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衡水日報)
轉自:衡水日報
敷爾佳的2025年,幾乎是發了狠一樣地月月"上新"。
從2月的水感清透防曬乳,3月的亮膚臻白膜,再到9月的清痘次拋精華2.0、油敷膜和方胖子濕敷膜……10個月推出了10余款新品。
但真正值得關注的不是"出新品有多快",而是"新品背后有什么"。敷爾佳曾被詬病"科研無存在感"、"白膜之后再無爆品"。而在行業陷入"成分內卷"的當下,這一系列密集的新品發布,背后的研發邏輯是什么?是跟風式的"月月上新",還是有技術儲備支撐的產品矩陣?
![]()
翻看這些新品的成分表和產品資料,會發現一些有意思的細節:清痘2.0的核心成分"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是敷爾佳自主研發并完成備案的化妝品新原料;方胖子主打90%雙發酵精粹(二裂酵母發酵產物濾液+乳酸桿菌發酵產物);白膜次拋則是將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液升級為次拋包裝。從原料到劑型,不難看出敷爾佳鉚足了勁在創新。
這10余款新品,并非各自獨立的"快消品",而是基于原料儲備和技術平臺,進行的系統化產品開發。
如果把化妝品研發比作蓋房子,那么專利原料就是地基。地基越扎實,上面能建的樓層就越高。
截至2025年10月,敷爾佳已累計完成5款化妝品新原料備案:β-煙酰胺單核苷酸、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阿魏酰三肽-129酰胺(節律肽)、乙酰姜黃酮、乙酰基酪氨酰環D-谷氨酰三肽-110酰胺。這5款原料不是"躺在實驗室里的技術儲備",而是已經落地到了產品線中。
以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為例,這款原料支撐起了清痘凈膚系列2.0的整個產品矩陣。
傳統的祛痘產品,往往聚焦于"消炎殺菌"這一個環節,用水楊酸、果酸等成分強力剝脫角質,雖然見效快,但刺激性大,容易破壞皮膚屏障,導致"痘沒了,皮膚卻更敏感了"的尷尬局面。傳統工藝改進水楊酸要么會破壞成分性能,要么穩定性變差,而超分子技術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
敷爾佳從源頭重新設計成分,通過超分子技術改性得到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從根本上解決了傳統水楊酸"水溶性差"的問題。數據顯示,相比傳統單體水楊酸,這款原料的滲透量提升6.08倍,皮內滯留量提升4.04倍,炎癥因子下調也更顯著,還能抑制活性氧ROS生成,清除更多自由基,抵御肌膚氧化損傷。也就是說,不僅能更好地滲透到皮膚,還更溫和,不像傳統水楊酸那么刺激。
![]()
![]()
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是由敷爾佳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智能新材料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合作研發的,而這位諾獎科學家,正是2016年憑借超分子化學及分子機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Jean-Pierre Sauvage教授。
超分子水楊酸苦參堿鹽不僅成功申請INCI國際命名,更登上了《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這本期刊在中國科學院和JCR體系中均為一區的top SCI期刊,屬于前5%的SCI期刊。據了解,在護膚品領域,能在這種級別的期刊上發表論文極為罕見,光是申請就需要兩年時間,發表難度極大。
基于這個核心成分,清痘系列2.0不再局限于"單一祛痘",而是構建了"控油+舒緩+修復"的全鏈路護理體系。
這種"一款原料→多款產品→多個場景"的研發轉化模式,本質上是在用有限的原料儲備,撬動更大的產品矩陣。相比行業常見的"每款新品都換一套新成分"的做法,敷爾佳的策略更像是"把一個技術吃透,然后用不同形式呈現給消費者"。
敷爾佳依托超分子成功開發了不止一款原料,還有超分子苦參堿杏仁酸、超分子白池花籽油、超分子VC-煙酰胺、超分子葡萄籽油等。目前也都陸續應用在了新品中。
如果說清痘系列2.0是"成分創新",那么白膜次拋則是"劑型創新"的典型。
敷爾佳的起家產品是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貼(俗稱"白膜"和"黑膜"),作為國內第一批獲準上市的透明質酸鈉成分Ⅱ類醫用敷料貼類產品,白膜在醫美術后修復領域積累了大量用戶認知,也奠定了敷爾佳“面膜大王”的基礎。
后來賽道競爭日趨白熱化,于是敷爾佳在保留爆品的基礎上,轉向劑型創新——次拋。
白膜次拋將醫用透明質酸鈉修復液做成獨立包裝的次拋精華,不僅適用于激光光子術后、皮膚過敏、色素沉著、痤瘡反復等醫療場景,也能用于敏感肌日常護膚。
![]()
這種"醫療器械日常化"的產品設計,本質上是在拓展醫用敷料的使用場景。當消費者不再需要"做完醫美項目才能用",而是"日常敏感時就能用",產品的市場空間自然被打開了。
從劑型角度看,次拋包裝還有一個隱藏優勢:精準控制用量,避免浪費,同時保證每次使用的新鮮度。對于含有活性成分的護膚品來說,這種"一次一支,用完即棄"的形式,既保證了功效穩定性,也符合當下消費者對"精致護膚"的需求。因此除了白膜,在清痘精華、抗皺精華等新品上,敷爾佳也將次拋形式應用到了極致。
如果說白膜次拋是"醫療器械的便攜化",那么方胖子濕敷膜則是"面膜品類的場景化"。傳統面膜的使用邏輯是"一張膜布+一袋精華液",敷15~20分鐘后取下,剩余精華液要么浪費,要么涂抹全身。
方胖子濕敷膜打破了這個模式,采用復合型專利膜布,膜布纖維自帶精華成分,"整瓶精華+膜布"的濕敷形式,讓一款基礎原料衍生出補水、緊致、醒膚三大功能方向,對應三款差異化產品。消費者可以根據不同部位的需求,選擇性濕敷:T區出油用控油款,眼周細紋用緊致款,熬夜暗沉用醒膚款。這種"一盒多用,按需分配"的設計,滿足了不同膚質、不同需求的差異化場景。
回顧敷爾佳2025年的新品矩陣,可以看到一個清晰的多維創新思路:
![]()
當所有品牌都在用同樣的成分、同樣的概念、同樣的營銷話術時,真正的差異化只能來自技術壁壘。從原料研發到產品上市,往往需要數年時間;從機理驗證到臨床數據,需要大量投入。在美妝行業"月月上新、季季換代"的快節奏中,敷爾佳也慢慢通過"精準研發"找到了自己的節奏。
不"為上新而上新",不盲目追逐熱門成分,而是基于自研原料,針對不同膚質、不同場景、不同需求,設計差異化的產品解決方案。清痘系列2.0解決的是"祛痘刺激性大"的問題,白膜次拋解決的是"醫用敷料不便攜"的問題,方胖子濕敷膜解決的是"面膜使用單一"的問題——每一款新品背后,都有明確的用戶痛點和技術支撐。
2025年的新品矩陣,是敷爾佳研發儲備的一次集中釋放。背后支撐的,是5款化妝品新原料、31項專利、雙研發中心、產學研協同網絡等構建起的科研體系。
從行業角度看,敷爾佳正在嘗試一條"技術驅動"的路徑:用自研原料構建差異化,用機理驗證支撐功效宣稱,用劑型創新適配消費場景。或許這正是它"精準研發"對抗"市場內卷"的底層邏輯。
從研發到市場,敷爾佳已經足夠努力了。不過最終還是要落向那道最關鍵的問題:消費者買不買賬?
只有市場能回答。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