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一宗雙非嬰兒腦癱案引發軒然大波,其背后長達15年的拖延處理,不僅驚動了特區政府,更促使申訴專員公署毅然決定展開全面調查。
這起案件的主角,是多年前隨父母來港產子的黎志堅及妻子彭紅英之子。孩子出生時,不幸感染乙型鏈球菌,進而引發腦膜炎,最終罹患腦癱及四肢殘障。黎氏夫婦質疑醫生存在疏忽,于次年向醫委會發起投訴。被投訴的醫生薛守智以整理證據為由申請押后,原定2016年舉行研訊。
![]()
然而,醫委會秘書處卻在毫無解釋的情況下,將案件一拖就是15年。上月底,當案件好不容易重啟研訊時,研訊小組主席兼醫委會主席鄧惠瓊又以繼續研訊對被告醫生構成“壓迫性和濫用性”為由,決定永久擱置聆訊。這一決定瞬間在社會上激起千層浪,引發廣泛關注與質疑。
在社會輿論的強大壓力下,醫委會于本周一(3日)晚上緊急轉舵,公布研訊小組決定依據《醫生注冊條例》主動復核相關決定,并確定本月22日對該案進行復核。不過,對于醫委會秘書處拖延案件15年的具體原因,以及委員會是否會向家屬致歉等關鍵問題,鄧惠瓊并未作出回應。
這起案件并非個例,香港衛生署轄下的管理局及委員會辦公室,本應為各相關醫療管理局及委員會提供行政支援,但隸屬衛生署的醫委會秘書處,在處理投訴個案時卻長期存在耗時較長的問題。據香港文匯報翻查資料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每年凈申訴個案數量在500多宗至700余宗不等。
![]()
根據醫務衛生局今年2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過去5年共有8,716宗申訴個案完成處理,其中不足14%能夠在一年內完成,超過58%需要2年至4年時間完成,甚至有162宗超過4年才完成處理,更有7宗個案處理時間長達7年至8年,3宗超過10年。如此漫長的處理周期,無疑讓眾多投訴者望穿秋水。
![]()
這起雙非嬰兒腦癱案的嚴重拖延,引起了特區政府醫務衛生局局長盧寵茂的高度重視,他日前已要求醫委會就事件提交檢討報告。而申訴專員陳積志昨日也鄭重宣布,將展開全面調查。他明確表示,高度關注衛生署轄下的醫委會秘書處,在處理這起嚴重醫療事故案件時,竟能拖延長達15年之久卻無法給出合理解釋。他認為,政府處理市民對醫療業界的投訴,不僅關乎醫療業界的健康發展與專業形象,更與廣大市民的生命安全及健康緊密相連。
陳積志指出,該宗申訴個案充分暴露出有關行政支援可能存在嚴重延誤甚至失效的情況。因此,他決定展開全面調查,詳細審研醫委會秘書處在支援委員會處理醫療事故投訴及注冊事宜的程序和機制,深入探討其中是否存在可改善的空間,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改善建議。
![]()
他進一步表示,公署將以系列形式深入調查衛生署作為公共衛生事務主事部門,如何監管醫療業界處理醫療事故的投訴,以及轄下相關辦公室在投訴處理方面所提供的支援及成效。通過全面查找制度流弊,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力求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還市民一個公正、高效的醫療投訴處理環境。這起雙非嬰兒腦癱案,已然成為推動香港醫療投訴處理機制改革的重要契機,后續發展值得社會各界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