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還盯著各類高校排名那些好看的數字,各種羨慕嫉妒的時候,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公報,直接把學術圈一些藏在暗處的臟東西給爆出來了,簡直是啪啪打臉!
你們看看這名單,多所 985、211 名校都在上面,這都是大家心目中的學術殿堂,結果底褲都被當眾扒下來了。
![]()
就說西安交通大學,可是 C9 頂尖高校,承載了多少人的學術夢想,居然又上榜了。
![]()
還有大連理工、鄭州大學這些,也都“二進宮”了。
以前總說是什么個別害群之馬,可現在接二連三出問題,這明顯就是學術管理和監督體系出大問題了!
內部管理都成這樣,還怎么搞學術!
仔細瞅瞅這份名單,簡直就是一部學術不端的奇葩大全!
![]()
先說西安交大,竟然有人靠關系提前獲取評審信息,這和作弊有啥區別?還有公平可言嗎?
還有華中農業大學的黃飛若教授,被自己帶的 11 名碩博生聯名舉報,10 篇論文全是圖片造假、數據篡改這些爛事兒。
這當導師的都帶頭造假,那下面的學生還能學到啥好?
學術傳承的鏈條就這么斷了,太讓人痛心了!
其他高校也是各種問題,抄襲、虛構、代筆、買數據……這些在學術圈本不該出現的詞,現在倒成了某些人的常用手段,這還是我們想象中的學術圈嗎?
我有個朋友,在一個普通高校搞科研,他跟我說,他們學校有些老師,為了評職稱、拿項目,天天想著怎么投機取巧,根本沒心思搞研究。
有些論文一看就是東拼西湊的,一點實際價值都沒有。
這學術圈都被這些歪風邪氣給污染了,真正想做學問的人都沒地兒施展了。
為啥會這樣呢?病根就在于這個被帽子異化的學術生態。
![]()
現在什么“杰青”“優青”這些頭銜,本來是學術榮譽,結果變成了爭經費、搶職位、提地位的硬通貨。
好多人搞研究不是為了探索真理,就是為了弄個帽子戴戴。
在這種環境下,誠信的底線早就被扔到九霄云外了。
問題不容忽視了,改革也隨之而來了,基金委取消了相關帽子稱謂,這算是開了個好頭。
但大家都知道,這只是第一步,那些根深蒂固的評價體系和資源分配邏輯,可不是那么容易改的。
必須得“破”和“立”一起搞。
首先得打破“以帽取人”這種不合理的現象,讓學術榮譽變回它本來的樣子,就是對學術成果的一種精神褒獎,而不是資源爭奪的入場券。
建立新的評價體系,以“創新價值”和“實際貢獻”為核心,只有真正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成果,才是最牛的。
還有監督一定要加強,對那些學術不端的人,就得讓他們付出慘痛代價,讓他們不敢再犯。
我就不明白了,有些人還擔心曝光這些丑聞會影響學校聲譽。
這簡直就是大錯特錯!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還藏著掖著。
學術不端可不是什么家丑,這是在挖國家創新根基的墻角啊!
一所大學,敢于正視這些問題,勇敢地刮骨療毒,這才是真正有擔當的表現,比那些只知道維持表面光鮮的偽君子強太多了!
就拿西安交大這些頂尖學府來說,每次被通報,肯定對它們的歷史聲譽有很大影響。
但換個角度想,這也是個機會,是它們好好反省、重新塑造自己的好時機。
學術這片凈土,需要我們每個人來守護。
要是每個研究者都能踏踏實實做學問,每所高校都對學術不端零容忍,那咱們的學術圈才能真正好起來。
畢竟,學術的尊嚴太重要了,守住它,就是守住社會的誠實和創新精神,就是守住咱們國家未來發展的競爭力!
![]()
我又想起之前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有個叫卓拉的研究員,跑到外網發文章,說什么 “中國買巴西大豆破壞人家森林草原”,還發在了挺有名的《Nature Food》上。
這不是吃飽了撐的,這完全不顧事實,也不知道是咋想的,難道搞學術都搞到腦子不清醒了?
還有那個留美博士翁某喆性侵案,簡直刷新了我的三觀。
一個頂著博士頭銜,履歷漂亮得像教科書模板的人,居然干出這種事兒。
他性侵多名女性,還下藥迷暈、拍照片,受害者都是熟人,這哪是搞學術的人能干出來的事兒啊?
2026 年 1 月 14 日就要審判了,要是“持續性性侵”罪名成立,可能就要老死獄中,真的是罪有應得。
再說華南理工大學那個博士生黃某興,被 68 頁 PPT 手撕出軌,這事兒鬧得沸沸揚揚的。
舉報人二次舉報,把這學術愛情故事變成了倫理劇現場。
這學術圈怎么凈出這些幺蛾子,好好搞學術不行嗎?非得整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希望學術圈能早點回歸正軌,讓真正做學問的人能有個好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