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11月4日,巴西總統盧拉簽署法案,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期間將巴西首都從巴西利亞臨時遷至貝倫,時間為2025年11月11日至21日。
![]()
以上篇章,主要來自網絡新聞;
以下內容,才是地理科普知識點。
何謂“臨時”?其所謂的遷都時間有限,只是會期的短短數日。巴西政府稱,此次首都臨時遷移具有象征性和政治性,除了凸顯巴西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承諾外,還強化了亞馬孫在國際環境議程中的重要性。在此期間頒布的所有法令,包括共和國總統和各部長的法令,都將在貝倫登記,行政、立法和司法部門可以在貝倫市開展其機構和政府活動。
何謂“遷都”?遷都是指國家將原首都遷移至新城市的行為,涉及政府機構與居民的跨區域遷移。20世紀以來,巴西是出名的遷都“大戶”(地理試題常見),除了前期的正式遷都巴西利亞以外,她亦曾于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期間將首都臨時遷至里約熱內盧(一般不涉及政府機構和人員的大范圍搬遷)。本輪行為位于亞馬孫雨林地區的貝倫,是巴西西北部帕拉州的首府。
注意:1960年,巴西將首都從位于沿海的里約熱內盧遷至內陸的巴西利亞。其遷都的主要原因包括:促進內陸地區經濟發展(內陸資源開發和經濟現代化),減少沿海城市過度集中;緩解里約熱內盧的人口壓力、交通擁堵和環境污染問題;加強國家安全,減少沿海城市易受海上攻擊的風險(內陸首都更易防御潛在外部威脅);推動全國區域平衡發展,縮小沿海與內陸差距。
貝倫是巴西北部最大港市,帕拉州首府,亞馬孫河第二大港市,為進入亞馬孫盆地的門戶。帕拉州氣候以炎熱潮濕著稱(靠近赤道,地勢低洼,終年高溫多雨),亞馬孫河貫穿該州,最終注入大西洋。貝倫將于11月6日至21日主辦貝倫氣候峰會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COP30)。會議重點討論《巴黎協定》全球盤點、氣候資金動員及亞馬孫雨林保護等議題,計劃推動2035年前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0億美元氣候融資目標。
亞馬孫雨林總面積達550萬平方千米,豐富的植物產生大量氧氣,因此有“地球之肺”之稱。亞馬孫雨林60%位于巴西境內,盡管巴西政府長期致力于可持續開發,雨林面積仍在大幅縮減。從17世紀開始,殖民主義者大肆開發亞馬孫地區,從最初掀起“橡膠熱潮”,開始小規模農業生產,到之后大肆開發畜牧業和采礦業,雨林地區被各種經濟活動蠶食,毀林問題十分突出。
注意:1988年巴西新憲法頒布后,環境保護成為重要國家政治議程之一。自1992年舉辦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以來,巴西以保護亞馬孫雨林為抓手,在國際環境保護議題上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不過,在過去十余年間,多種因素造成亞馬孫雨林面積大幅縮減。以農牧業為例,巴西是全球最大牛肉出口國之一,當地人砍伐亞馬孫雨林變為牧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