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王君
11月6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省民政廳主要負責同志等介紹“十四五”時期山東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情況。
省民政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于建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十四五”以來,山東持續深化社會救助制度改革,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在兜住兜準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線基礎上,更加突出救助服務的主動性、及時性,努力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加精準高效、溫暖便捷的救助服務。
![]()
完善救助政策,擴大救助保障范圍。山東修訂了《山東省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出臺了特困人員、低保邊緣家庭、剛性支出困難家庭等認定辦法,基本建成了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教育、醫療、住房、就業等專項社會救助范圍向低保邊緣人員、剛性支出困難家庭拓展。同時,改革完善臨時救助制度,由急難發生地24小時先行救助,讓異地遇困群眾求助有門、受助及時。“十四五”以來,累計實施臨時救助73.5萬人次。
創新救助方式,提高救助服務水平。為滿足困難群眾個性化多樣化救助需求,山東大力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聯合13部門出臺指導意見,推動救助方式由單一物質救助向“物質+服務”綜合救助方式轉變,涌現出青島“小桔燈”心理服務、泰安“仙桃子”照料服務等特色品牌。聚焦困難群眾實際,有針對性地提供日常探訪、照料護理、心理疏導等服務,惠及困難群眾51萬人次。
強化數字賦能,增強主動救助能力。為提升精準救助水平,建成山東省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從防“漏保”、防“錯保”兩大維度設置128條監測預警指標,匯聚了28個部門77類數據,及時發現困難家庭支出驟增、收入驟減、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等風險信息并跟進施救,推動“人找政策”的被動救助向“政策找人”的主動幫扶轉變。同時,為進一步減輕患大病困難群眾的醫療負擔,山東持續加強政府救助與慈善幫扶有效銜接,建成慈善“救急難”信息平臺,通過線上高效匹配救助需求與慈善資源,成功幫助1.1萬困難群眾化解燃眉之急。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