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視覺中國
眼下,從喂寵、代廚到“體育外賣”和按摩……“上門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上門經濟”的興起,反映了服務業鏈條延伸與業態的持續細化,既契合了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也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然而,“上門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
因此,要在制度層面持續完善,構建起多方共治的治理體系,支撐“上門經濟”在規范中實現長遠健康發展
□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高亞菲
指尖輕點,服務上門。眼下,從喂寵、代廚到“體育外賣”和按摩……“上門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融入日常生活。
這股依托互聯網興起的風潮,不僅重塑著人們的消費習慣,開辟了靈活的就業新賽道,更標記著“家”作為消費終端的變遷。過去很多需要消費者到店享受的服務被“搬”到家中,讓“服務到家”成了許多人生活消費的一種新選擇。
服務上門各取所需
“‘面包’寶貝,是不是變胖啦?”剛從外地出差回到上海的吳女士緊緊抱起一周沒見的貓咪“面包”,愛不釋手地轉了幾圈。
吳女士因工作需要時常出差,隔三岔五就會在網絡平臺選擇寵物上門服務,她認為這讓她的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我感覺自己是個挺挑剔的人,但這家的伴寵師我很滿意。”每一次,上門服務的伴寵師都會把工作的視頻回傳給吳女士。她告訴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寵物上門服務不但可以給寵物喂食,還負責鏟屎添砂,給寵物區清理打掃,拍照記錄。“這個服務讓我省了不少心,而且一次團購才幾十塊錢,很劃算。服務期間,伴寵師會全程錄制視頻。我們只需要提前交托鑰匙,服務結束后他們會將鑰匙放回原處。如果想更放心,在家安個攝像頭也能隨時查看貓咪的情況。”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像吳女士這樣習慣使用上門服務的人已不在少數。如今,“上門經濟”所衍生的服務分工也愈加多樣化,服務類型從上門保潔、上門維修等傳統家政服務領域,向更加多元的領域拓展,像上門推拿、上門美甲、上門喂養、上門拍照等諸多以往需要到店消費的服務內容,均開啟了“上門模式”。
家住北京市豐臺區西四環附近的張利利告訴記者,自己曾經體驗過上門保潔、維修電器以及清洗油煙機的服務。她一般從小程序下單,下單時需要選擇開荒保潔還是日常保潔,開荒保潔的費用會更高一些。
“我對比過不少家,基本每小時在幾十元到上百元這個區間。”張利利表示,若在規定時間內沒有完成打掃,平臺會根據小程序上公示的標準費率,加收約二三十元的費用。
提及選擇上門服務的初衷,張利利表示主要還是認可平臺的服務和安全保障。“正規的渠道會讓我覺得更有保障,我一般選擇市場上已有一些口碑的服務商。”有了良好的開端,張利利表示今后也很樂意繼續嘗試。不過,對于平臺的服務她認為還有待提高:“很多額外費用的收取,在原訂單上是沒有體現的,希望未來上門服務能夠更加規范完善,更加為消費者著想。”
推陳出新卻有隱憂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如今上門服務已衍生出“原生”與“遷移”之別,像上門家政這類必須在家完成的服務屬于“原生”服務;現在興起的上門喂養、代廚、“體育外賣”等服務,則是將服務的觸角從門店延伸至用戶家中,被視為這個領域里的“新面孔”。
一直以來,人們對體育課或健身課的想象,總是圍繞著學校的操場或者專業的訓練場館展開。如今,“體育外賣”也悄悄興起,體育課也可以搬到家里來進行。
家住河南的阿晴,一直希望上小學的兒子能多鍛煉身體。一次偶然的機會,她在社交平臺發現了“上門體育教練”服務,便試著找到了負責她家區域的跳繩老師。家門口的小區成了現成的訓練場,非常方便。
令她驚喜的是,效果也立竿見影:“我兒子以前跳繩姿勢不對,教練僅一節課就幫著改善了很多!”阿晴對此十分滿意,還將孩子的訓練視頻分享到社交平臺,引來不少家長咨詢。
誠然,上門服務有許多便利,但也由于交易平臺監管尚不嚴謹,上門服務的雇傭雙方出現糾紛的情況時有發生。
住在廣東深圳南山區的可可,已有數百次上門喂養的兼職經驗。她總結道,這項工作需格外注重細節:接單前,她會先確認雇主家中是否已安裝防護窗與監控。“沒有封窗的家庭我絕不接單,不僅如此,客戶家里安裝監控對雙方來說都是一種保障,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糾紛。”可可明確表示。此外,她也遇到過環境臟亂或雇主忘記遠程開門的情況,她說對于這種缺乏時間觀念和衛生意識的客戶,將不再繼續合作。
多方合力規范發展
可可的煩惱并不是個例,打開某社交軟件搜索“上門服務”,有不少用戶都在吐槽自己的遭遇。
湖南的小熊就因為最近的上門美甲陷入苦惱。小熊表示,因為自己坐月子沒辦法出門,又心癢想做美甲,于是在網上預約了一家上門美甲。沒想到美甲做完沒多久她的手指就隱隱作痛,過了兩三天發現部分指甲化膿了。
“做了許多年美甲從來沒遇到過這種情況。”小熊后悔萬分,懷疑是上門美甲的店鋪沒有進行規范的消毒流程才導致這樣的結果,但她去找商家理論也沒有得到滿意的解決方案,“花了我400多塊錢,以后再也不找上門美甲了!”
“‘上門經濟’的興起,反映了服務業鏈條延伸與業態的持續細化。它既契合了民眾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也成為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李長安表示。李長安認為,隨著規模擴大,這一模式不但能夠創造大量就業崗位,而且能夠借助數字技術催生新的創業領域,為勞動者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與此同時,李長安表示,“上門經濟”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幾大現實挑戰也不容忽視。首先是勞動關系界定模糊,在平臺模式下,勞動者與平臺的關系性質不清,導致權益保障缺失、社會保障責任主體不明。其次,服務質量的統一評價標準缺乏,糾紛發生后的投訴與調解機制不暢通。此外,其服務流程線上接單、線下完成的特點,也對傳統監管模式構成了新的挑戰。
“推動‘上門經濟’從當前的快速生長走向健康成熟,需要政府、平臺、行業組織以及勞動者與消費者等多方協同努力。”李長安認為,政府層面,應盡快細化監管規則,明確行業標準與底線,尤其對欺詐、侵害權益等行為予以堅決打擊,引導行業走向規范化發展。平臺層面,應建立嚴格的從業者審核機制與用戶評價體系,從源頭上把控服務質量,同時平衡好消費者與勞動者雙方的權益保障,構建可信的服務環境。行業組織,包括工會、行業協會等,應積極發揮引導與協調作用,推動建立糾紛調解機制與服務標準,彌補制度空白,增強行業自律。
隨著上門服務類型不斷擴展,從傳統家政延伸到醫療、代廚等新領域,服務質量評價、糾紛處理與平臺責任等問題也日益凸顯。“未來,唯有在制度層面持續完善,構建起多方共治的治理體系,才能支撐‘上門經濟’在規范中實現長遠健康發展。”李長安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