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方接連官宣“海燕”“波塞冬”試射成功后,特朗普終于按捺不住了,打破了美國三十多年來在核武問題上的靜默狀態,宣布美國即將開展核武器實驗。
美戰爭部收到指令后迅速做起了準備,11月5日早些時候,美空軍成功試射一枚未攜帶彈頭的“民兵3”洲際彈道導彈。
而俄方這邊,也不甘示弱。日前,俄總統普京就正式向外交部、國防部、情報部以及民事機構發出指示,要求準備關于核試驗可行性的提案,這也將是俄羅斯35年來首次進行核試驗,同時俄方還向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通報了這一情況。
美俄相繼展示核實力的動作,讓核軍備競賽的陰云正再度籠罩全球。
![]()
(特朗普)
然而,就在美俄因核武問題針鋒相對之際,特朗普突然提到中國,試圖設局邀中方入甕。
在一場商業論壇上,特朗普是這樣說的,雖然我很討厭承認這一點,但事實就是美國當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核武力量,如果有一天美方不得不使用它的話,那將是非常可怕的情況。現在國際社會上,核武實力比較中,俄羅斯位居第二,而中國排名第三,但是在未來四到五年內,中俄將超越美國。
隨后,他話鋒一轉,稱自己有意為美國、俄羅斯以及中國這三個核大國制定一份無核化計劃,大家也可以拭目以待,看看這個計劃能否奏效。
從邏輯上來看,特朗普的措辭充滿了矛盾。他首先強調美國擁有“最強大的”核力量,以炫耀核威懾作為推動無核化的出發點,本身就透露出美國并沒有真正的“棄核”意愿,反而是以實力地位為籌碼,試圖將中俄拉入一個于美國有利的新談判框架當中,重塑這場核武游戲的規則。
其次,從架構上來看,他的這一舉動,也是在強行將中美俄三邊關系,置于核軍控的核心位置。
傳統的核裁軍,其實就是美俄的“二人轉”。美俄兩國包括此前的蘇聯,擁有最龐大的核武庫,所以核裁軍談判和條約,歷來都是以雙邊形式進行的,國際社會也普遍接受美俄在核裁軍方面負有特殊和優先責任。
而如今特朗普的提議,就抬升了中國的核地位,目的就是打破持續數十年的慣例,把原本以雙邊為基礎的核裁軍結構,推向新的三邊模式,這其實也是美國對華戰略競爭在多邊安全機制上的直接延伸。
對特朗普而言,其核心邏輯是,既然無法阻止中國核力量的現代化發展,就通過國際條約來將中國發展上限“鎖死”,將中國永遠鎖定在弱勢地位,并讓中國面臨新的外交壓力。
![]()
(民兵3)
最后,從策略上來看,他在制造危機的同時拋出解決方案,也是要對中國進行戰略試探。
他一方面宣稱美國擁有“比任何國家都多”的核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他國測試核項目為借口,指示政府準備重啟美國的核試驗。這種行為主動撕毀了冷戰后的核試驗禁忌,瞬間拉高了全球的核焦慮。
在成功制造出危機氛圍后,他轉而提出三邊無核化計劃,將自己塑造成尋求解決方案的斡旋者。這套制造問題并銷售解決方案的策略,是典型的交易藝術,目的是讓對手在壓力下接受一個于己不利的交易。
同時,特朗普的提議,意在迫使中國公開其核力量發展計劃、未來戰略意圖等核心機密,試圖摸清中國核威懾戰略的底線和靈活性。
而站在中方的角度來看,我們不可能同意特朗普所謂的提議。
中國是全球唯一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無條件不對無核武器國家和無核武器區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的核國家。這一政策自擁有核武器之日起便已確立,體現了極度克制的防御姿態。在自身核政策已做出最大自我約束的情況下,要求中國與奉行“首先使用”政策、并持續升級“三位一體”核力量的美國對等裁軍,是根本性的不公。
![]()
(俄總統普京)
更重要的是,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尚未實現完全統一的國家,臺海等核心利益面臨明確的安全挑戰。同時,美國通過所謂的“印太戰略”強化軍事同盟體系,在中國周邊保持高強度軍事存在。在此背景下,保持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是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抵御外部干涉的戰略基石,關乎國家的生存利益。
總而言之,中國若是拒絕特朗普的提議,必定是基于實力差距懸殊、核政策根本不同,以及美方意圖缺乏誠意所做出的理性判斷。這一立場既捍衛了國家的核心安全利益,也維護了國際核裁軍事業應有的公平與正義。中方的目標清晰而堅定:我們絕不回避應盡的國際責任,但也堅決反對在不平等的框架下“自縛手腳、自我削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