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百年,國色新韻:
建筑師莊子玉對話研究故宮古建專家單雁川。
![]()
![]()
![]()
黃,在五行之中屬土,寓意包容萬物,萬事根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獨特的“中央之色”。故宮中的黃色琉璃瓦彰顯著這座宏大建筑群的威嚴與莊重。
永樂皇帝定鼎北京的決定,讓明朝初年的中國成為當時的“基建狂魔”。在城中設立了神木廠(收儲金絲楠木)、黑窯廠(生產磚瓦)、琉璃廠(制造琉璃)、臺基廠(收儲各種建材)、大木廠(收儲其他木材)等機構。這些600 年前的 “大廠”中,琉璃廠是最令人驚艷的一座。在這里,泥土經過巧匠塑形,燒制出琉璃瓦,最搶眼的就是幾乎獨霸紫禁城 “第五立面”的明黃色。黃瓦與紅墻,是故宮的標配,它們見證并參與了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統治與宮廷生活,。
![]()
攝影:韓童?
試想一下,如果你穿越回到明朝或者清朝的北京,在大片灰色屋瓦的建筑當中,鶴立著 一群巍峨的建筑,明黃色的屋頂在藍天白云下蕩漾著貴金屬般的光澤,那肯定是紫禁城。從宏闊的午門到巍峨的太和門,從雄偉的前三殿到莊嚴的后三宮,最后到神武門,在故宮的中軸線上,極力向著天空延伸的是一片片奪目的明黃,因為 “黃”正是與“中”最配的顏色。
![]()
圖源:視覺中國?
![]()
![]()
故宮,是世界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殿群,也是中國官式建筑審美、技藝的典范,600年間,一磚一瓦一斗拱,黃頂赤壁玉欄桿,無不呈現中國古代建筑哲學的智慧和背后數百年間工匠的巧思。
凝練至今的“八大作”——土作、石作、搭材作、木作、瓦作、油作、彩畫作、裱糊作,它們是故宮建筑營造、修繕傳承下來的8種傳統建筑工藝。作,指的是“作坊”,指代具體的技術行業,遵循著中國古建筑等級森嚴、考究經典的規制,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2008年,“官式古建筑營造技藝”經故宮博物院申報,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屬于八大作之一的“瓦作”,為紫禁城燒制琉璃瓦,曾開設在北京琉璃廠地區,后遷至京西永定河畔。元代中統四年(1263)在琉璃渠村設立琉璃局監管官窯,元明清三代皇家琉璃官窯都設在此處,如今,這里是以琉璃文化為主題的體驗園區,靜謐古樸,仍保留著御窯遺跡,甚至仍然可以在古老的御窯里繼續燒制琉璃。
單雁川,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單士元先生的長孫,算是在故宮里玩大的孩子,故宮的歷史和建筑成了單雁川生命中的一部分。而在國外學習、生活多年的建筑師莊子玉,特意把工作室設立在北京中軸線鼓樓邊上,是因為喜歡每天迎著朝陽走進鼓樓的感覺。無論是自小在故宮邊長大的單雁川還是受到當代系統性訓練的建筑師莊子玉,在他們看來,故宮這個龐大的建筑群,都是中式建筑集大成者,也是中國人終身的美學博物館與審美學堂。
![]()
![]()
莊子玉 X 單雁川
莊子玉:我小時候是在天津和武漢生活,在國外學建筑的時候有意識地回頭看中國、看咱們的古建筑、看故宮,會有更加強烈的探尋者視角,對東方式的體驗更加強烈。相比較西方建筑以線條與雕塑講“故事”,故宮建筑群落會通過屋頂琉璃瓦的顏色暗示建筑的功能,不同色彩代表了特殊的含義。比如,大家感知最強烈的黃色和紅色。
單雁川:是的,故宮充分運用了中國傳統的五色——白青黑赤黃,這五色對應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這五個顏色首先和華夏文明體系有關。黃河流域是漢文化發源地,這個地方土地是黃色的,在規制中,黃色代表中央。在“中原”向南看,南邊太陽大,土地蘊含鐵元素多,土地是紅色,屬火;北邊土地是黑色,屬水;再看向中東部,東部土地非常富庶,正常的土地顏色是青灰色,森林比較多,這些植物是綠色代表生長,屬木;西邊最重要的是山脈、沙漠和礦業,顏色是白色,屬金。所以,我們在中國土地方位上對應這五個顏色并非迷信,而是由于地理環境產生視覺反饋,最后形成了一套古代哲學思想和美學觀念,構成了故宮建筑與裝飾的色彩綱領。
![]()
莊子玉:所以在故宮文華殿東北,有一組宮殿擷芳殿,又叫“南三所”“阿哥所”,是東宮太子的居所。它的琉璃頂是青色,屬“木”,意味著“生命、春天、仁愛、永恒,還有植物生長和勃發的生命力”,就很符合您說的寓意。
單雁川:除了綠色琉璃瓦,從故宮南門進,過午門,在文華殿后面有一個乾隆皇帝藏《四庫全書》的文淵閣,它采用黑色琉璃瓦頂,綠色琉璃瓦剪邊,而且建筑裝飾和油漆彩畫以冷色調為主。這也是依據“五行八卦”中“北方壬癸水,其色屬黑”。這藏書最怕火,所以就黑琉璃為頂,黑色對應“水、深邃、智慧”,黑琉璃頂“以水克火”。
![]()
莊子玉:除了琉璃,八大作中與色彩最緊密的彩畫作也非常具有皇家規制的代表性。
單雁川:在紫禁城和大殿里的繪畫有很嚴格的等級要求,和璽彩畫等級最高,專用于皇家宮殿、壇廟的主殿及重要建筑,以龍鳳紋樣為主體,采用瀝粉貼金工藝,主色為青、綠、金三色;旋子彩畫次之;蘇式彩畫比較活潑豐富,更多地應用于園林體系。例如,頤和園的蘇式彩畫較多,其中包括《三國演義》《西游記》等作品中生活的人物和花草獸。
莊子玉:頤和園作為皇家園林,與故宮在建筑審美上有關聯,但是有很大不同。例如,蘇式彩畫在我的理解是,乾隆下江南后回京建了頤和園。它采取了一些類似江南園林的風格,包括長廊上的繪畫,更民間化,生活感更強,平民感更強。看起來宮殿制式規格更完整,而園林自由度比較大,但在某種規制層面上,它們又具有貫穿性,其實是同構的。例如,在唐朝的大明宮遺址,你可以看到它與地勢有關;大明宮的園林與宮殿的關聯性更強,基本上融合在一起。宮殿似乎嵌入到園林中,我們的宮殿實際上是兩個獨立的體系,在不同季節進行切換。我認為這特別符合我們在進行當代設計時東方探索的需求。
單雁川:從建筑風格上講,中式園林,從宮廷到民間規制不同,但風格是彼此呼應影響的。例如,都有石獅子,民間的石獅子喜悅、歡快,可能還玩球,但皇家的石獅子,就莊嚴肅穆,都體現出場景的不同。
![]()
莊子玉:故宮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嵌套空間——在我們進行故宮的圖示、圖解或者建筑空間分析時,如果把故宮中的一個院落視為一個空間層次,故宮絕對是最復雜的,它是數百個院子的集合體,并且有自己的邏輯體系,在體系中又充滿著多樣性。
單雁川:這種復雜嵌套結構的核心是規制。在故宮整個建筑體系中,皇家建筑的規制要符合等級制度要求。例如,清朝建筑等級制度為斗口制,共分為11個等級,頭等材斗口寬六寸,每降一等遞減五分,以決定斗拱大小。但在嚴格的規制下,古代的能工巧匠也有一定的自由度,例如,你祖傳手藝是這樣做還是那樣做是你的自由,只要成果是在規定框架內。
![]()
莊子玉:正如您剛才提到的八大作,包括建筑的形制、色彩的控制以及技術的控制,都非常嚴謹,但同時只要符合形制,實際采用的技術可以根據工匠擅長的手法調整。而在歐洲,這種階層的體現往往以建筑高度呈現。例如,在意大利的托斯卡納,最高統治者往往身居城堡,從高塔俯瞰自己的土地,這種概念一直影響到現代的高層建筑。
單雁川:故宮的工匠手法自由是在規制框架之內的自由,也隨時間的發展而變化。比如,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他的第一任期來訪中國時,習近平主席是在故宮建筑群西側的寶蘊樓備茶款待,并同游故宮。這座建筑本身就代表了中西方建筑審美相互理解與相互交融。
原文刊載于《時尚COSMO》11月刊
監制:朱瑾
編輯:若菲、王鐳靜、曾瑤
視覺:卞玉清
特約顧問:顧世寶
文:張令蕓
攝影:付拓
導演&創意:Jing Long
攝像:龍龍、博倫、張嘉樂
攝像助理:牟鵬飛
剪輯:龍龍龍、張樂嘉
妝發:Cocoma
造型:Xiaoxue Liu
造型助理:RONG
開篇時裝攝影:Mario Wang
編輯&造型:Lillian Liu
化妝:楊凱淳
發型:DengDeng
模特:張熙晨(龍騰精英)、呂葉子(巨合模特)
美術:Josh
攝影助理:張波
服裝助理:RONG、Amber
器材場地提供:東西影棚
編輯助理:徐夢然
場地支持:金隅琉璃文化創意產業園
新媒體排版:Yuri
美編:棒棒
圖源:時尚COSM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