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一博名下那家注冊資本僅10萬元的“上海弋博文化工作室”被粉絲捧上神壇時,這套個人IP的華麗包裝下,藏著多少一意孤行后可能觸礁的暗礁?從樂華這棵搖錢樹分離,看似是頂流的華麗轉身,實則是場豪賭——賭的是脫離了系統喂養后,這匹野馬真能獨自馳騁疆場?
![]()
一、樂華依賴癥?不如說是互相成就的遮羞布
財報不會撒謊:連續多年貢獻公司超60%營收的頂流,與靠著頂流撐門面的上市公司,本就是相互寄生關系。樂華固然有“威亞扣不牢”“資源分配謎之操作”等詬病,但至少提供了完整的商務對接、輿情監測、法務支撐體系。真當那些高奢代言是沖著“個人工作室”三個字來的?若不是樂華早年鋪路搭橋,哪來今日的“奧迪寵兒”?
二、個人IP的銅墻鐵壁,防得住明槍躲不過暗箭
注冊“王一博”商標看似高明,實則暴露軟肋——當姓名成為商業符號,每個決策都是在賭上個人信譽。賽車翻車、紀錄片撲街、代言暴雷,這些曾經由公司分擔的風險如今將全數壓在那間10萬元的工作室上。薄薄一張營業執照,真能扛住資本市場的腥風血雨?
![]()
三、去經紀化幻夢,或是頂流傲慢的陷阱
簽約CAA國際經紀看似國際化,實則陷入“中外雙軌制”的管理迷局:歐美團隊懂好萊塢規則卻未必熟悉內娛潛規則,國內工作室熟悉粉圈生態卻缺乏國際視野。這種既要又要的貪婪,最后可能淪為兩邊不靠的尷尬——畢竟,強如章子怡當年闖蕩好萊塢,也未曾輕言“去經紀化”。
四、職業賽道的轉型焦慮,早已埋下隱患
從演員到職業車手,從偶像到紀錄片主理,多賽道布局看似風光,實則暴露影視根基的動搖。當同期小生靠《流浪地球3》《封神第二部》穩扎穩打時,這位“非傳統藝人”的片約表卻愈發單薄。說到底,娛樂圈的終極戰場仍在作品——賽車獎杯和紀錄片評分,真能等價于《陳情令》的破圈效應?
![]()
結語:
王一博的獨立宣言,像極了掙脫金絲籠的夜鶯,卻忘了籠外還有鷹隼盤旋。樂華這座溫室固然有蟲蛀之患,但荒野求生更需要尖牙利爪。若以為注冊幾枚商標、成立個工作室就能復制肖戰獨立后的輝煌,未免太小看資本棋局的兇險。2026年合約到期之日,或許正是檢驗這輪“去樂華化”究竟是破繭成蝶,還是飛蛾撲火的時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