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達成歷史性貿易協議后,特朗普罕見反思錯誤,并承認“與中國合作將讓美國變得更好”。當美國開始轉向務實,為何歐盟仍陷在“對華強硬”的迷思中,甚至因稀土困局與內部裂痕進退兩難?
最近特朗普在一次訪談中說了句實話,他承認當初自己"有些失去理智",據美國商會2025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對華關稅戰開打后,美國企業累計損失已超過1700億美元,國內通脹率一度飆升至6.8%。
這些數字背后是無數美國中小企業的掙扎,也是普通消費者為日用漲價而發出的抱怨。特朗普最終不得不承認,那種高額關稅"根本無法持續"。
中美在釜山會晤之后,達成了一項歷史性貿易協議,內容涵蓋貿易戰暫停延期、關稅削減、稀土出口管制放松、芬太尼管控和農產品采購等多個方面。
![]()
據央視新聞報道,11月3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訪時罕見的表示,與中國和睦相處總比對立好,與中國的合作將讓美國變得更好。美國財長貝森特更是直言,美國無意與中國"經濟脫鉤",協議框架讓中美關系進入了"微妙平衡"。
這種轉變時候美國在吃了苦頭之后才有的覺悟,中國在博弈中展現出的戰略定力和精準反擊,確實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就拿稀土來說,中國在全球稀土供應鏈中占據主導地位,這是中國談判桌上最重要的籌碼之一。當中國適度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時,美方立即感受到了壓力緩解。
這種精準施策,既展示了中國的實力,也體現了中國的智慧,不追求一時痛快,而是要爭取長遠利益。
一直以來,特朗普對中國都抱有居高臨下的霸權思維,但在遭到中國反制之后,特朗普才意識到自己的天真。
![]()
現在他不得不承認,中國的經濟體量、科技實力和全球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已經不適合這個時代。所以他公開承認與"強大的國家"保持良好關系非常重要。
而就在中美關系出現轉機時,歐盟卻陷入了尷尬境地。
看到中美握手言和,歐洲人突然慌了神。特別是在稀土問題上,歐盟發現中美協議中關于暫停稀土出口管制的條款,并沒有把歐盟產業包括在內。這下可急壞了歐盟官員,他們在11月3日緊急召開新聞發布會,表示仍在與中方就稀土出口細節進行談判,希望能確保中國向歐盟穩定供應稀土和其他關鍵原材料。
歐盟的窘境其實早有征兆,上月彭博社披露,歐盟正在考慮出臺新規,要求在歐投資的中國企業必須滿足特定條件才能進入當地關鍵市場,包括強制轉讓技術、使用一定比例的歐盟商品或勞動力等。
歐盟的意圖太過明顯,這分明是在效仿美國的保護主義策略。但問題在于,歐盟內部從來就不是鐵板一塊。
![]()
荷蘭最近對安世半導體的打壓就是最好例證,但讓西方國家意想不到的是,安世中國隨即向客戶發出公告,表示已建立充足的成品與在制品庫存,能穩定滿足客戶直至年底乃至更長時間的訂單需求。安世中國還啟動了多套預案,加緊驗證新的晶圓產能,準備從明年起實現無縫銜接。
這一招讓荷蘭,甚至是整個歐盟都措手不及,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謝夫喬維奇不得不承認,安世半導體是"事關重大的雙邊問題",承諾將協助荷中雙方加強溝通。
這件事充分暴露了歐盟的對華戰略困境,既想跟著美國打壓中國,又舍不得中國市場;既想展現團結,內部卻各懷心思。
如今中美關系緩和,美國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暫時性的抽身而退,留下歐盟獨自面對中國的壓力。這個時候,如果歐盟還不認清形勢,及時調整策略,恐怕要在全球新格局中掉隊了。
現如今,中美關系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美國已經意識到,無休止的對抗對誰都沒有好處。特朗普所說的"中美合作好處遠大于對抗",雖然來得有點晚,但總比一直對抗強。
![]()
而對歐盟來說,現在調整策略還來得及。關鍵是要放棄零和思維,認識到在多極化世界中,合作共贏才是正道。
中國一向主張對話協商解決分歧,中方代表早已經多次明確表態,愿意和各國保持有效溝通,這一點在安世半導體事件中已經得到體現。
歐盟若能抓住機遇,與中國建立更加穩定的合作關系,不僅有利于雙方,也有助于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
特朗普承認自己"失去理智",或許可以看作是美國對華政策的一個轉折點。從盲目自信到認清現實,從強硬對抗到務實合作,這個過程雖然曲折,但方向是對的。
在國際關系中,理智永遠比沖動更可貴,合作永遠比對抗更可持續。這個道理,希望所有國家都能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