遞信號的意圖。
![]()
近年來,美國持續推進“三位一體”核力量現代化,包括研發B-21隱形轟炸機、升級“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此次“民兵3”試射可視為這一戰略的延續。
國際態度分化
從試射時機來看,美軍選擇在特朗普提出核裁軍提議后立即行動,釋放出復雜的戰略信號。
![]()
一方面,美國試圖通過核裁軍提議塑造 “負責任大國” 形象,為 2026 年總統大選爭取國際輿論支持;另一方面,“民兵 3” 的試射則是對潛在對手的威懾,表明美國不會因談判提議削弱自身核力量。
這種 “軟硬兼施” 的策略并非首次出現,2024 年特朗普就曾在呼吁 “核軍控對話” 的同時,批準美軍增加 “三叉戟 II-D5” 潛射導彈的采購數量,此次行動延續了這一邏輯。
![]()
國際社會對美國的雙重舉動反應分化,中國外交部在 11 月 6 日的例行記者會上明確表示,“核裁軍應遵循公平、合理、可核查的原則,大國應率先承擔裁軍責任”。
同時強調 “中國始終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核力量規模與美國不在同一數量級,不應被強行納入同一談判框架”。
![]()
俄羅斯外交部則批評美國的提議 “缺乏誠意”,指出 “美軍一邊呼吁裁軍,一邊加速核武器現代化,這種矛盾行為破壞了軍控談判的基礎”。
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的發言人則呼吁 “各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解決核軍控分歧”,但未明確支持美國的提議。
![]()
輿論對特朗普的核裁軍提議也存在爭議,美國《紐約時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特朗普的提議 “更多是競選口號,而非實際政策”,認為在當前兩黨對立的政治環境下,任何核裁軍協議都難以在國會通過。
保守派媒體《華盛頓時報》則支持特朗普的主張,稱 “將中國納入核軍控體系是維護美國安全的必要步驟”。這種分歧折射出美國社會在核政策上的深刻撕裂,也讓特朗普的提議面臨更多不確定性。
![]()
結語
美國在核議題上的動作,不僅是軍事行為,更是輿論戰與規則制定權爭奪的一部分,但歸根結底,世界真正的和平不在于某一方“自廢武功”,而在于構建均衡、有效、可持續的全球安全架構。
中國不會被“無核化”的話術所裹挾,也不會在核心利益上退讓,而面對復雜局勢,唯有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以實力守護和平,以智慧應對挑戰,才能在動蕩變革的時代中行穩致遠。
![]()
不知道您對此有什么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下你的想法,喜歡文章的話記得點贊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